這是聖經的開場白,十分引人省思。
「起初,神創造天地。」希伯來原文是Bere’shiyt。這句話假設了有個「起初」,因此意味著有段「時候」是什麼都沒有的,以及有個「時候」上帝開始了萬物的創造。這結論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深入思考時,卻一點也不簡單。
我們會發現這結論面對一個難題:天地還沒被創造之前,就不可能有時間的概念,可是神卻一直都存在,那麼神應該是超乎時間以外吧!若神不在我所在之處,祂「超出我之外」,又怎能是我靈魂最親密、關係十分密切的救贖主呢?
還有,一位「超越」時間,在時間「之外」的神,怎能道成肉身,成為全人類的救世主呢?因為道成肉身的彌賽亞,需要實實在在地活在有限時間的世界之內啊!
猶太裔神學評論家那鴻•撒納解釋說:bere'shiyt沒有附上定冠詞,所以不太可能含有「時間」的意思。他引用希伯來經文其他例子,說明bere'shiyt來自ro'sh這字根,有三種含意:「開始、最好的、初熟的果子。」ro'sh這個字也是指「頭」,是猶太月曆上的頭一天。
認識未得之民 每日靈修代禱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創世記1:1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創世記1:1
其實,宣稱神是在時間「之外」,乃是受希臘完美的形而上學影響。在希伯來文中,這字可以指「有一位超越所有受造之物的神,卻又能親密地參與在受造物裡面」。耶和華不需要倚賴任何受造物,但祂卻能以人的形式彰顯自己;祂聖潔而全然與眾不同,卻死在真實無比的十字架上,除去全人類的罪。
當我們要思考一件超出我們理解力的事情時,盡量不用那麼「希臘化」。神學的真義是要我們認識神、經歷神的恩典、得著祂的安慰、並享受祂的同在。也許暫時來說,這已足矣!
大海非常深邃,我們只能看見海的碧藍粼波,正如我們看到的是神的表面,也許只是神啟示的冰山一角。bere’shiyt的意思,是指「我們只是剛剛──開始」。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創世記1:1
深入思考bere’shiyt這字是很重要的,因為使徒約翰在他的福音書開頭,就用了同一個字,中文的翻譯是「太初」(起初有道)。仔細看看希臘原文,會發現這節也沒有定冠詞,太初有道(En arche en ho logos)帶有同樣的時間議題。
創世記1:1裡「真的」的東西,很可能在約翰福音1:1也同樣「真的」,因為約翰有希伯來思想。我們再次看到,如果不先了解舊約說什麼,就無法了解新約。可是有一點很清楚,這「道(話)」是神,而且從亙古到永遠都是神,祂完全參與在萬物的創造裡。
主耶穌是神以一種方式顯現出來,為的要顯示神對所造的萬物有著深厚的愛。主耶穌是以血肉之軀顯現出來的bere’shiyt,祂是「首先的、是頭、是最高的、是源頭」,是超乎一切的神。
也許主耶穌說「生命在他裡頭」這句話的意涵,比我們想象到的更為豐富。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創世記1:1
英文聖經的「起初」,是In the beginning,有個定冠詞「the」。但是原文bere'shiyt是沒有附上定冠詞的。
這幾天,我們已學到不該把re'shiyt看成有限的時間,而是指最高品質、最佳、最早(初熟果子)和元首(頭)。但英文翻譯加了the,就為天地萬物的創造添加「起點」的概念。
如果不加the,這字的原文是什麼意思?它意味著天地萬物並非憑空出現,是當神決定要創造天地萬物時,所有的物質宇宙才被神創造出來。神不是被迫創造,而是因為祂刻意決定要我們存在!
因此,我們曉得若非造物主美好的旨意,一切受造物,包括你和我,都沒有必要被造。我們之所以存在,乃是因為神要我們存在,祂很重視我們!
