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Africa

侵略者、探险家与宣教士纷沓而来 (下)

1月1-31

「我要提醒差会的同工们,也许不及半年,我们当中就会有人传出死讯;是的,8位英国人启程前往中非,6个月后,还能全数生还吗?我想不及半年,至少必有一人丧命也许就是我本人。你们听到这噩耗时,千万不要难过,而是要立刻差人取代我的空缺。」 这是亚力山大‧马开(AlexanderMackay)
前往非洲的临别赠言。过没多久,差会果真接到了一位宣教士逝世的噩耗,一年之间,五人相继死去,到了第二年底,只剩马开一人了。

无名的传道者

当年的非洲拓荒史,是由多如繁星的宣教士用生命浇奠而成的血路,除了人们所聚焦身负英雄光环的莫法德(Moffat)、李文斯顿(Livingstone)、史坦利(Stanley)外,其实多数人都未及在历史上留下一撇痕迹,便葬送在恶劣的气候、丛林的瘴疠、土着的矛下、野兽的腹中、谋杀的刀下……

非洲曾是「白人的坟墓」,此言不虚,能在头一任存活下来的宣教士仅有四分之一。但李文斯顿的探险着作,可说是上帝所使用的一盏强烈Spot Light,将举世目光都引至这块黑色大陆的急切需要,激发了许多男男女女为主乘风破浪、慷慨献身的心志。

不是伟人,只是愿意给神用的人

李文斯顿在非洲的前半岁月裡,孩子般的莽撞探险固然动人心魄,但世人追逐光辉时,却不会看见脚下的暗影。李文斯顿的妻子大腹便便,带着三个孩子陪同他上山下海,在分娩时一度麻痺瘫痪而失去了孩子。这招致岳母的不满,在捎来的信中直言:「要是你找到一个目的地,在那开展福音工作……届时即便你跑到月球上的山岭,我也不会说半句话。但让玛莉随着探险队出发,这实在荒谬,我说什麽也不能放心!」

随着玛莉过世、后期两度的探险工作收效不如预期,意气风发的李文斯顿,到了晚年满面风霜、形容枯藁,宛如荒野中沧桑的「怪老头」,随身带着圣经画片、幻灯机,时常给非洲人讲述救主的故事。《纽约先锋报》派出的年轻记者史坦利,就在此时找到了这位「英雄」——他已不像年轻时那样强硬急躁,时光的磨石在他跌宕千山万水后,成就静水流深的胸壑。四个多月的朝夕相处,李文斯顿没有用半句雄辩说服史坦利归信基督,但神借着他虔诚、温柔、诚恳与安静工作的态度,润物无声地感动了对世俗功利怀抱勃勃野心、自认是伦敦最难信教的史坦利。

史坦利不只降服于基督,甚至下定决心继承李文斯顿的衣钵,成为宣教士,继续在非洲探险。虽然他并非是合适的宣教士人选,但他最大的成就,是以无人能出其右的文字感染力,动员了大批的福音工人投入非洲禾场。

不让鬚眉的野姑娘

如果说在非洲荒野宣教是属于男人的战场,那就大错特错了!上帝重用了许多刚柔并济的使女,成就了男人们不易办到的拓荒工作。

史莱舍(Slessor)前往的上乡地区(Okoyong,又译奥开永),举凡踏入的宣教士皆命丧此地,因为当地原住民对外人抱持高度警戒,对男人尤为猜忌。因此,史莱舍认为拓荒工作应由女性担负。

此时,其远在英国家乡的母亲、妹妹相继亡故,孑然一身的史莱舍了无牵挂,一心离开沿海,深入上乡的蛮荒丛林。谁料到在男性宣教士止步的禁地,她竟与非洲原住民打成一片。25年间,她照料、教导当地人,竟成为他们无不敬重的仲裁者,宛如当年棕榈树下的底波拉。神把智慧赐给了史莱舍,使她能为居民判断。人们凡有疑难纠纷,便来找她断事。

上乡盛行巫术交鬼,有许多令人痛心的风俗,例如杀害双胞婴孩、产下双生儿的母亲会被视为不祥而遭驱逐。史莱舍展现巾帼不让鬚眉的强悍,抢救孩子、捍卫和服事母亲,好几次险些丢失性命,却赢得妇女们莫大的尊敬。

