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穆斯林最需要福音的人

印度是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里主要服事的国家,
但早年宣教士通常会先向印度教徒传福音,
令同样是未得之民的穆斯林福音工作,近200年呈真空状态。
今天,在印度有高达100个穆斯林未触、未得之民(MUUPGs),
每一个群体的人口均超过10万!
4月2020 国家 印度 INDIA

印度访宣队报导

2019年底,我们一行三人到印度进行访宣。

12月的北印度十分寒冷,这一天更是我们在印度一个多星期来最冷的一天。后来看报导才得知那一天是德里30年来最寒冷的一天。我们穿的衣服不够保暖,冷得直哆嗦,于是加快脚步走到受访者的家。

今天的受访者是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J和K,他们在印度服事穆斯林接近20年,生活习惯已经和穆斯林相似,不像西方人那麽注重隐私,而是更喜欢打开家门接待客人,家裡也总是备好茶点和热荼,迎接随时上门拜访的邻居。

在印度,印度教徒与穆斯林聚居的地区不一样。一般穆斯林聚居的地区环境较差,主要因为穆斯林以贫困者居多。走在路上,单从外表我们不太能看出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分别,或许他们的服装会有一些差别吧!但如果看名字就会很清楚,多数穆斯林的名字有「汗」(Khan)。

生活在他们当中

J和K是我们访问的宣教士中少有服事穆斯林的。J向我们透露,直到今天,面对印度穆斯林的宣教团队依然不多,但印度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可能已超过印尼成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了。

在印度,穆斯林最集中的地方是克什米尔、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和北方邦。比起其他国家,他们是世界上最大、最容易接触的穆斯林群体。

虽然我们和J和K初次见面,但他们的友善与侃侃而谈,使我们感到很亲切。想起那几天所接触的宣教士,他们不约而同具备这种让人感到亲切,愿意与他们聊天的气质。他们坐在蓬单车上(Tut Tut)可以和司机聊人生;在餐厅用餐时可以打听到服务员来自哪个邦;去市场买菜时可以关心菜贩的需要。许多时候,福音就是透过这些友善的接触传出去了。

J和K刚到印度时,并不晓得如何向穆斯林宣教,只是想到穆斯林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要与他们分享福音,首先要进入他们的生活,欣赏他们的文化,与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关係。于是他们毅然放弃原本居住的高尚地区,搬到了一个有很多穆斯林的社区。然而,就算住在他们当中,第一年也只接触到一个穆斯林;第二年接触多一个,总共也就两个人。后来,J想到或许可以开办英文学校作为福音的桥梁,从那时起他们所接触的人便源源不绝。

在办校过程中,因为他们的印地语说得还不流畅,与印度人做事的文化也有差异,面对很多困难。然而恰恰因为他们开口请求穆斯林帮忙,友谊就展开了。过去那些年,他们已经和几百个人建立关係,大部分是他们的员工、学生或家长。

「如果我们想要向穆斯林展现基督的救赎工作和大能,就必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来看见。这就是友谊起的作用。」J说。

问起他们在印度向穆斯林传福会困难吗?J回答:「大部分印度人对西方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他们都是基督徒,这印象反而让我们可以自然打开关于信仰的话题。」J接着又补充道:「穆斯林也认识尔撒(Isa),所以向他们介绍耶稣并没有想像中困难。」

J停顿了一会儿,啜了一口马萨拉茶(Masala Chai),继续又说:「其实很多穆斯林是渴慕认识神的,当我们把真神介绍给他们时,他们的心是敞开的。最困难的反而是那些心已被世界的事物所迷惑的人。」


很好的福音桥梁

在印度营商宣教要面对的挑战很大,不只是经营一门生意,还得争取利润和成绩,否则会引起四周围人的怀疑。

「有一次,30个宗教师一起来说要跟我学英文。我打开门做生意,不能拒绝他们啊!但我又担心他们会对付我。最后,还是抱着忐忑的心接受了他们的报名。」

后来这些宗教师告诉J,他们的确是来观察他是否别有目的?但上了他的课以后,却发觉他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很好。

「我们要让当地人看到,我们不只来赚钱,也是要带给他们祝福。」J分享他们多年来商宣的宝贵心得。

英文是印度的商用语,也是受教育和高阶层人士使用的语言,因此在印度教英文可说是很好的福音桥梁。近几年,印度越来越来难批准宣教士的入境签证,因此拥有合法的工作签证是必须的,而J发现神一早就为他们预备好这条路,使他们既可以透过这管道与穆斯林建立持续的关係,还可以明正言顺拿到签证留在印度。

这一路走来,J靠着神的帮助s累积了很宝贵的经验,如今神使用他们帮助初来印度的宣教士,培训他们以同样方式开学校和拓展宣教事工。

印度穆斯林归主的原因

在印度宣教近20年,J归纳印度穆斯林归主有两大主因:一、透过阅读圣经;二、在梦中与基督相遇。他跟我们分享:「我有一个穆斯林员工刚来上班时,要求我提供她一个小空间,让她可以定时祷告,我答应了她。从那时起,她对我们便不再存戒备之心。」

「有一次,她在我的桌上看到一本圣经,自己拿起来读,结果发觉圣经并不如她所认知的那般邪恶。后来她便接受主了。」

当家人得知她信了主,想尽办法要阻止,甚至把她嫁给一个穆斯林。当未婚夫知道她竟然是基督徒,感到十分生气。然而,就在婚前两天,耶稣在梦中向她的未婚夫显现,结果未婚夫也信主了。

婚后,他们选择留在社群内,为的是要向家人和朋友活出美好见证。这个决定使她面对很多压力,但神为她预备灵命成熟的姐妹陪伴她,使她有信心面对这一切。后来,她和丈夫成功带领了一些家庭成员信主。

类似这样见证在J的宣教经历中发生好几次。他又分享了一个:「我曾经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内心集压着许多怨恨,很容易发怒,有一次甚至还动手打我,只因为不认同我说的话!」

有一天这人来见J,直接跟他说:「我要圣经。」他没说清楚为什麽要圣经,态度又不友善,加上他曾与J有过节,使J不敢冒然把圣经给他,就推说下星期才给他。第二个星期他又来了,依然用不怎麽友善的语气说:「我要圣经,你给我一本圣经。」J再一次拖延他。直到第三个星期他再次要求时,虽然J还是搞不清他的目的,但凭信心把准备好的圣经交给他。那次之后,他便没再见到这个人。

原来,当年有一个晚上,这年轻人梦见主告诉他要读圣经,并吩咐他去找J拿圣经。说到这裡,J很得意地笑说:「神知道我的名字,衪竟然知道我的名字!」

后来,这年轻人自己读圣经,深深被主耶稣吸引,便决定要跟随主。

J告诉我们:「如果穆斯林有机会读圣经,99%会信主的。」神的话充满能力这件事在MBBs(注)的见证中特别清楚。

注:「穆斯林背景归主者」的英文缩写

印度穆斯林的困境

我们在德里最后一天,遇上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Jamia Millia Islamia, JMI)发生冲突事,多名学生受伤,场面一发不可收拾。这场冲突始于大学师生早前发起游行,表达对《公民身分修正桉》(Citizenship Amendment Bill, CAB)》排除穆斯林的不满。