我們還可以從中得到什麼信息?這個字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每件事的中心。我們不是上帝,我們與天地萬物一樣都是受造物,無法自給自足。從這層面來看,我們和所有其他萬物沒兩樣。可是,神仍舊愛我們,而且還愛得很深。感謝神。
起初,神創造天地 。
創世記1:1
你是否太熟悉聖經第一節經文,而不再仔細留意?沒錯,這經文是說神創造了宇宙萬物。但是,這節經文也為整本聖經的內容,提供了正確的參考標準。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整本聖經都要從地球的觀點來查考神與所造萬物之間的關係。雖然創造的焦點是在全宇宙,可是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景象卻聚焦在這裡地球。神雖然創造了宇宙萬物,可是祂決定要講述的,卻是關於我們的故事。
聖經不是關於分子物理、微生物學、內分泌學等理論學,而是關於人與神之間的關係。聖經甚至也不是關於倫理、靈性、道德或傳福音,這些都不是中心點。
聖經是一個愛的故事,講述一位愛人不放棄他那任性新婦的故事。這樣的了解重要無比,可以防止我們被拉離聖經真正的重點,以免離題去討論玄妙的宇宙狀況,或芥菜種子的大小。
起初,神創造天地 。
創世記1:1
每個人都曉得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可是就在聖經第一句話,神介紹了地球的獨特性,祂把注意力集中在地球上。
神創造了天和地,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是屬於祂的,因此我們的宇宙觀要從祂開始。
在神所寫的聖經裡,我們居住的地球村是祂關注的焦點。所以,聖經不是考察萬物的科學百科,而是記載了在地球這個舞臺上,眾多獨特的以與神關係為取向的人事物。
希伯來文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觀看、記錄這愛的故事。神渴望將這些事情顯給祂那位愛人和新婦知道,就是給我們每一個人看。
現在,我們知道了神的心意,將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觀和行為呢?我們是否真的明白,你我一生的故事,真的是關於和神的愛情故事嗎?也許是時候,我們該放下所有理論、神學和思考,再次讀一讀這封來自天國的情書。
神說:「天下的水 要聚在 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創世記1:9
創世記中提到神創造宇宙萬物的一個重點,是凡事都有先後的秩序。優先秩序並非偶然,乃是融匯著屬天的智慧和神旨意的運行,不是偶然發生、大爆炸之類的荒謬之談。
神一開始的創造工作,就讓整個宇宙具有一定的結構,並按照一定的秩序;神是按著其性情行事。在古老的宇宙論中,大海通常被描繪為某種海怪,其實mem這希伯來字的象形文字,就是「水和混亂。」
神的靈運行在深水面上是有理由的。神不是打一場宇宙大戰之後才能控制住那混亂,而是猶如「母親」般掌管那種混亂,並且從一開始就帶出秩序。神掌管一切,以完全的平安,深愛著受造的宇宙萬物。
「聚在」的希伯來動詞原文是qavah,通常是指「希望、等候」,在這節經文是指「劃一條線」。神劃了一條界線,告訴大海說:「你不可以越過這裡。」祂定下界線,讓旱地浮現出來。
令我們感到畏懼的那些自然景象,其實是被全能神的手限制住了。祂如何能辦到呢?祂只是簡單地在沙灘上劃一條海岸線而已。祂何等令人敬畏!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 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創世記1:9
創世記前三章記載了一切重要的事(第四章算是附錄)。我們需要常常溫習聖經前面的這幾篇經文,以了解上帝如何排列一切受造物,以成就其旨意。思想這件事,能讓人安心信靠全能的主。
承前日所說,既然神能給大海劃上界線,我相信祂也能看顧我這微小的生命。祂既然掌管萬有,怎會沒辦法看顧我這浩翰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呢?我為什麼還不能信任祂呢?