史莱舍与一般人期许的——维多利亚时代长裙曳地的淑女形象相去甚远。她出身工人阶级,在拥挤肮髒的贫民区长大,小小年纪就担负家计,在纺织厂成日工作。一位老寡妇带领她信主后,她在基督裡觅得安息之所。年轻时,她在龙蛇杂处的邓迪街佈道,面对三教九流,然而这个最另类的训练场,却淬炼出她过于常人的胆识与机智,成为神手中突破上乡的一把磨亮的剑。

史莱舍并非一枝独秀,罗撒菲亚(Roseveare)、韦史特拉(Veenstra)、雀波曼(Chapman)等单身女宣教士,也都在非洲宣教史上,展现出不畏艰难、惊人的毅力。宣教学者贾礼荣(Herbert Kane)曾讚许:「工作愈是困难,愈是危险,女子的比例也愈高。」

普世教会表现亮眼

我们回头综观宣教历史,当年基督徒为了得着中国和非洲这两块未得之地,付上了巨大的代价。那世代的人们前仆后继地,把青春的热血撒在了遥远陌生的大地。在这场战役中,各国教会敲锣打鼓地积极召募宣教士,向两地源源不绝地输出工人,持续一两个世纪后,终于奠下不能鬆动的根基。

但广大的非洲,依然有许多众多宣教士未能攻克的堡垒,例如伊斯兰教势力深植的北非和西非。本月,我们继续行走在这些福音荒漠地带,用祷告栽种盼望的种子,期盼神的恩雨浇透地的犁沟,使大地万物甦醒,回应创造主爱的呼唤。

先锋者面临的问题

与原乡迥异的气候

热带气候对早期的宣教先锋是极大考验。白天高温加上降雨频繁,缩限了户外行动力。

健康问题

早期宣教士因水土不服和热带疾病,存活率很低。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奎宁和其他药物的问世,才有了突破性的改变。

语言障碍

导致宣教士对当地文化、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无所知,福音沟通不佳。例如莫法德一开始只用商用荷兰语,或透过良莠不齐的翻译员沟通,转译过程让福音信息失去真貌,及至莫法德下定决心学习语言后,才看见福音果效。

鄙视非洲文化

有些宣教士对本土文化缺乏认识与接纳,传西方文化而非基督文化;归信者完全放弃祖传文化和生活方式,因而遭到群体孤立。有时归信者被教导无需跟从传统统治者和某些国家法律,增加了社会张力。

补给困难

早期阶段,几乎所有宣教士都面临财务问题,他们的资金主要依赖家庭教会。即便有资金和物资,也无法及时到达宣教士驻地。因为当时所有船隻都归贸易公司所有,他们首重贸易利润,宣教士的物资并非运输目标。

交通问题

早期只有灌木丛中的小径,没有道路,也缺乏从海岸到内陆的交通工具。他们的行李和必需品必须用头顶着,步行运送,花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宣教士手中。

基督教文学不足

没有当地语言的圣经,语法书也很少,因此早期宣教士不得不花时间学习当地语言,翻译圣经并编写文法书,因而对当地白话文学发展、教育,也作出了宝贵贡献。

食物

宣教士不习惯当地食物,但他们引进了新作物,开展实验性农场,改良当地的农业技术。

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非洲|马里

爸爸离家工作去!

索宁克人
Soninke

01 1月

在马里西部的边界,索宁克人居住在塞内加尔河沿岸的村庄,以农牧为生。他们的先祖曾缔造辉煌的迦纳帝国,垄断西非的黄金及食盐交易。当时黄金的开採规定,是金块归国王,金砂归採矿者,所以人们纷纷投入辛苦的採金行列。
11世纪时,穆斯林从摩洛哥南下侵略了迦纳,也使索宁克人改信了伊斯兰教。如今在马里的索宁克人,约有一百七十多万人。他们的先祖是长途贸易高手,旅行经验丰富,建立了诸多贸易据点。现代许多的索宁克男人仍具备向外拼搏的精神,经常远赴外地打工,动辄为期两到四年,是西非劳动力迁移率最高的民族之一。
马里的索宁克人中仅有少数的基督徒,由于受到严重的宗教迫害,因此本地的福音发展不易。