印度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向来积怨很深,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印度教本是印度的古老宗教,而伊斯兰教则是12世纪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时大规模传入。当英国人抵达印度海岸时,伊斯兰教已统治印度几百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一再挑拨两者的矛盾,造成严重冲突,最终导致1947年的印巴分治,留下无数血泪故事。

今天,印巴分治时期留在印度的几千万穆斯林已增长到接近2亿,占印度人口15%;伊斯兰教也成为仅次于印度教人口第二多的宗教。近年,印度人民党(BJP)执政,企图打造一个以印度教为中心的印度民族主义社会,有意识打压势力渐大的伊斯兰教,包括2019年8月初取消穆斯林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Jammu and Kashmir)的自治权,并围捕成千上万名穆斯林;之后阿萨姆邦(Assam)公布的新版国家公民登记名单中,大部分穆斯林因不在名单上而被遣送出境;接者便是通过《公民身分修正法桉》(CAB)让印度教、基督教、佛教移民尽快取得公民身分,却独缺了穆斯林。

种种边缘化穆斯林的政策燃起穆斯林怒火,我们离开新德里后,印度全境出现多年未有的大规模示威,各地爆发警民冲突。


谁愿意去?

穆斯林人口在印度虽然有近两亿,
但在人口超过12亿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
他们依然是边缘的一群。
可以预见未来穆斯林势必会
加强巩固社群的凝聚力,
以对抗目前的劣势。如此一来,福
音会否更难穿透社群的藩篱,进入个人生命呢?

今天,全世界有1,347个「福音未触、未得之民」
(Unreached, Unengaged Peoples, UUPGs),
他们是最需要福音的人,
印度穆斯林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一起求主呼召更多人像J和K,
愿意去到他们当中,向他们活出神的爱。

宣教士传记(一)莫宾‧汗
Missionary Biography, Mobin Khan

014月

莫宾宾‧汗是印度瓦拉纳西人,从小生长在逊尼派穆斯林家庭中,被教导用阿拉伯文读可兰经。虽然印度人使用很多种语言来沟通,却没有人使用阿拉伯文。长大后,莫宾被送到穆斯林门徒训练学校,学习可兰经关于阿拉、人类、天使及预言。老师说神送给人类4本圣书:妥拉(Torah):给先知摩西的信息;诗篇:给先知大卫的信息;福音:给先知耶稣的信息;可兰经:给先知穆罕默德的信息。 莫宾曾经问老师:「您已经教我们第4本书可兰经了,请问您什么时候会教我们另外3本书?」
老师回答说:「另外3本书是给犹太教徒和基督徒的。」
当时未满6岁的莫宾心想:「犹太教徒和基督徒拥有一些穆斯林没有的东西。」因此他又问老师:「您可以给我看那3本书吗?既然都是神给人类的,我也想看看。」但老师回答:「不行,因为犹太教徒和基督徒窜改了上帝的信息。」

代祷文

天父,求圣灵预备他们的心来遇见伟大的基督,在耶稣里寻到完全的爱与身分认同。宣教工作要在荒地中展开,非常需要宣教士和无数的后勤支持者、代祷者,恳求庄稼主为这地的百姓预备一切,使他们早日能听见福音、庄稼不再霉烂。求父神悦纳我们今日众人的祈祷,在此地松土动工。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024月

宣教士传记(二)莫宾‧汗
Missionary Biography, Mobin Khan

莫宾在大学时期就读军校,受训准备成为一位军官。他在军校认识一位基督徒军官,有一晚他向莫宾传福音。莫宾被军官所传递的内容吓到,他说:「当你死后,你会下地狱,而我会进入天堂,因为我相信耶稣。」
隔天早上,莫宾又去找那位基督徒,请他再说一次昨晚分享的内容。那位军官为了让自己所说的具说服力,想找另一位基督徒来一起说服莫宾,但被拒绝了,这位基督徒说:「你是在浪费时间,难道你不知道莫宾是穆斯林吗?他永远都不会成为基督徒的。」
这位军官不死心,他觉得至少要给莫宾一本新约圣经。莫宾不知道这本书就是圣经,否则他绝不会收下。当他读到罗马书5:8「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时,深深被感动,将自己的心献给了耶稣,那一年是1968年。 作物。

代祷文

天父,求你让印度成千上万的穆斯林能够接触圣经、被上帝满有能力的话语触摸更新。赐给他们启示的灵,帮助他们明白并经历你真实的道。并借着主耶稣基督与神和好,以神为乐。求庄稼主打发更多基督徒来到印度穆斯林身边,有传福音的热忱,为主做美好的见证。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宣教士传记(三)莫宾‧汗
Missionary Biography, Mobin Khan

034月

莫宾知道上帝拣选他向穆斯林传福音,因此他先在印度浦那大学(University of Poona)取得博士学位,然后再到美国福乐神学院(Fuller Seminary)完成神学博士装备。他的妻子葛蕾蒂(Gladys)也领受上帝对她的呼召,完成神学装备,与莫宾配搭事奉。

有一次,莫宾和葛蕾蒂出于好奇心,在电话簿里寻找和自己相同名字的人,结果惊讶地发现电话簿中大约有20几位名叫汗(Khan),这些人应该都是来自穆斯林背景,于是开始将福音手册寄给所有住在南加州及其他都会区的穆斯林。这些人收到福音小册后有好的回应,鼓舞了莫宾夫妻。 后来,他们使用穆斯林能明白的方式撰写福音手册,并寄给其他75个国家的穆斯林。莫宾也和「全球福音录音网」的同工合作,帮助他们为穆斯林编写简单易懂的福音材料。
莫宾的见证让我们看见,当一个穆斯林降服于全能神时,神可以大大使用他来祝福更多穆斯林。

资料来自:Christian Missions in Many Lands, and A Testimony, by M. Mobin Khan

代祷文

天父,祈祷更多穆斯林归主者,像莫宾夫妇一样展开福音行动;为自己的同胞制作合适的福音材料;用他们易于理解的方式传福音。求主祝福印度穆斯林中的福音工作大有影响力,结出许多果子来,因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你赐给穆斯林归主者刚强的信心,不以福音为耻,用诸般的智慧在自己的群体中兴旺福音。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印度朱尼塔人
Juneta People of India