耶穌想都不用想,就能在海上行走,因為祂馴服了大海,大海回應祂的吩咐,而且祂深愛一切祂所造的。我們需要仔細思想這些事,也需要讓自己的內心沉浸在這種愛中讓祂觸摸我內心的大海翻騰之處最需要井然秩序的,並非神所創造的物質世界,而是我們的內心世界。
神在沙灘上劃了一條細線,限制大海的活動範圍。自古以來,大海的力量深不可測,令人畏懼。如果我不讓神在我靈魂的海灘上劃上同樣的線,我內心的「怪獸」就會掀起毀滅性的海嘯,凡它所到之處,都被橫掃精光。神有能力在有需要之處劃上界線,可是我必須先邀請祂在我內心劃線才行。
神賜福第七日,把它分別為聖 。
創世記2:3
注意,神宣告分別為聖的是「時段」,而不是某個「地方」。聖經首次使用「分別為聖」這個希伯來字qadash,是用在時間上,不像其他古代宇宙論都是宣告某些地方為神聖。
神分別為聖的,是在人生周而復始的每個第七天,這一日要被定為聖日。我們周遭有許多「神聖之處」,例如教會、聖殿或大教堂。但神在創造時並沒有特別提到這些地方,祂唯獨設立了
「神聖的時段。」
如果你仔細閱讀,會注意到其餘的創造行動都有一個結尾「……是第幾天」。可是這節卻沒有如此寫:「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七天。」只說:神宣告這一天,這唯一的一天,有個名字,是專門為祂分別出來的聖日。
是人類把這一天定為敬拜和休息的一天嗎?不是!是神把這一天分別出來,而且即使世上沒有人尊重這一天,這仍然是祂的安息日。神就在這一天為創造大工畫上了休止符,歇下了工作,好讓每位守安息日的人,能明白神這份最深的性情。
安息日顯出神的榮耀。當我們守安息日時,請靜下心來,從一切受造之物中,體會神所表達的平靜祥和。神,正是稱安息日為聖日的那一位。
神賜福第七日,把它分別為聖 。
創世記2:3
古老的宇宙論對「分別為聖」持相反的方向,把人引向「地點」。許多宗教都有聖山或寶地,他們在神明、偉人呆過的地方蓋起廟宇或神龕。然而,神完全不接受這些荒唐說法。祂無處不在。天地宇宙都屬於上帝。聖馬可教堂不比貧民窟更神聖。
可是,每個第七天,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會遇上應該分別為聖的安息日。每個第七天,全世界的人都會遇到神宣告的休息日。安息日會臨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
也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神聖」這個概念。也許神把我們完全無法操控的定為「神聖」沒有人能讓安息日遲一點到來,或占據時間,不讓它流逝。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真理:不是人去到安息日那兒,而是安息日臨到我們。
或許我們離安息日這一天有些距離,可是絕不會超過六天之遙;或許我們須牢記自己無法控制這第七天。在這個對神很重要的事上,我們也參與其中。
我們不擁有安息日,亦不能控制安息日,更牽制不住安息日,我們唯能守安息日來榮耀神。
你們只要敬畏耶和華,誠實 全心事奉他,因為你們已經看過他為你們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
撒上12:24
‘emeth,它的前置詞是bet (be’emeth),這是個介詞片語(在真理裡)。你也許認為它是形容詞,是說「誠實地服事他」。彷彿這位先知在勸勉國王,要正確地(誠實地,按照正確的教義)服事神。然而這樣的解釋是大錯特錯的!
它是描述我們該以什麼方式服事神,告訴我們該可靠地服事神,該按照神可靠話語的所有要求來服事祂。
換句話說,誠實地事奉神,意味著言出必行;誠實地事奉神,表示真正把祂的話當真,以致於沒有任何遲疑或後悔地,在生活中將祂的話實行出來。這是打從心底的服事神,尤其是「心」這字,在希伯來思想裡是「意志、決定和行為的中心」。
誰能住在神的聖山上?只有那些「心中說‘emeth話」的人。也就是,把他領受的、神親口說的所有話語,真心實意地活出來的人。
今天,就讓我們努力操練,在生活中用全心全意行在真理裡的方式來事奉祂!