代祷文

天父,祝福祢的子民能在索宁克人当中,建造充满基督生命力的本地教会和团契,以喂养及坚固索宁克基督徒,装备他们在信仰上站立得稳、怀抱传扬福音的热忱,成为神恩惠流通的渠道,为马里这片干荒之地,接引基督的活水。父啊,祢曾指着祢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荣耀充满!」我们祈祷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索宁克人,如同水充满洋海一样。不论索宁克人去到哪裡,他们都活在祢恩典触及的范围;求祢为在异乡工作的男人们,以及留在村中的父女老幼,预备聆听福音的机会,与撒种、收割的工人。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尼日

需要洁淨的活水

索科托‧富拉尼人
Sokoto Fulani

02 1月

富拉尼人跨境分布在西非多个国家,被公认为世界最庞大的游牧族群,也是宣教极难触及的一群人。他们总数约两千多万人,位居非洲第四大族群,且自豪地认为所有富拉尼人理所当然都是穆斯林!
索科托人是富拉尼的子群体,住在尼日(又译尼日尔)和奈及利亚的边境,由统治阶层托洛比(Toroobe)和半游牧民(Bororo)组成。
在邻近的奈及利亚,有一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BokoHaram,意思是禁止西方教育)大为活跃,吸收不少奈国的富拉尼人参加。这对尼日境内的部分富拉尼人产生连锁影响,深化了他们对基督徒的敌对意识。
索科托人最缺乏淨水,因此常受疟疾等传染病之苦。他们很需要遇见能为其改善饮水的宣教士或专业团队。另外, 住在城市的托洛比阶层,教育程度较高,在政府机构担任领导职务,他们若能归主,会对其他富拉尼人产生影响力。

代祷文

天父,求祢让索科托‧富拉尼人知道祢对于他们生命之重要,如同他们不能离了水。主啊,求祢使他们能尝到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祢的美善,而想要更接近祢这个活水源头。愿索科托‧富拉尼人的心渴慕祢,如鹿切慕溪水。愿他们的心思意念也蒙主纯淨的活水洗淨,不受极端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祝福索科托‧富拉尼人乐于行祢的道,将自己献上给祢,自洁、脱离卑贱的事,作主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成为点燃尼日归向基督运动的火苗。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奈及利亚

新娘交易

布图‧宁吉人(布塔瓦人)
Butu-Ningi / Butawa People

03 1月

阿拉奥(Alao)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再见到姐姐。阿拉奥的成长岁月都蒙姐姐照顾,当得知姐姐将被当成交易新娘(Bartered Bride),送到别的氏族时,她十分地错愕不解:「为什麽伊奈哥哥娶新娘,妳却要被送到新娘的村裡去?」
阿拉奥的姐姐告诉她:「如果我不去,族裡就要替伊奈支付很多聘礼了。」
当姐姐离家的那天,阿拉奥冲出门拦腰抱住她,喊道:「妳还会回来吗?」但姐姐并未回答她。姐姐离去的背影,就一直刻在阿拉奥心中。
阿拉奥说,当族裡娶新娘时,也必须要送一个女孩给新娘的家族,否则就得支付聘礼。这是他们布图‧宁吉人的婚礼习俗。
在奈国北部,布图‧宁吉人是个只有6.5万人的小群体,深受周围豪萨人的影响,不但母语没落了,许多人也跟着豪萨人成为穆斯林,把孩子送进伊斯兰学校。但布图‧宁吉人依旧是泛灵思想,也不忘崇拜祖灵。

代祷文

天父,我们今天听到布图‧宁吉女人淼小的心愿,深深渴望她们能在不由自主的遗憾、忐忑中,可以认识祢这位信实、可靠,永不离弃她们的神。「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愿布图‧宁吉人认识神宝贵的约,不论环境或是世界如何变迁,都倚靠上主的慈爱,而十分平安。布图‧宁吉人喜爱唱歌,会为每年1月的感恩节庆瓜玛贡(Gwarma Gom)创作新歌。盼望有基督徒以音乐为桥梁,教他们更多向祢献上感恩的新歌!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奈及利亚

巴安吉人能
看到耶稣传吗?