044月

印度朱尼塔人是一个人数不多的族群,他们经年累月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因为他们的家园很不安全。他们居住在巴基斯坦边界,经常受到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和张力。
目前有325位朱尼塔人分散居住在印度西边的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古吉拉特邦(Gujarat)和旁遮普邦(Punjab);其他朱尼塔人则居住在紧邻巴基斯坦的信德省(Sindh)。当中有小部分穆斯林是1947年巴基斯坦经历流血分割时,自愿选择移居到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
20年前,朱尼塔群体中的一个成员穆罕默德‧汗‧居内久(Mohammad Khan Junejo)曾是巴基斯坦的总理,他呼吁印度跟巴基斯坦协商,以减缓驻营在两国边界军人所引起的张力,此举使两国免除了一场灾难。
今天,许多朱尼塔人仍然活跃参与政治,不过更多人投身在农业相关的商业活动中。虽然朱尼塔人因居住在好战国家的边界而饱受威胁,但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危险,因为他们至今尚未曾听闻福音。

代祷文

天父,朱尼塔人生活在动荡之地,很难听到福音,求你使用远处近处的基督徒和福音资源,把和平大君王的名字带给他们,使他们寻求你,经历投靠神的平安,并知道山虽动摇至海心,但神是永恒的避难所,是他们的力量,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你也让朱尼塔人成为和平之子,将神的平安带给周边群体。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米雅纳人
Miyana People

054月

一位米雅纳渔夫对自己的成就非常自豪,因为他今年的渔获量超越过往的纪录。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成就无法与先祖们的成就相比,他的家族和部落长老常常述说很久以前祖先在军事上的成就。今天他们部落最伟大的事情,只剩下维持群体的身分认同而已。
虽然米雅纳人居住在印度,但他们的文化比较接近巴基斯坦文化。按照传统,米雅纳人属于拉吉普特人,很久以前从巴基斯坦移居到现在印度西部的喀奇县(Kutch)。今天有近4万名米雅纳人居住在印度与巴基斯坦边界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
米雅纳人以渔业和农业维生,没有土地的人则多为临时工,他们和其他穆斯林有商业互动,但不与低种姓或贱民群体互动。虽然米雅纳人是穆斯林,但他们和印度教徒维持良好关系。
米雅纳人是在13世纪归信伊斯兰教,他们至今仍是未得之民,也没有宣教工人向他们传福音。

代祷文

天父,求圣灵预备他们的心来遇见伟大的基督,在耶稣里寻到完全的爱与身分认同。宣教工作要在荒地中展开,非常需要宣教士和无数的后勤支持者、代祷者,恳求庄稼主为这地的百姓预备一切,使他们早日能听见福音、庄稼不再霉烂。求父神悦纳我们今日众人的祈祷,在此地松土动工。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波达拉人
Bhodala People

064月

戈皮(Gopi)是一位波达拉渔夫,居住在古吉拉特邦。他滑着小独木舟要上到一个水上小屋的甲板上,兴奋地大叫:「马利亚,鲍乌快要回家了!」
一位矮小的女人走出小屋,乍听这个消息,惊讶得哭泣起来。戈皮跑过去抱着她说:「鲍乌没有死在海上,虽然他被巴基斯坦人抓走,但有一些善良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帮助他逃回家。」
马利亚激动地说:「阿拉回应了我的祷告!」
在过去的几年,巴基斯坦拘留了几百位波达拉渔夫,因为他们进入了巴基斯坦的领海。附近海域的鱼都被大商船捕捉,导致波达拉渔夫捕获的鱼量不足难以维持生计,只好挺而走险。当他们进入禁区而被拘留时,船只通常会被没收。
8,000名波达拉人只是名义上的穆斯林。

代祷文

天父,怜悯波达拉人会成为穆斯林,只是因为还没有机会听闻你,才承袭了传统的信仰教导。求慈悲的父神,兴起各种机会让他们听见你的故事,知道你是平静风和浪的神,是彼得在终日无获中,引导他在水深之处下网打鱼的神。求你来到波达拉人生命的船上,使他们如同彼得经历你的同在、丰盛,并深深敬畏你。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印度朱尼塔人
Juneta People of India

074月

印度朱尼塔人是一个人数不多的族群,他们经年累月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因为他们的家园很不安全。他们居住在巴基斯坦边界,经常受到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和张力。
目前有325位朱尼塔人分散居住在印度西边的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古吉拉特邦(Gujarat)和旁遮普邦(Punjab);其他朱尼塔人则居住在紧邻巴基斯坦的信德省(Sindh)。当中有小部分穆斯林是1947年巴基斯坦经历流血分割时,自愿选择移居到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
20年前,朱尼塔群体中的一个成员穆罕默德‧汗‧居内久(Mohammad Khan Junejo)曾是巴基斯坦的总理,他呼吁印度跟巴基斯坦协商,以减缓驻营在两国边界军人所引起的张力,此举使两国免除了一场灾难。
今天,许多朱尼塔人仍然活跃参与政治,不过更多人投身在农业相关的商业活动中。虽然朱尼塔人因居住在好战国家的边界而饱受威胁,但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危险,因为他们至今尚未曾听闻福音。

代祷文

天父,朱尼塔人生活在动荡之地,很难听到福音,求你使用远处近处的基督徒和福音资源,把和平大君王的名字带给他们,使他们寻求你,经历投靠神的平安,并知道山虽动摇至海心,但神是永恒的避难所,是他们的力量,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你也让朱尼塔人成为和平之子,将神的平安带给周边群体。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米雅纳人
Miyana People

084月

一位米雅纳渔夫对自己的成就非常自豪,因为他今年的渔获量超越过往的纪录。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成就无法与先祖们的成就相比,他的家族和部落长老常常述说很久以前祖先在军事上的成就。今天他们部落最伟大的事情,只剩下维持群体的身分认同而已。
虽然米雅纳人居住在印度,但他们的文化比较接近巴基斯坦文化。按照传统,米雅纳人属于拉吉普特人,很久以前从巴基斯坦移居到现在印度西部的喀奇县(Kutch)。今天有近4万名米雅纳人居住在印度与巴基斯坦边界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
米雅纳人以渔业和农业维生,没有土地的人则多为临时工,他们和其他穆斯林有商业互动,但不与低种姓或贱民群体互动。虽然米雅纳人是穆斯林,但他们和印度教徒维持良好关系。
米雅纳人是在13世纪归信伊斯兰教,他们至今仍是未得之民,也没有宣教工人向他们传福音。

代祷文

天父,求圣灵预备他们的心来遇见伟大的基督,在耶稣里寻到完全的爱与身分认同。宣教工作要在荒地中展开,非常需要宣教士和无数的后勤支持者、代祷者,恳求庄稼主为这地的百姓预备一切,使他们早日能听见福音、庄稼不再霉烂。求父神悦纳我们今日众人的祈祷,在此地松土动工。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波达拉人
Bhodala People 094月