你們只要敬畏耶和華,誠實 全心事奉他,因為你們已經看過他為你們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
撒12:24
‘emeth講的並不是我們,而是神。祂才是唯一誠實可靠的那一位,我們認為的委身和信實,都不及祂信實的萬分之一。
神從不曾在應許上食言。‘emeth是神性情的屬性。「真誠、信實和可靠」乃出於神。所以,我們蒙召是為要效法神的天性,而不是將‘emeth彰顯出來,彷彿它是藏在我們裡頭的。為了能「誠實」地服事祂,就必須放棄現在的我們,通過順服來效法祂的生命。
耶穌要告訴我們:祂是徹底可靠、完全信實、全然穩定。祂的應許從來不落空、祂的愛從來不褪色、祂的委身從來不會逃跑。神的行為展示了‘emeth的涵義。
我們的行為也該效法祂!透過跟從祂,一心做神吩咐我們做的事,定意要順服神的指示(日子、吃喝、人、衝突、生意等等),我們就會被改變,成為信實可靠、活著和行動的模範。
我們不是因追逐‘emeth而達到那種境界,我們是因追逐神,祂在過程中改變了我們,而成為‘emeth。我們不是希臘人,真善美不是我們的目標。神才是我們的目標,‘emeth是追求過程中結出的果子。
所以,神的兒子若使你們自由 ,你們就真的得自由了。
約8:36
「自由」是人的一個重要詞彙,我們談論很多相關的話題。我們察覺到,希臘人對自由的概念,是以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係為中心。對希臘人來說,自由就是在最低的限制、能夠維持民事的秩序下,選擇自己行為的容量。既然我無法隨性而行,免得造成無政府狀態,我就該限制自己只做那絕對重要的事,如此而已。自由在希臘人的想法就是自我的意願;自由就是決定自己的命運。
當然,耶穌的想法並不是希臘式的。希伯來人對自由的概念,中心點在於他們與神的關係。因此,是集中在神的設計和旨意上,而不是自我的渴望。換句話說,自由意味著享受歸神所有、被祂關注所帶來的安全感;自由就是順服神給我設計的目的。
這樣,真正的自由人就是神的奴隸,奴隸不需要掛慮自己的生活,那是主人的責任。奴隸唯一的義務,就是執行主人的旨意。
所以,希伯來人想法中的自由確實與希臘人的觀點相反希臘人環繞著「我為自己負責」的想法,我就是自己關心的對象;希伯來人則是「我是神所關心的對象」。
所以,神的兒子若使你們自由 ,你們就真的得自由了。
約8:36
猶太拉比亞伯拉罕‧賀舍爾(Abraham Heschel)為我們提供希伯來人對自由的另一見解。對那些懷抱希臘人的想法,看自我意願為自由的人來說,這見解特別重要。他留意到聖經對自由的定義,是按著自由與罪的關係來決定。耶穌提到事奉神或是事奉瑪門時,反映出這見解:沒有人可以同時服事兩個主人,每個人都有一個主人,沒有一個人是處在無主人的「自由」中。照聖經的看法,就算我沒有受到外在的約束,是「自由」的,然而我因伺候「自我意願」而被自己俘虜了。那尊貴的自由野蠻人,不過是自己的奴隸。
既然人人如此,那麼耶穌能夠真正釋放我們得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祂有能力使我們超越自己,我們必須能夠超越內心那「以自我為中心的獨裁者」。
沒有人可算為自由的,直到他不再被自己的欲望所囚禁。而耶穌來,可以將我們從自我中心的崇拜中,釋放出來。
我必把那恩慈 與懇求的靈傾注在大衛家和耶路撒冷居民的身上。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刺的;他們要為他哀哭,好像喪獨生子;他們必為他悲痛,好像喪長子。
亞12:10
希伯來字Hen是「圍牆」的圖形,創造了一幅圖像,意思是「生命中的圍牆」。這是神對恩典所持的觀點,你也如此認為嗎?