巴安吉人(席巴安吉人)
Baangi /
Cibaangi People

04 1月

当地的人说,一到雨季,巴安吉人的村庄交通就会被阻断。这裡的生活条件落后,一般人不会走入。
他们仅有三万多人,住在尼日州贝纳南部的巴安吉镇。除了母语巴安吉语,有些人也会讲该地区的主要语言豪萨语。
巴安吉人的伊斯兰教信仰,溷合了部落的泛灵习俗。环球录音网(GRN)录製了巴安吉语的有声圣经故事,与简单的福音信息,但需要有心人将这些资源推播到巴安吉人的生活中,他们才有机会听见救恩之音。目前尚没有巴安吉语的《耶稣传》电影,我们期待有一天会有电影佈道的团队来到此村庄,为他们架设露天福音电影院。
但感到欣慰的是, 住在他们周边的利拉人(Lela)和达卡卡里人(Dakakari)当中,已经有基督徒。希望这两个群体能兴起福音运动,并带领巴安吉人成为我们主内的手足。

代祷文

天父,即便已有99只羊得救了,但耶稣说祂仍会为那一只走迷了路的羊,往山裡去寻找牠,而且找到了就为这隻回家的羊大大欢喜。感谢祢就是这样锲而不捨地寻找我们,才使我们如今可以在祢的家中,所以我们也祷告,会有祢所差的宣教团队,不害怕路的崎岖、不在意时间的花费果效,愿为祢的巴安吉人翻山越岭,把福音千里迢迢地带到这个村庄。亲爱的父啊!不要忘记巴安吉人是祢所造的。祢是大有能力又满有慈爱的主,为了打破罪对人的綑绑,祢连独生子耶稣基督都赐给我们了,还有什麽能隔绝祢与受造物之间的爱呢?愿祢兴起,拯救巴安吉人回家!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奈及利亚

主的工人在哪裡

恩格瓦希人(恩瓦希人)
Nggwahyi / Ngwaxi People

05 1月

在奈及利亚,豪萨人和富拉尼人已经融合为最强势的民族,像恩格瓦希人这样的小族群,正与他们靠拢。在此洪流中,小众群体势必面临失去母语和文化失传的危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说豪萨语和在校所学的英语。
目前尚无恩格瓦希语的福音资源,他们许多人是文盲,因此需要用口传及视听的方式传递福音。他们每週五都会固定地出现在清真寺,但不敢确定高高在上的阿拉,会不会聆听和回应自己淼小的祈求,所以每当有生活或灵性上的烦恼时,他们便会求助民间信仰和护身符,以寻求灵界的保护和心灵的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万军之耶和华有至高的权柄与能力,也不知道神赐给祂的儿女践踏蛇和蝎子的能力。
他们居住在奈国东北部博尔诺州的阿斯基拉/乌巴(Askira/Uba),该州曾遭遇「博科圣地」的枪击恐攻。除了心灵平安,他们还需要充足的雨水、教育和医疗资源。在这里,基督徒能够施力的空间很大,但一切都必须先有主的工人来到才行。

代祷文

天父,恩格瓦希人的生活中,有这麽多的需要;他们饿了,主说:「你给他们吃。」他们渴了,主说:「给他们喝。」主又说:「这些事你们做在我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天父,恩格瓦希人身边也需要有好撒马利亚人和小基督,成为祢的手、祢的口,用行动来扶助他们,在他们当中活出基督爱的样式。我们的主没有出生在皇宫,留在温舒的殿裡,而是走向平凡的穷人、税吏、罪人,求祢也兴起普世教会用行动和祷告与恩格瓦希人同在一起,哪怕今天的我们只能献上微小的祷告,都不要使我们忘记还有很多没有回归神家的群体,那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喀麦隆

另类的「打工换宿」

卡努里人
Kanuri People

06 1月

还记得拉班的故事吗?他收留了雅各,让雅各为他工作,最后把女儿嫁给雅各。年轻的卡努里男人,则是被出借给其他家庭,协助农事、保卫主人家的安全,以换得吃住供应,甚至一些家主会帮他们娶妻。届时,成家的年轻人将会离开家主,成立新的家庭。
卡努里人身材高大,洋溢着自信的神采和高贵的气质。他们的先祖统治强大的博尔诺(Borno)帝国,直到1914年英国人到来后,卡努里人才失去了领头地位。但他们的文化、语言和宗教向来是周边族群效法的对象。
卡努里人以农为本,在旱季无田可耕时,便会短期转换工作,从事工匠或做小买卖。他们的房子特徵是有锥形的茅草房顶,在炎热的天气裡,相当凉爽。
孩子们从小在附属于清真寺的宗教学校接受教育,穆斯林是他们集体的身分认同。但和许多非洲族群一样,他们也仰赖民间信仰,以趋吉避凶。目前,卡努里语的圣经翻译尚未完成。