戈皮(Gopi)是一位波达拉渔夫,居住在古吉拉特邦。他滑着小独木舟要上到一个水上小屋的甲板上,兴奋地大叫:「马利亚,鲍乌快要回家了!」
一位矮小的女人走出小屋,乍听这个消息,惊讶得哭泣起来。戈皮跑过去抱着她说:「鲍乌没有死在海上,虽然他被巴基斯坦人抓走,但有一些善良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帮助他逃回家。」
马利亚激动地说:「阿拉回应了我的祷告!」
在过去的几年,巴基斯坦拘留了几百位波达拉渔夫,因为他们进入了巴基斯坦的领海。附近海域的鱼都被大商船捕捉,导致波达拉渔夫捕获的鱼量不足难以维持生计,只好挺而走险。当他们进入禁区而被拘留时,船只通常会被没收。
8,000名波达拉人只是名义上的穆斯林。

代祷文

天父,怜悯波达拉人会成为穆斯林,只是因为还没有机会听闻你,才承袭了传统的信仰教导。求慈悲的父神,兴起各种机会让他们听见你的故事,知道你是平静风和浪的神,是彼得在终日无获中,引导他在水深之处下网打鱼的神。求你来到波达拉人生命的船上,使他们如同彼得经历你的同在、丰盛,并深深敬畏你。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印度辛革拉信德人
Hingorza Sindhis in India 104月

有什麽群体会横跨两个国家、信奉两种主要宗教、有人很贫穷,但也有人非常富有呢?那就是信德人了!
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信德人居住在属巴基斯坦的信德省。1947年,当巴基斯坦与印度分治时,原来居住在这裡的信德印度教徒,被迫逃离这块祖先的土地,移居到印度。
信德印度教徒非常勤劳,他们擅长经商,因此普遍过着富裕的生活;信奉伊斯兰教的信德人则相反,多数人的生活十分贫困。
曾经有一段时间,信德人都是印度教徒,当伊斯兰宣教士到他们当中时,多数信德人改信伊斯兰教。
居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信德人有3,200万人,像这样人数众多的群体通常会分割成小一点的次群体,信德族就有39个次群体,而辛革拉信德族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辛革拉信德人信 奉伊斯兰教,但他们居住在印度。
次群体之间以不同的族系、语言及联盟作为区隔,有时候次群体之间存有隔阂,是因为过去曾经发生过冲突。没有人知道让辛革拉信德族和其他次群体分裂的真实原因,不过,辛革拉信德人认为自己来自拉吉普特,这个认同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与其他次群体有所分别。

代祷文

天父,如此庞大的信德人还没有听闻福音的机会,我们为着将来传福音给辛革拉信德人的宣教士来祷告,求主在各方面预备他们,对你有全备的认识及宣教装备,带着福音向辛革拉信德人叩门;你为宣教士开启无人能关之门,使你僕人耕耘的福音果效能深远广大地影响这个群体。辛革拉信德人必尽数回转归向你。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诺德人
Node People 114月

如果你属于印度这个庞大国家中的一个少数族群,你会如何呢?你可能会成立属于自己族群的社会福利协会,为自己的族群谋求福利,提昇生活素质。居住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诺德人只有3,400人,他们为自己的种姓成立的协会,称为「诺德迦玛」(Node Jamat)。
诺德人是没有自己土地的游牧民族,像其他群体一样,许多诺德人选择移居到印度其他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他们除了从事畜牧工作以外,同时也是农民,或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劳动行业。
诺德人不和其他群体通婚,他们当中有许多氏族,例如萨米迦(Sameja)就是其中之一。所有氏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诺德人移居到古吉拉特邦的喀奇县之前,他们居住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而今日仍有少数的诺德人居住在那裡。

代祷文

天父,为这个种姓协会的领导者祷告,愿他们认识耶稣,带领诺德人领受救恩并成为忠心门徒。也求神兴起被圣灵充满、结满圣灵果子的福音工人,愿意到他们当中介绍这些福音资源。「他们本是製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一同做工。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裡辩论,劝导犹太人和希腊人。」求神兴起印度的带职宣教士、基督徒,满心欢喜地将福音带到诺德人当中。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桑海人
Sandhai People 124月

桑海人有80个氏族,因此很难认识所有的亲戚、堂兄弟姊妹等。
桑海人过去是游牧民族,他们曾经居住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300多年前移居到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此外,桑海人只跟自己的族群通婚。许多桑海人以畜养牛隻、羊群和水牛维生。在古吉拉特邦的索拉什特拉(Saurashtra)的桑海人则多数从事农业工作。
虽然官方上桑海人是逊尼派穆斯林,但他们也信民间信仰,包含举行一些含有神祕力量的仪式。他们不只会说古吉拉特邦的商业语言古吉拉特语,还会说信德语和喀奇语。
现在已经有古吉拉特语和喀奇语的部分圣经翻译、全球福音录音网及《耶稣传》电影。天父对桑海人有一个美好计画,要将福音的好消息带到他们当中,你愿意参与在这个计画当中吗?

代祷文

天父,愿真理的光照进他们的文化当中,向他们显现你的权能及荣耀。福音资源能广传于桑德群体间。也求神建立教会在他们当中,并兴起更多新门徒。「他们都专注于使徒的教导和彼此的团契,擘饼和祈祷。」祝福桑德族群体中有许多家教会兴起,彼此合一,神天天将得救的人加给他们。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罗以玛人
Royma People 134月

罗以玛人来自巴基斯坦信德省,大约有400人左右,目前多数是居住在古吉拉特邦的游牧民族。罗以玛这个群体又分为好几个族系,称为阿塔克(Atak),每一个的地位都是平等,他们也用阿塔克作为自己的姓氏。罗以玛人与其他群体不同,他们能接受与其他族群通婚,只是会比较倾向和表、堂兄弟姊妹结婚。
罗以玛人几乎都以畜养牛隻维生,还有一些人会同时从事农业工作。罗以玛人与其他居住在古吉拉特邦喀奇县的人一样,许多选择移居到印度其他地方寻找工作。罗以玛人拥有自己的种姓协会(Royma Jamat),负责维护社群的福利。
罗以玛人都是逊尼派穆斯林,虽然已经有喀奇语福音材料,但他们仍然是未得之民。

代祷文

天父,虽然现在还没有罗以玛人相信耶稣,但是求神兴起新信徒来向其他人分享上帝的作为,使罗以玛人意识自己需要一位救主,敞开心欢迎你。祷告罗以玛的领袖被圣灵引导,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开始影响各个族系归向你。求圣灵兴起环境,求神兴起门徒运动,使他们积极地向印度的穆斯林群体传福音。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加德海人
Gadhai People 144月

