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帐篷,大家就开始閒聊。聊什麽呢?不外乎是新人的生平、学经历、主婚人是谁、两个家族是什麽关係、谁介绍撮合的、新人家族有谁、宾客跟新人的关係、在场其他的人是谁谁谁……通常婚礼会延续好几天,包括订婚、新娘告别父母仪式、婚礼、婚宴,除了吃吃喝喝然后跳舞之外,这些关係话题也就会一直延续扩大,毕竟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门当户对」。
你应该会发现,这裡有不少地方跟我们的文化还挺相近的!的确,对巴基斯坦人来说,家庭关係很重要,在我工作的机构裡,有许多人其实都是亲戚关係。有次和同事聊天,随口一问:「你跟太太是怎麽认识的呢?」他皱了皱眉头,好像我问了个很呆的问题:「她是我远房表妹,亲戚嘛!」当他们提到「家族」,也比我们想像得还要庞大而且紧密。加上当地人仍然有南亚种姓文化的后遗症,虽然伊斯兰教和英国殖民时代已然澹化其约束力,但社会还是存在明确的阶级差异;有些家庭全家都有体面的工作、领高薪、可以到海外旅游,有些家庭所有人都在有钱人家帮佣,无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念大学。因为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大家仍会在同一个阶级中加深关係,无法打破隔阂。
门不当户不对怎麽办?
如果爱上了门不当户不对的人怎麽办?这种事不是没有,但你需要先理解,在当地自由恋爱比例不如台湾那麽高,女生出门都需要由爸爸或兄弟护花,结婚更是家长来帮儿女挑对象。若是自己找到心仪的对象,又有开明的爸妈觉得对象不错,就会去牵线。但爸妈若是无法接受孩子自己找对象,很可能就会大发雷霆,尤其女方父母会遭人议论说这女儿没有节操,害全家族蒙羞。实际上我就听到几个寻求庇护的女孩背后令人心碎的故事,是关于她们父母的「荣誉逼迫」,因为她们无法接受被安排的婚姻,结果父母感到被羞辱而无法饶恕子女。
努力生孩子,就怕被丈夫嫌弃
那麽结了个门当户对的婚以后呢?我的确认识不少有好婆家、好老公的当地妇女,看起来很幸福知足,但也不尽如此。某次我趁连假去探访另一个城市的医院事工,接待我的护理师看起来精疲力竭,她说:「今天是超音波日,超级忙!」听完她解释,我才晓得在当地文化裡,身体的事是很隐晦的,所以许多妇女对于生理期、性徵、怀孕等事完全没有概念,妈妈也不会教导。有些妇女每次超音波门诊都来报到,仔细一问,这段期间也没跟先生同房,但还盼着能生孩子。「有个太太今天还哭着说:『我如果不生孩子,真怕丈夫会不要我。』听得我都动容了,想不到她其实已经有两个孩子!但她却说:『才两个怎麽够,我明明还可以生呀!』」护理师两手一摊,每次超音波门诊她都得面对数百位妇女,每週还三次。她的无奈并非觉得这些太太们很烦,而是难过她们不认识自己在神眼中的价值,被家族期待压得喘不过气来。
基督徒需要遇见耶稣
读到这边你或许会纳闷:这不就是穆斯林世界常见的景况吗?这就为什麽我们迫切地想要传福音给他们啊!可惜我上面讲的事,也发生在基督徒社群裡。在巴基斯坦,各种派别的穆斯林、锡克教、印度教、基督教徒都被这些家族关係、荣辱文化、阶级等价值观深深捆绑着。 巴基斯坦的基督徒比例虽然不高,但总人数还是占所有斯坦国家基督徒的七成。假如巴基斯坦的教会都积极参与宣教,可能会改变整个斯坦地区。但当地牧者们诚实地说:「要推动宣教,我们率先要学的是饶恕的功课。」当地教会中最普遍且强烈的声音就是:「我们为什麽要向穆斯林传福音?!穆斯林都这样欺负我们,为什麽我们要爱他们?」
我不奇怪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毕竟他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和职场中,一直属于少数群体,经历了许多不平的待遇。每当社会发生基督徒遭到伤害的事件,就很容易掀起基督徒群体心裡仇恨的波澜。他们大多整个家族都是基督徒,理所当然地继承了这个信仰,成为身分证上注记的一个「宗教」。我所认识的本地基督徒,虽然每週去教会,会背诵诗歌、做很长的祷告,但读过圣经明白福音的人却寥寥无几。或许这是为什麽巴基斯坦的基督徒家族,仍深受荣辱文化的影响难以饶恕使他们蒙羞受辱的家人;妇女也难以接纳自己,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能否为丈夫生育……这些都反映出一件事,可能他们不曾真实理解过福音的本质并经历耶稣饶恕和无条件的爱。或许这正是巴基斯坦虽有教会、信徒,但一直无法向本地同胞传福音的原因之一。
所以,有个台湾朋友听说我短宣期间是在基督教学校工作,便问我:「这样不是很可惜吗?难得可以住在穆斯林当中,却没有机会传福音。」我一下子无法回答,但脑海中浮现出所认识的当地穆斯林和基督徒,深深觉得他们没有太大的不同,都很亲切友善,都一样被耶稣看重,但都同受当地文化綑绑,都一样需要福音。我们需要格外谨慎,在神伟大的救赎蓝图裡,我们无法定义怎麽做、做什麽才有宣教果效,更不该让狭隘的定义侷限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