代祷文

天父,因祢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所以我们渴望喀麦隆的卡努里人,也能来到永生神的殿中瞻仰祢,为要见到祢的能力和祢的荣耀。祢应许寻求祢的人必得饱足,求祢使喀麦隆的卡努里人听到福音时,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情不自禁地快跑寻见祢。也求祢赐给卡努里人母语圣经,使他们可以思想祢的话语,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以欢乐的嘴唇讚美祢。卡努里人要经历到基督裡的喜乐满足,是无一事物能相比的!愿祢的同在降临在卡努里群体中,使他们看见祢无比的荣耀与美好。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马拉威

谁能解开他们的心结

雅沃人
Yawo People

07 1月

在诸多非洲国家中,马拉威以温暖的气候、友好的人民和政治和平而闻名。然而,她是世界上最贫穷、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人民经常遭受飢荒、疟疾和爱滋病的折磨。
大多数的雅沃人源自莫三比克(Mozambique) ,19世纪时因饥荒和部落分裂而迁徙至马拉威,并与新邻居斯瓦希里阿拉伯人(Swahili Arabs)交好。新邻居把雅沃人拉进以象牙和奴隶换取枪支和布料的贸易中,雅沃人因此成为非洲东南部最强大的部落之一。
然而,宣教士暨探险家李文斯顿(Livingstone)的出现,为黑奴振臂疾呼,促使英国关闭奴隶交易的大门。雅沃人因此失去了丰厚的奴隶贸易利润,对基督教生出了隔膜。
李文斯顿动员了西方,使许多英国宣教士来到马拉威建立宣教据点,但雅沃人仍选择了伊斯兰教。早在基督教到来之前,他们便深受伊斯兰教的崇拜方式和衣着规定吸引,尤其非洲的本土信仰没有文字典籍,但伊斯兰教有古兰经,令雅沃人欣羡。
若是西亚乌语(Ciyawo)圣经能问世,或许可以使雅沃人看见,神从创世对他们发出的爱的呼唤。

代祷文

天父,谢谢祢让我们可以用祷告和祢交谈,以心灵情感与祢交流,我们说话的对象是宇宙中最有聪明智慧的主,谢谢祢乐意与我们交通。我想雅沃人同样渴望寻找到一位配得敬拜的至高者,可惜他们不知道怎麽找到祢,只能用行为和仪式来崇拜他们所认为的神。主啊,他们有属灵方面的渴慕,求祢带领他们与祢建立关係,使他们惊叹原来自己可以像我们这样如此亲近的来到祢面前,沐浴在至高者的爱中。求祢不忍他们在自以为的义行中枯竭,来拯救他们吧!使他们的灵能够与祢相通。也差派宣教团队来改善他们的医疗与教育环境。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索马里

追求生养众多的福气

奥罗莫人
Oromo People

08 1月

奥罗莫部落起源自衣索比亚(埃塞俄比亚) , 是当地分布最广的群体,在政治上颇有势力。现今约有6.4万名奥罗莫人居住在索马里,多数居于农村地带,以耕作及饲养牲畜为生。
来到奥罗莫村落,一幢幢圆形小屋坐落其间,尖锥型的屋顶时常会飘出炊烟,通常有10~80个家庭比邻而居。他们普遍是一夫一妻制,一个人如果多子多孙就越有面子,受人敬重,因此不孕的妇女压力很大。父亲在家中掌握大权,家人们无不服从。
奥罗莫的男孩们从小就学习战事,娴熟地使用手中的长矛。将来他们长大娶亲时,必须要杀死敌人,取其身上的一部分,献给自己的新娘。但在现代,此一礼俗已用野生动物取代。他们刚勐的外表下,其实个性随和、善于交际、乐于款待,对亲友特别大方。群体擅于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奥罗莫村一般没有电流供应,水源取自河流和泉水,医疗环境很差,药物取得不易。

代祷文

天父,奥罗莫人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好消息,他们需要宣教工人们的委身,而且如果要建立新教会、持续成长,新信徒的门徒训练和领导力培训也至关重要。我们祷告有人能够走进奥罗莫部落,将所见负担传递给众教会,成功动员和连结更多人与福音资源来到奥罗莫部落,带来属灵转化、改善当地的生活品质,建造奥罗莫教会,栽培本地门徒与传道人。我们祷告奥罗莫的宣教士不会孤单地单打独斗,求祢兴起许多基督徒和教会通力合作,完成赢得奥罗莫人的任务。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奈及利亚