在西方文化中,人類追求「自由」,不願被困在任何圍牆內。我們想要自由開放的人生,隨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然而,這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
神是建立圍牆的神,祂為一切受造物設立界線。祂從創世以來一直這麼做。早在我們出現在地球之前,祂就為大海劃下了界線(創1:7)。如果神是講究秩序的神,我們又為何極不滿意祂設下的圍牆呢?
我們抗拒圍牆,是因為對圍牆有錯誤的看法,認為圍牆阻止了我們在外遨遊,但事實上,圍牆保護我們不受外界的傷害。
神的圍牆讓人享有安全,把我們的仇敵阻擋在外。圍牆是我們在世上最重要的東西,若沒有了圍牆,後果則不堪設想,因為任何事都可能臨到我們身上。
我必把那恩慈 與懇求的靈傾注在大衛家和耶路撒冷居民的身上。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刺的;他們要為他哀哭,好像喪獨生子;他們必為他悲痛,好像喪長子。
亞12:10
如果你認為「恩典」(恩慈)意味著你有自由做你想做的事,那你還不明白神為何要用獨生愛子的寶血築起圍墻;如果你認為恩典意味著赦罪,然後你就能自由地按著你對「愛」的觀點來過生活,那你就不是站在神的圍牆內了。
恩典圍繞著你,把你保護在神的律法之內。神教導我們生活方式,在我們的生活中賜下堅固的圍牆,保護我們。當我們推開神的教導,走出那道圍牆,就會像該隱一樣,在荒蕪之地漂流。
Hen與秩序的概念密切相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恩典是解決罪的辦法,而罪的本質是混亂。若我破壞了神在宇宙萬物中建立的秩序與界線,就與敵人站在同一陣線牠要制造混亂、恨惡井然秩序、反對神做的每件事;牠極度渴望我們拆掉神的圍牆,建立自己的秩序。若我們如此做,某些意想不到的事就會發生。
如果我們想要在神設立的界線外生活,就會面對另一種結果懼怕!若我們相信自己能至高無上,就會發現宇宙並不承認我們是萬物的主宰。我們會在痛苦中學到:我們無法掌控一切。
開放的曠野是給野獸和邪靈居住的地方,沒有人能在那裡活得長久。修好神給你的圍牆,進到裡面去吧!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 當作放縱情欲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 。
加5:13
「自由」和「服事」似乎是兩件不同的事,那是因為翻譯文有時看不出原文的希伯來思想。
希伯來思想相信聖經每個字母都是神呼出的,所以連字母都帶著信息,拉比解經作品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當保羅說我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希伯來字hafash,輔音字母拼寫為hps。這個字母次序轉換就變成另一個字sph,而shafach的意思就是「服事」。拉比常會以這種方式,來說明兩字之間的重要關聯。
所以,保羅是要人明白:「自由」與「服事他人」有著密切的聯繫;耶穌也是一位偉大的拉比,祂也曾如此教導門徒:凡作領袖的,就要服事他人。
可惜現代的基督徒沒有看到這個關聯,我們總是把自由理解為「我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然而,神的啟示告訴我們:「自由」不只有道德的約束,而且還包含了要彼此用愛心來服事。
神的兒子若使你們自由 ,你們就真的得自由了。
約8:36
你要自由來做什麼呢?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你可能會回答:「哦!我要自由地生活、自由地選擇、自由地追求幸福……」