在过去当食盐还是很贵重的商品时,有一句话说:「你比你吃的盐更有价值吗?」英文的薪水(Salary)这个字就是源自于拉丁文的食盐这个字。
印度是全世界第3大食盐生产国,其中居住在古吉拉特邦的加德海人主要以贩卖食盐维生。在食盐的製作过程中,人们需要在冰冻的夜晚,花几个小时以超过华氏100度的温度去翻炒。
「加德海」的字面意思是「养驴的人」,因为很久以前驴子还是主要承载货物的动物时,加德海人曾经以饲养驴子维生。他们曾经属于拉吉普特的贵族阶级,但当他们转信伊斯兰教时,就失去了这地位。
今天只剩下约100位加德海人,他们都是穆斯林。耶稣曾经讲过一个牧羊人放下99隻羊,去寻找一隻迷羊的比喻,由此我们知道耶稣非常看重加德海人。加德海人使用古吉拉特邦的官方语言,也有人会说乌尔都语(Urdu)。两种语言已有圣经及其他福音资源的翻译,不过需要有人去向加德海人分享福音好消息。

代祷文

天父,罗马书说:「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求你为加德海人预备牧人,将他们寻回天父家中,恢复尊贵身分;教导他们认识遵行你的圣言。加德海人虽微小,但盐也只需一点就有味道,你使他们成为世上的盐,使许多人认识你不坏的盐约。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拉贾斯坦邦朗哈人
Langha People of Rajasthan 154月

有一个群体专门在庆祝生活重大事件时负责弹奏乐器,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多数的朗哈人居住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从事农业、牧羊或经营小规模的商业活动,但他们最为人所知的是音乐才华和技能。他们在出生、结婚、葬礼或穆斯林各种庆典中弹奏传统音乐,为资助或付钱给他们的人作曲或歌唱。近年,朗哈人在南亚的娱乐事业中非常成功,有些人甚至在印度及世界上巡迴演奏印度传统乐曲。
多数朗哈人的母语是马瓦里语(Marwari),与印地语(Hindi)有很多共用的词彙,但马瓦里语并不属于政府或教育使用的官方语言。朗哈人通常会与自己的族群通婚,但不会与直系亲属结婚。

代祷文

天父,兴起印度信徒来成为朗哈人的朋友,带领他们认识耶稣。你也用音乐、诗歌来接触得着朗哈人的心,让他们可以敬拜讚美你,向万民歌颂你的慈爱,述说一切你奇妙的作为。求神兴起使者,将马瓦里语的圣经与《耶稣传》带给朗哈人。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哈迪姆人
Khadim People 164月

有一小群穆斯林居住在印度,他们不为人注意,「约书亚计画」只记载了他们大约有400人、使用乌尔都语、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尚没有基督徒,他们是哈迪姆人。如果你在Google上搜寻这个族群,连维基百科的介绍页面都找不到,你只会搜寻到一个鞋店的网站。
目前已有乌尔都语圣经,所以有些人认为哈迪姆人可以自己去找圣经来看,决定要不要接受耶稣的救恩。但这不是上帝作工的方法,祂爱每一个自己创造的人,甚至差遣独生爱子为了世人的罪,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上帝是一位会去追寻失丧灵魂的神,因为祂不愿意任何人错过接受救恩和永生的机会,这就是为什麽我们需要为哈迪姆人祷告。儘管他们的人数稀少,使用的语言很少人使用,甚至居住在偏远的地方,但是上帝非常看重这群人。

代祷文

天父,请把对哈迪姆人的负担放在宣教组织、众教会心上,兴起宣教士愿意去向哈迪姆人传福音,让众教会成为祷告及后勤支持。为印度信徒祷告,求神点燃他们心中的渴望,去带领哈迪姆人成为主的门徒。求神柔软哈迪姆人的心,施行大能与奇事,带领这个群体进入神的国度中。「于是他起来,往他父亲那裡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拥抱着他,连连亲他。」为哈迪姆人能回到天父家中祷告。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尼亚拉人
Nyaria People 174月

有一位女人担忧地说:「我没有看见他们。」另一位女人也说:「我也没看到。」
第一位女人又说:「可是他们应该要出现在这裡才对,他们一定在这裡,我们来为他们祷告,我们的神是信实的。」
这两位女人站在一大群人当中,人群中有男人、女人及小孩,人山人海,多到看不到边界。突然间,第二位女人指向一个方向说:「看!尼亚拉人在那裡。」 如果启示录第7章欢庆上帝荣耀的时刻就是现在的话,那尼亚拉人就会在当中缺席,因为今天所有尼亚拉人都信奉伊斯兰教,没有人相信耶稣。
但今天当你和其他代祷者一起为尼亚拉人祷告时,他们就有机会加入上帝属灵的大家庭当中。

代祷文

天父,你正在等候尼亚拉人来到你面前,求你亲自吸引尼亚拉人,为他们能听闻福音来开道路。「此后,我观看,看见有许多人,没有人能计算,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于羔羊!』为尼亚拉人能加入永恆国度敬拜羔羊的行列来祷告。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阿加里亚社群
Agaria Community 184月

你可以追溯你的祖先到几代之前呢?两代还是三代?阿加里亚人相信自己的种姓从世界的起初就已经存在。他们的名字是印地语「火」的意思,他们已经好几个世代从事炼铁工作。
直到今日,阿加里亚人的工作仍然与金属相关,他们用金属製造斧头、犁刀与镰刀等农业工具。有些人转而从事农业或畜牧业,也有人製造木製玩具,例如儿童使用的木头面罩等。 阿加里亚人的孩子很小就开始工作,因此只有10%的识字率。虽然有些迟,不过他们已渐渐重视教育,许多父母开始努力工作,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学。 在1950年代,印度宪法赋予阿加里亚人所属的种姓一些特权,以保障他们能够在政府部门工作、接受教高等教育,使他们享有基本的权益。虽然如此,有些阿加里亚人仍为债务所苦,无法过更舒适的生活。
多数阿加里亚人信奉印度教,不过也有些人是穆斯林,目前没有已知的基督徒。

代祷文

天父,求差遣福音使者让阿加里亚人认识创始成终的上帝,敬畏你是世界的源头。也让看重族谱的他们能明白,成为上帝属灵家中的一分子是何等有价值的事,渴望进入神的家中。求神帮助新一代的孩子们,教育和识字机会提升,可以透过圣经文字、福音单张认识跟随耶和华,影响阿加里亚群体。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米尔席克人
Mirshikar People 194月

男人要付上哪些代价才能「得到」一位妻子呢?是一束玫瑰花,还是一盒巧克力?米尔席克人需要完成一个艰难的挑战才能结婚。传统上,米尔席克男人需抓到一隻凶勐的黑颈鹳(Loha Sarang)才能娶得妻子。
在米尔席克人的婚礼进行中,会放出一隻黑颈鹤,这时新郎需要拿一隻补鸟棒去捉牠,使用棒子的目的是让人跟鹤之间有一个安全距离,鹤就不会受到惊吓。接着新郎会挥舞着沾有糖浆的棒子,使黑颈鹤身上的羽毛黏在糖浆上,新郎就能成功抓到它,这样他就可以进入新娘的家,否则婚礼就会延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直到有一次一隻黑颈鹤用像匕首般锋利的嘴刺伤一位新郎,这个传统才停止。
今天大约有1万米尔席克人,而且只有在印度才能看见他们的踪影,他们是至今尚未曾听闻福音的未得之民。

