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的同時,我正在東海的高空,從韓國仁川機場返台的長榮班機上。在擁擠的座艙,我只有小小餐桌的一點空間和一點時間來記錄,並且回顧過去的這一週。是的,我剛剛參與了第四屆的洛桑大會,福音派教會歷史性的聚集,距離第一屆1974年,剛好半個世紀過去。這一屆的主題是,「全球的教會共同宣揚並且展現基督」(Let the church declare and display Christ together)。
從第一個晚上,洛桑主席吳英錫(Michael Oh)牧師的致詞,引用洛桑信約,呼籲我們謙卑悔改,再次委身於未竟的宣教使命。想要為此屆大會設定一個調性:合一,聆聽,協作。他說全球教會最危險的5個字是「我不需要你」(I don't need you)。在場者無不動容。
然而,第二晚就出事了,真實呈現了普世教會本身的種種張力。當晚的主題是「再次委身——號召全球教會在言行上忠心」(Recommitment——Calling the Global Church Toward Faithfulness in Word and Deed)。在此大傘下「和平與公義」是由拉丁美洲的女性神學家露絲•帕迪亞(Ruth Padilla DeBorst)分享,時間只有15分鐘。那一天清晨,以色列突襲轟炸黎巴嫩,造成500人死亡,戰爭擴大。35名兒童和58名女性喪命。露絲的講道中無法避開提到這些事情。問題是,在她講道的兩個段落中,她指摘了某些時代主義神學的偏見,並且對支持以色列的立場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她實際的內文是:「使神的子民成為神的子民的,並不是那些表面上的宗教虔誠、基督教術語、敬拜的口號,或是以某些末世論為藉口,來合理化和資助壓迫的殖民主義神學。」(What makes God’s people such are not superficial expressions of religious piety, ‘Christianese’ jargon, worship jingles, or colonialist theologies that justify and finance oppression under the guise of some dispensational eschatology.)我在現場聽的時候,完全沒有感受到這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某些非常敏感的群體,覺得被冒犯了,經過了兩個晚上的發酵,透過大會的一封道歉信炸了鍋。
星期三下午洛桑準備委員會主席向全體與會者發送了正式的道歉信。信中表示,道歉是因為未事先審查露絲的講道內容,並表示對時代主義批評不當的立場。這意味着大會甩鍋,暗示露絲的講道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錯誤的。此舉未經露絲的同意,因此引起了更多的爭議。
最後一天,大會再發了一封信,這次則是露絲博士親筆的回覆。她表示「我們被差遣進入這個混亂的世界,就像耶穌。我們並不因現實的複雜而退縮。相反,我們點出我們所看到的,認識到我們的視角受經驗和背景的影響,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只有通過謙卑地互相傾聽才能獲得更全面的視角,同時,我們要積極追求公義,響應上帝要使萬事復原的心。」
這次大會在場內場外都引起不少波瀾,包括台上的詩歌敬拜都非常「西式主流」,還有一整個晚上全部給韓國教會「演出」韓國近代宣教史,場外熱熱鬧鬧地聚集了韓國極端保守派的抗議群眾,說洛桑運動是普救論統合主義,線上另有左派思潮的群組批評首爾聲明什麼該講的都沒講,不夠明確表態,可以說是左右逢怨。露絲博士回應的結尾是這麼鏗鏘有力的寫着:「我的禱告是,我們能夠勇敢地發出聲音,而不會被噤聲,並且我們能夠在差異中謙卑地進行尊重的對話,以便我們能夠共同在破碎的世界中宣告和展示基督。」
這一期的宣教日引,將會提到海灣的國家,以及最敏感的以巴議題。求主憐憫,我們禱告看見的改變,從自身對於公義的冷漠或意識形態的偏見,真正的懺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