沒錯!這確實是希臘文化對自由(eleutheros)的了解。但你不難發現,放任個人自由根本不是真自由。漸漸你就會發現,我們正在自由中載沉載浮,奄奄一息。
主耶穌對自由的看法只與一件事緊緊連接,那就是服事神,享有自由做神的僕人。
接不接受主耶穌對自由看法的人,最大的差別是:後者並沒有真正的自由。他們成為「想要獨立自主」這個欲望的奴隸,被牢牢鎖住,從來就不是真的能隨心所欲自由地選擇。
可是一旦主耶穌打開了牢房之門,我們就有能力「成為」神的兒女。如何才能做到呢?就是選擇做祂的僕人。
神的兒子若使你們自由 ,你們就真的得自由了。
約8:36
夏娃是始作俑者,導致我們淪為「追求自由的奴隸」。試想那條蛇的煽動之詞:「你們的眼睛就開了;你們會像elohim(神明)那樣。」elohim這個希伯來字是複數你不會像神,而是像神明。怎麼會這樣呢?當你把「自我決定」做為人生最高原則的時候,你就成為自己的神。
夏娃以為只要她能自行決定人生,就會變成更棒的人,而拋捨從神而來的勸告。就在那一刻,她成了罪的奴隸,與神的關係斷絕了。
當我們追求主宰自我生命的原則時,就會經歷與夏娃同樣的「原」罪。主耶穌是怎麼說的?「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
聖經沒有希臘式的自由概念,完全沒有。人本來都不是自由的。不論在發現自己可憐的狀況前,或在悔改後,人類都不是自由的。
自由絕不是一份不可剝奪的權益。人受造就是要受到他與造物主之間盟約的約束。人有選擇,但不是選擇世界所謂的自由,而是能自由地來選擇服事那位滿有憐憫、聖潔、公義又良善的神,也就是選擇捨棄追求自我自由的神話。
耶和華對摩西說:「這民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雖然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些神蹟,他們還是不信 我要到幾時呢?」
民14:11
這個在曠野漂流記發生的事件,可幫助我們了解神如何看待信心。其實聖經不斷地提到這事件來說明何謂「不信」。
在以色列人入住迦南地之前,神要摩西派人去應許美地探察。這些探子回報說那地異常富饒,真是個流奶與蜜之地,凡是住在那裡的人都必得滿足。可是,有個棘手的問題,探察人員報告說,亞衲巨人的後代和可怕的尼非林巨人都住在那裡,跟他們一比,「我們看自己好像是蚱蜢」,不堪一擊。
於是,全體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為什麼?因為害怕。其實,當我們得知不利的消息,難免也會有此反應。我們哭泣、顫抖,急忙跑去商店購買所有能使房屋堅固的東西、買光超市的糧食、排隊添滿汽車的油缸。「主啊!救救我們,巨人快來了,我們該怎麼辦?該怎麼辦?」
然而,約書亞和迦勒已有答案:
「耶和華若是喜悅我們,就必把我們領進那地。」可是百姓聽不進這番話,懼怕和憂慮塞住了他們的耳朵。我認為,主耶穌把這情景稱為「今世的憂慮」。
耶和華對摩西說:「這民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雖然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些神蹟,他們還是不信 我要到幾時呢?」
民14:11
針對神子民不信的反應,神回應了:「他們還是不信我(lo-ya.a.mi.nu)要到幾時呢?」這句回應正是我們需留意之處。神並不是問這些人要做無神論者多久,也不是問他們要否定神的存在到幾時。
此處希伯來原文是'aman,是個非常特殊的字,在同語系中找不到。其意思是「可靠、信實、信任」。神不是在談關於信仰的課題,而是說,人要因為把神的話當真,而採取相符合的行動。神是在說:「他們已看過我許多可靠的證據,就應該照著我所期望的去做,可是他們卻拒絕做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他們的罪。」
神要求祂的兒女本著祂的信實來回應祂。這裡就是結論:沒有本著神的性格來行事的以色列人滅亡了,他們的不信導致他們的死亡。