代祷文

天父,祷告他们打开眼睛看见天上那位为他们捨命的新郎。「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也以诚实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愿他们被你的属性、重价牺牲的爱感动,切切寻求并回应神对他们的爱。求神差派合适使者来向印度米尔席克人宣扬你的爱。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潘甘人
Pangan Community 204月

你曾经看过印度的纱丽吗?印度的纱丽是用闪亮的丝绸製作而成。
潘甘人居住在印度西南方的马尼普尔邦(Manipur),当地妇女养蚕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了。在丝路仍是重要贸易通路的年代,马尼普尔邦便贩卖非常多丝绸到中国的云南省。
近几年,马尼普尔邦也开展一些复甦丝绸工业的计画,不过目前的生产效率只有日本生产效率的2/3,因此有顾问向他们传授日本现代生产丝绸的技术,希望能提昇产量。
现在印度有12万潘甘人,使用马尼普尔语,这语言在印度的大学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除了用于传讲知识以外,也有专门教授此语言的课程。
潘甘人是穆斯林,尚没有人信奉基督教,不过圣经已有他们能明白的语言翻译本。

代祷文

天父,帮助他们改良谋生技术,自给自足。求将你的话语启示给潘甘人,让他们成为门徒,并向其他人传福音。求主差遣工人向潘甘人传福音、建立本地教会、兴起本地忠心的传道人。祝福潘甘信徒活出有见证力的生命,远离罪恶;「坚固你们的心,使你们在我们的主耶稣同他众圣徒来临的时候,在我们父神面前,成为圣洁,无可指责。」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班都卡人
Pangan Community

214月

班都卡人居住在印度北边,班都卡的意思是製造枪枝的人,他们大约有700人,居住在查谟与克什米尔邦(Jammu and Kashmir)的大城市,这个邦是印度唯一以穆斯林为大宗的地区。
虽然班都卡人属于铁匠种姓,但他们相信製造及修理枪枝的工作比其他铁匠更高人一等。
班都卡人居住的地区与印度教文化差异很大,向来与印度教统治者对立,因此经常产生冲突。印度政府对于此地区的枪枝施加严格管制,导致班都卡人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班都卡人百分之百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生活非常单纯,主要使用现金交易,没有自己的土地,而他们严格遵循传统关于婚礼及孩子诞生的仪式。
目前没有福音的工人在他们当中,但圣经、耶稣传、福音资源、广播节目等等都有克什米尔主要语言的翻译。

代祷文

天父,求赐给班都卡人柔软的心,对圣经资源感兴趣;得着他们的属灵领袖,带领虔信伊斯兰教的班都卡人进入福音的门。差派福音工人前往,兴起门徒运动。「你有许多工匠,就是石匠、木匠,和一切能做各样工的巧匠……你当起来做工,愿耶和华与你同在。」班都卡人得救后,求你不只建造他们成为神的殿,也赐他们恩赐天赋来荣耀你。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克什米尔邦的巴特人
Kashmiri Bhat 224月

加赫(Jahor)常常弹奏着吉他,也很喜欢唱歌和说故事,他的梦想是成为宝莱坞电影中的大明星,获得许多财富和名声。因此也许有一天他会离开克什米尔邦,到孟买(Mumbai)追寻梦想。
加赫是居住在克什米尔邦的巴特人,这个群体从事娱乐事业很久了,可是他们不明白金钱与名声无法带给他们快乐,始终对这个错误想法深信不疑。
在西元1295年时,刹帝利王朝的帕塔帕‧橹达王(King Patapa Ruda)雇用克什米尔邦的巴特人成为皇宫裡的吟诗者及表演者。
这个群体90%人信奉印度教;10%是穆斯林。今天我们为穆斯林祷告,但印度教徒也需要我们的祷告,这个群体几乎没有基督徒。

代祷文

天父,愿克什米尔邦巴特人被诗歌吸引,遇见真理的上帝。为他们能使用音乐恩赐来传福音祷告。「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这歌,说:『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祂大大得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这是我的神,我要讚美祂。』」祷告他们能像摩西,使用歌声讚美上帝,并门训周围的人活出得胜、圣洁的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邦巴人
Bomba People

234月

阿里(Ali)是位大约20岁的邦巴年轻人,他正在规画去麦加朝圣的旅程,一边忍不住思索:「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神明呢?印度教说有几百万个神;伊斯兰教却说只有一位神。就算穆斯林所说的是真的,如何确定阿拉就是独一真神呢?」阿里不敢公开询问这些问题,因为他的父母是逊尼派穆斯林,如果他们知道阿里对伊斯兰教存有疑问,一定会感到很生气,他只能将这些疑问埋在心裡。
传说中,邦巴人在几百年前从阿拉伯半岛移居到北印度,因此阿里希望可以在朝圣途中找到自己的根源。没有人知道这传说是真是假,但如果他们真的源自阿拉伯半岛,那这个群体的人全部都信奉伊斯兰教就非常合理了。
邦巴人使用多葛语(Dogr Language),现在已经有完整的圣经及福音广播节目翻译,但这群体几乎没有人相信耶稣。

代祷文

天父,邦巴人从小不敢思想其他信仰的可能,求你打破这个属灵枷锁,使他们藉由完整的圣经及福音广播来找到真理的答桉!明白耶稣不只是先知,而是为他们捨命赎罪的真神儿子。圣灵引领邦巴人挣脱伊斯兰教条的綑绑,单纯地领受因信称义的救赎。为孤单的初信者祷告,在诸多挑战中被坚固、灵命长成,有智慧地为主得人。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30天为穆斯林祷告——第01天
萨赫勒的富拉尼人
Pray for the Fulani of the Sahel

244月

昨天的碗盘堆叠在伊撒塔(Issata)泥屋的家门边。太阳升起,沙粒在日光下闪烁。客人仍在她家院落中央的帐篷裡熟睡着,他们在吃喝完冰凉的木槿饮料、小米蒸粗麦粉和鱼腥叶炖汤后才去睡的。他们在3个月前就已经来到她家。伊撒塔起身,洗脸、洗手和脚,然后跪下祷告。
伊撒塔是一位富拉尼(Fulani)妇女。富拉尼是全球人数最多的游牧族群,也是非洲最大的未及之民群体。他们有3,500万人,从非洲东部到西部游走在整个萨赫勒地区。伊撒塔如同许多富拉尼妇女一样,一年之中有9到10个月丈夫不在身边。富拉尼的男人以牧羊或贸易为业,女人则在村落裡等着男人回家。
伊撒塔的人生以「koddirgal」为中心,就是热情好客!这是富拉尼人行为准则中的最高价值。她从来不过问客人要待多久,也不要求他们帮忙家务或付餐费。她慷慨乐意地款待他们,无论是几小时或是好几年。这就是富拉尼人的方式,而伊撒塔就是这种无限招待客人的美好示范。
注:Sahel(萨赫勒)是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方与赤道雨林之间的狭长地带。