今天同樣的:如果你相信神,就去做應該做的事;如果你不做,就會死在你的不信裡。神期望你順服。懼怕、冷淡、憂慮或膽怯,都是侮辱了神。
現在也許是時候來調整一下我們的人生,對神說:「是的,主,你會把我帶進那美地。」
我的心平穩安靜 、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詩131:2
「安靜的孩子」和「讓自己安靜下來的孩子」的差別是什麼?後者才是這節經文真正的意思,就是主動、刻意地決定要平穩安靜。 在希伯來原文中,其實有兩個動詞:shavah(像)和damam(安靜、不動或等候)。大衛描述他像一個決定讓自己不動、安靜下來的小孩。並不是母親說:「睡覺時間到了」,而是小孩自己滿足地爬上母親懷中,安穩躺著享受母親的看顧,心中沒有懼怕。 而且,「斷了奶」的孩子相信,即使母親不餵奶,仍會供應他其他食物。 大衛的意思是,他已學會刻意選擇要安靜信靠神,並且不要求神立即滿足他的需要,而是學會滿足地等候神的供應。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還沒「斷奶」。神要我們長大,吃固體食物,可是我們像嬰孩一樣不願離開奶。神要我們斷奶,就是不要我們倚賴那些以為沒有它,就活不成的東西。我們要學習大衛的信心神永遠會供應我們的需要,我可以等候祂,不用懼怕。)
穿 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西3:10
古代人的穿著是由社會地位、收入、職業來決定。人們一看衣著,就知道你是何許人。
保羅用衣裳比喻:穿上新衣代表著人品更換。因為希伯來思想把人的外在表現,當作內在品格的表達,所以我的行為變了,乃是因為身分改換了。
雖然我們可以用些屬靈裝束,來佯裝敬虔的基督徒,但時間長了,必然流露出真相。然而,被聖靈充滿、表裡如一的行為是不容易模仿的。保羅列出了好衣料的成分: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由聖靈果子編織而成的新衣裳、新行為。
也許你無法一次性買齊所有好衣料,因為更新需要花時間。比如在一次事件中,你發現了耐心的上衣;在一次危機中,你發現了用喜樂製成的禮服和一對優質的忠誠鞋……隨著時間過去,你常常穿著聖靈果子縫製的新衣,裁剪越來越合身舒適。直到有一天,你甚至不會察覺自己穿的是新衣,因為你已經表裡如一了。
……行 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
詩15:5
大衛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誰能享受神的同在?」當我們詳讀詩篇15篇列出的清單,會發現每個層面都包含一個要點:為別人而做的行為。
「行」這個希伯來動詞是asah,意思是「把事情做好」去做、去製造、去成就、去完成、去建立、去參與、帶著特別目的去做某件事。顯然的,要享受神的同在,必須有所行動。
我們總以為神只對我們的內在感興趣,但舊約和新約都勸勉我們,若沒有行為,就沒什麼證據可顯明恩典真的臨到一個人的生命中。雅各說得真好:「除非在外在行為上顯示出恩典的具體證據,否則有信心卻沒有帶出行為,就是死的。」
神曉得當我們開始活出信仰時,就會發現支撐那些行為的信條自然地融入生命中。神曉得單單只有思想的信仰,無法改變任何人。「行出我要求你做的事,在這過程中,你的心也會跟著改變。」這也是最古老的心理學方法。
順服在了解之先。即使你不想那麼做,但仍然去做神要你做的事,不斷重複地做,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習慣已成自然。
不可報復,也不可向你的族人懷恨,卻要愛你的鄰舍 好像愛自己;我是耶和華。
利19:18
整本舊約提到「愛人如己」的誡命,只有這段經文。你覺得奇妙嗎?特別是耶穌把這誡命看為是第二大的誡命。若只提過一次,為何這誡命會成為從神而來最重要的吩咐呢?
這問題的答案,透露了希伯來人的世界觀,以及耶穌對經文的看法。理解這一點,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我們需要從希伯來字眼rea’著手研究。首先,我們發掘到「鄰舍」就是一個支派的成員,是你自己族群的人。在希伯來人的世界裡,我們在真實世界中首個遇見的人,也就是我們的鄰舍。
鄰舍近在咫尺。在閃族的支派中,一般就是住在你附近的人。這經文告訴我們,一切聖潔的行為準則,首先要實際地運用在你身邊的人身上。
鄰舍,就是你身邊最容易接觸到的人。你的鄰舍是哪些人呢?你是否有按著神的吩咐,對待他們呢?
不可報復,也不可向你的族人懷恨,卻要愛你的鄰舍 好像愛自己;我是耶和華。
利19:18
rea’指的是某人得到律法上所載明他應該受到的對待,rea’是我們展開行動的對象。你明白了嗎?成為別人的鄰舍,就是去親近那人。
我不能將鄰舍定義為某個和我興趣喜好相近的人。我也無從挑選、決定我的鄰舍必須是個公義的人、是個基督徒、一個同行的人或是品性端正的人。rea’讓我知道,我有義務履行聖潔的準則,我需要向我的鄰舍行善,這是我該做的,而責任並不在我的鄰舍身上。這就是「好撒瑪利亞人」的信息了。成為鄰舍的唯一條件,就是距離上的接近。
誰是靠近你的人呢?誰住在你家隔壁?誰和你同在一間辦公室?你在學校、社團或教會遇見誰呢?那人就是你的鄰舍了。你有義務遵照神的指示來對待他們,不管他們的行為如何。
哦,對了,rea’還有個有趣的地方。這個字的閃語同源也意味著「使……同負一軛」和「使……結合」。所以,你最親近的鄰舍,可能就是和你同床共枕的人。你是否有按照神的指示來對待你的伴侶,不管他或她的行為如何呢?
耶和華啊!困苦人的心願你已經聽見,你必堅固他們的心,也必留心聽 他們的呼求;好為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地上的人不再施行恐嚇。
詩10:17-18
關於神會施行審判、執行公義,我們可能會說:「好啊,我們要的神,正是一位治理人類社會各層面的神。我們要一位為我們帶來公義的神!」然而,當神為孤兒和受壓制者顯明公義的時候,你認為神會聽誰的呼求呢?或許不是你和我的呼求。
我們可能屬於全球最富有的5%群體、或住在相當安全和舒適的環境中、倚靠政府的保護、享受產權和經濟法治的保護……我們一心追求過更好的生活,卻可能無意間為那些真正受壓制者,帶來悲慘的生命。
我們品嘗的咖啡,當中有多少人的勞動被剝削。我們喜歡進口貨、追求穩定的生活和大宅,卻不知道多少人被迫加入廉價的勞動生產,以滿足物質消費社會的享受。我們不甚滿意的一餐,可能就是上億赤貧者所羨慕的美味。我們並不曉得有多少兒童絕望地被推進火坑為奴為妓,或是隨便被遺棄,或死於飢餓。
然而,上主啊,你聆聽他們的呼求,必留心聽他們的呼求。
拯救我們的神啊!求你因你名的榮耀幫助我們 。
詩79:9
每個人一生中或許都會發出這樣的禱告:「神啊!幫助我們。」無論人生境遇如何,總有些時候我們會求神幫助。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唯一合理的答案是:我們相信神願意幫助我們,否則我們就沒有必要求祂。
我們相信神非常樂意幫助人,相信幫助人是祂本性的一部分。當我們陷入困境時,也許沒想那麼多,可是深入地了解神這屬性,對信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讓我們查考一下azrenu這希伯來字吧!
這動詞字根是‘azar,它是在「幫助我們」、以斯拉這名字,和特別名詞‘ezer這類字詞後面的字根。‘azara這名詞的意思是「圍住」,字根衍生的相關意思包括「軍事協助、社會和道德支持、拯救、救助、圍住、保護和一般的幫助」。
意義最深的是,神永遠是被公認的真幫助來源。因此,‘ezer經常用來描述神的性格,祂是最佳的幫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