代祷文

天父,但愿独自在村落裡的富拉尼妇女能有机会得知神乐意保护人、供应人和赐人平安,就像撒勒法的寡妇因着敬畏神而服事先知以利沙。求主帮助富拉尼人能早日得着救恩,并让福音能随着不断迁徙的富拉尼人传遍非洲。耶稣说:「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 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裡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但愿热情好客的富拉尼家庭能经历到主耶稣的来访,他们愿意敞开心门来迎接主耶稣。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过了些日子溪水乾了,因为雨没有下在地上。 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你起身到西顿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裡,看哪,我已吩咐那裡的一个寡妇供养你。」

以利亚就起身往撒勒法去。他到了城门,看哪,有一个寡妇在那裡捡柴。以利亚呼唤她说:「请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 她去取水的时候,以利亚又呼唤她说:「请你手裡也拿点饼来给我。」她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你的上帝起誓,我没有饼,罈内只有一把麵, 瓶裡只有一点油。看哪,我去找两根柴,带回家为我和我儿子做饼。我们吃了,就等死吧!」

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怕!你去照你所说的做吧!只要先为我做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做饼; 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罈内的麵必不用尽,瓶裡的油必不短缺, 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做。 她和以利亚,以及她家中的人,吃了许多日子。

王上17:7-15

30天为穆斯林祷告——第02天
埃及:热情好客的传统正在改变
Egypt : Changing traditions of hospitality

254月

慷慨是埃及人热情好客的基础。据说当他们请客时,必须要预备两倍客人所能吃下去的食物量来招待客人,可以剩馀很多食物,主人的慷慨才不会被质疑。主人也会不停鼓励客人多吃一点,因为当客人吃很多时,主人就会感到很有面子。
然而,当客人们都期待会受到如此热情这样慷慨的招待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宴客主人的一种负担。
在埃及,邀请人来家裡作客,却未能有丰盛的招待,也可能给主人招来羞辱,所以许多人乾脆不请客。
在斋戒月期间招待客人会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对宴客的家庭也会有更高的期望,因为他们认为阿拉会在这段期间更多奖赏他们的慷慨。
随着经济困难影响到所有社会阶层,今天埃及的家庭更多关注的是教育、就业和收入等议题,这情况对社区意识和好客之道产生重大的影响。占全人口60%的年轻一代,认为这种传统待客的要求造成很大的负担,许多人逐渐放弃这种对他们而言不切实际的期待,开始以其他的方式来取代,比如邀请人到家裡喝咖啡,而不需要供应大餐。

代祷文

天父,祈求让埃及人能够经历到主耶稣毫不保留的爱,并且愿意接受这一份你白白赐给他们的爱。为埃及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紧张的关係祷告,求主藉着热情好客的文化,打破他们之间的藩篱,并带来真实的友谊和见证。祷告埃及的青年人渴望认识独一真神,使他们在拥有更多宗教自由的议题上能带来影响力。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你们看父赐给我们的是何等的慈爱,
让我们得以称为上帝的儿女;
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
世人不认识我们的理由,
是因他们未曾认识父。

约一3:1

30天为穆斯林祷告——第03天
马里的一杯茶
A Cup of Tea in Mali

264月

马里(Mali)是西非的内陆国家,拥有1,800万居民,其中90%是穆斯林。马里曾是和平之境,但自2012年起,因伊斯兰激进组织作乱,该国北部一直动盪不安、冲突不断。暴力冲突和政府的不稳定,使贫穷及族群分裂的情况更加严重。
然而,马里所有的部族有一句共同的俗话:「一个陌生人都比你更重要!」假若你以陌生人的身分进到村落,一定会有一个家庭接待你,与你分享饮水和食物。即便是那些拥有不多的人也会和旅人分享食物。外国人甚至还会得到一个本地的姓氏,可以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被视为是该族群的一分子。
将马里人连结在一起的是每天多次的茶叙分享。每天下午,你会看到马里男人们聚集在街上、街角、家门前或当地商店外,大家围着一壶茶。泡製好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此同时,人们可以讨论家庭、政治、宗教或足球等话题。

代祷文

天父,为饱受贪腐、暴力、偏见和极端主义破坏的马里祷告,求主让你的诚实、和平、合一和怜悯能在他们当中大大彰显,使这个国家能在神的祝福下被重建。「愿上帝怜悯我们,赐福给我们,使他的脸向我们发光,好让全地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愿主的一切福气能临到住在马里的每一个人。祈求在马里工作的基督徒能把握机会与马里人分享福音,求主在这片土地上兴起许多教会,成为马里的光和盐。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愿上帝怜悯我们,赐福给我们,
使他的脸向我们发光,
好让全地得知你的道路,
万国得知你的救恩。
上帝啊,愿万民称谢你!
愿万民都称谢你!
愿万族都快乐欢呼;
因为你必按公正审判万民,
引导地上的万族。(细拉)
上帝啊,愿万民称谢你!
愿万民都称谢你!
地已经出了土产,上帝,
我们的上帝,要赐福给我们。
上帝要赐福给我们,
地的四极都要敬畏他!

诗67:1-7

30天为穆斯林祷告——第04天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咖啡情
Coffee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74月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咖啡并不是在一天开始之时倒给自己的一杯提神饮料而已。不!「Kafa」(咖啡)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是一件大事,而不是一时兴起之事。
无论白天或夜晚,波黑街道上的咖啡馆总是坐满了人,在轻声谈话之际,啜饮着小杯传统波斯尼亚浓郁的咖啡。在波黑,无论谈公事、在奥林匹克山上健行,或是搬家、泛舟、庆生会,或者只是在夏天和朋友邻居共度一个下午……,什麽事都少不了咖啡。咖啡把这块分裂土地上的人们联结起来。
1990年代,波斯尼亚境内一场毁灭性的内战造成3个主要族群的隔离波斯尼亚人(多为穆斯林)、克罗地亚人(多为天主教徒)、塞尔维那人(多为东正教基督徒)。这样的分化唤醒了深植人心的民族主义,使得波斯尼亚人更难听到整全的福音,并对其有所回应。然而,仍然有少数人开始跟随耶稣,并且开始带领其他人信主,成为主的门徒。
今天,在咖啡馆和家中,波斯尼亚人喝着咖啡、读着圣经,寻找主耶稣所赐的盼望和自由!

代祷文

天父,祷告基督的肢体能活出和好的生命,促成波黑人民的团结与合一。祈求本国信徒和宣教士在与人分享咖啡的同时,能有机会带领门徒,好让波斯尼亚人渴望更多认识耶稣。祈求上帝的爱和饶恕,能打破战后20年来缠绕在波斯尼亚的苦毒、猜忌、不饶恕和偏见。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所以,自以为站得稳的人必须谨慎,
免得跌倒。
你们所受的考验
无非是人所承受得了的。
上帝是信实的,
他不会让你们遭受无法承受的考验,
在受考验的时候,
总会给你们开一条出路,
让你们能忍受得了。
所以,我亲爱的,
你们要远避拜偶像的事。

林前10:12-14

30天为穆斯林祷告——第05天
马来西亚的罗兴亚难民
Rohingya Refugees in Malaysia

284月

萨贝库娜哈尔是居住在马来西亚的罗兴亚难民,但她仍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包括热情待客,即使来的是不速之客。
罗兴亚文化十分重视人和社群,因此就算他们只有微薄的收入,仍然会花费珍贵的金钱来招待客人。萨贝库娜哈尔迳自朝厨房走去,看她可以煮些什麽招待我们,又打发人去给我们买罐装饮料。
萨贝库娜哈尔有极好的烹调手艺,我们很享受她所预备的咖哩、米饭和新鲜水果。用餐期间,她不停在我们的餐盘上添加食物,伴随着热情的叮嘱:「吃多吃点。」当看见我们喜欢她的食物,她便表现得非常开心。
在这幅快乐的情景下,其实隐藏着萨贝库娜哈尔一直在默默忍受着的一些真相。她鲜少提及被人口贩子卖到马来西亚的危险旅程。她在旅程中所遭遇的情绪和身体上的伤害是难以形容的。现在,她的父母尚在孟加拉的难民营裡,只能藉由智慧型手机才见到自己的孙儿孙女;萨贝库娜哈尔也是藉此方法才能见到父母和手足。
今天,在马来西亚估计有15万罗兴亚难民,他们在那儿并未受到温暖的对待,当地人不像他们那样慷慨地给予客人。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应得的福利;他们工作是不合法的,因此每次离开家就会有被逮捕的危险。

代祷文

天父,罗兴亚难民在生活中遇到许多迫害,求神让他们能够早日遇见爱他们、能释放他们得到自由的神。祈求收割庄稼的主差派工人到罗兴亚人当中,与他们分享耶稣的爱,使他们来到异乡能够得着救恩,如经文所说的「所经历的痛苦和不义将变成有益的。」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
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
叫我报好信息给贫穷的人,
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
报告被掳的得释放,
被捆绑的得自由;
宣告耶和华的恩年和
我们的上帝报仇的日子;
安慰所有悲哀的人,
为锡安悲哀的人,
赐华冠代替灰烬,
喜乐的油代替悲哀,
讚美为衣代替忧伤的灵;
称他们为「公义树」,
是耶和华所栽植的,
为要彰显他的荣耀。

赛61:1-3

30天为穆斯林祷告——第06天
哈萨克人的饮茶之道
Having tea with the Kazakhs

294月

「来我们家喝茶吧!」
当一个哈萨克家庭这样邀请你时,你不只是喝茶而已,很可能还吃到一顿饭。当然,你会喝到很多茶,茶裡面加入大量牛奶,非常好喝。 哈萨克人是中亚的穆斯林族群,多数居住在哈萨克斯坦,但周边的国家也有不少哈萨克的少数民族,努力保存他们独特的文化及语言。有一些人居住在乡间以羊毛製作的传统蒙古包中,过着放牧羊群的游牧生活。
其实你不用等到哈萨克朋友邀请,而是可以随时拜访他们,聊聊天、喝喝奶茶,吃一点俗称「包尔萨克」(Bauarsak)的传统油炸麵食。
友善的哈萨克人当中其实已有人是跟随基督的,虽然这会为他们带来麻烦或迫害,但没有其他中亚地区那般严重。
拿俄米几年前开始追随主耶稣,她期许自己表现出来的待客之道,能超越其文化所要求的。因为她居住的城市靠近医院,常有来自乡下的访客到访,若是他们或是家人来接受治疗时,就会住在她家。她的丈夫还未信主,但拿俄米告诉丈夫说:「我们明白生病、贫困和缺乏的苦楚,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她愿意敞开家门向他人展现主耶稣的爱。

代祷文

天父,感恩在哈萨克已有基督徒,求主透过他们的亲切待客,能展现上帝的爱和信仰。为在哈萨克的宣教士祷告,求主让他们能以生命的见证来对哈萨克人进行门徒训练,藉着他们能够激励与陪伴哈萨克教会日渐增长,使教会能够成为哈萨克这片土地上的光和盐。求主让哈萨克可以有更多传福音的自由。为散居各国的哈萨克人祷告,愿他们建立正向的社群,透过亲切好客的文化结交朋友、赢得祝福。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在盼望中要喜乐;
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恆切。
圣徒有缺乏,要供给;
异乡客,要殷勤款待。
要祝福迫害你们的,
要祝福,不可诅咒。

罗12:12-14

30天为穆斯林祷告——第07天
马尔代夫:没有基督的乐园
The Maldives – Paradise without Christ

304月

假如我们超过一个星期没有造访马尔代夫(Maldives)朋友,他们通常会问:「我们做错什麽了吗?」马尔代夫人(或称迪维西人)非常好客,随时都会准备茶和美食招待我们,也欢迎我们经常去探望他们。
马尔代夫位于印度及斯里兰卡西南面的印度洋上,是由26个环礁及上百个美丽的岛屿组成的岛链,这裡堪称是观光客的乐园。然而,外表美丽的帘幕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需要,以及黑暗势力的捆绑。在法律上马尔代夫是百分之百的穆斯林国家,人民不能自由选择宗教。贪污、离婚、虐待妇女和女童,以及毒瘾,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吸毒与贩毒者都会被处以重刑,但显然无法解决问题。
马尔代夫只有极少数的人接受主耶稣为救主。儘管圣经翻译工作已超过20年了,仍然没有完整的马尔代夫语(迪维西语)圣经。由于畏惧执政当局,或是对圣经及宗教信仰有所保留,以致一直很难找到有能力的母语人士愿意帮忙翻译和校对。

代祷文

天父,毒瘾摧毁了无数生命及家庭,为那些受苦的人祷告,愿他们经历到基督裡的真自由,也祈祷这样的真自由遍传整个马尔代夫。祷告这地有更多的宗教自由和听闻福音的机会。为圣经翻译工作祷告,求主预备有当地的母语人士能够参与这样的事工,但愿参与的人能够得着福音的好处。祈求有更多的马尔代夫人能接受主耶稣为主、为救赎主;祈求信主者和家教会能建立联络网络并且不断扩大。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看哪,我的僕人,
我所扶持、所拣选、心所喜悦的!
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
他必将公理传给万邦。
他不喧嚷,不扬声,
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他凭信实将公理传开。
他不灰心,也不丧胆,
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众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

赛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