丢了护身符,得了十字架

巴德人
Bade

09 1月

教会的弟兄瓦德(Wade)在水井旁找人问路时,遇见了心神不宁的巴德人奥巴(Oba),才知道奥巴遗失了护身符,一整天都担心霉运临头,所以索性丢下农作四处找寻护身符。瓦德安慰他后,忽然突发奇想,回头追上奥巴,把藏在衣领中的十字架项鍊送给他,借此向他介绍了救主耶稣。
不知道奥巴是否还有在求告十架的主?但我们知道巴德人信仰民间伊斯兰教,融合了传统泛灵迷信。出于寻求平安,他们相当依赖护身符等宗教象徵记号。十字架不是护身符,而是提醒人们主耶稣为迷失、有罪的人所做的工作;但由于巴德人对这种视觉符号很敏锐,可能会对十字架产生好奇,或许这个记号可以成为福音使者向他们阐述十架意义的媒材。
巴德人生活在奈国北部的约贝州(Yobe)和吉加瓦州(Jigawa),在「博科圣地」的肆虐下,生活被恐怖阴影垄罩着。
目前尚缺巴德语圣经。小众的巴德信徒以贸易用语豪萨语做礼拜,对神的认识多半还停留在知识层面,需要更多被圣灵开启,也需要能够深触他们肺腑情感的母语圣经。

代祷文

天父,统管宇宙的大君王,也是看顾我们的父啊,巴德人因为还不认识祢,所以心灵难以找到真正的平安,他们就像羊没有牧人,在旷野深山害怕野兽的吞吃,只能想尽办法找寻保护自己的方法,甚至连石头、草木都是他们求助的对象。求祢怜惜他们灵裡头的困苦无依,使他们能寻见祢,交托对生活的未知恐惧,坚心倚赖祢,祢必保守他们十分平安。愿福音使者有祢所赐的智慧,透过合宜的媒材向巴德人阐述福音,并带领他们从多神信仰的思维中,明白祢是唯一配得敬拜的至高者,而单单地跟随祢。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奈及利亚

杜威人
没有福音资源

杜威人
Duwai

10 1月

在你的国家,虽然有很多人不认识神,可是只要有人想认识耶稣,一定能找到教会或圣经;平时人们打开电视机跟广播,也有可能转到福音频道;甚至从小到大会遇见几个基督徒。但真正的未得之民那些迫切需要普世教会差遣福音使者的群体,在生活中却没有任何接触福音的管道。那谁来带领他们认识神呢?或许这也是保罗为何急迫地走向未得之地,甚至立了志向:到没听过基督之名的地方去的原因!
杜威人,就是上述所说的那种未得群体,人口近2万人,住在奈国东北部约贝州,说非常小众的杜威语,目前没有任何福音资源或团体来向他们展现神的拯救之爱。
杜威人遵循伊斯兰教传统,但参杂了非洲本土迷信,其中涉及咒语、巫术、护身符、驱邪等习俗。这种民间伊斯兰教,在非洲各族群中相当常见。

代祷文

天父,若没有人走上传道的路,人又怎能听见并相信呢?祢在过去就不断打发僕人、先知,引导以色列人能认识祢,明白祢的道。祢是乐于向人说话,启示自己的神,所以求祢也向杜威人显明祢的作为和大爱,差遣人来引领杜威人走上敬畏祢的路,或借由异象异梦造访他们,因为杜威人实在没有任何母语圣经和资源可以来认识祢!我们祈求有团队开展杜威语的研究和圣经翻译,且以符合杜威人口传文化的方式,为他们製作影音福音材料。愿凡事都能的神,预备杜威人的心来接受基督,也预备奈及利亚的教会能接触杜威人,兴起近文化传福音运动。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奈及利亚

伊斯兰主义节节升温

基扬加人
Kyanga

11 1月

基扬加村庄的黄土小广场上,男女老幼围聚,孩子们努力挤到最前排,在鼓手们充满律动的鼓点节奏中,期待摔跤比赛的开始。这个传统活动每年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各个基扬加村庄的选手无不摩拳擦掌,等待一显身手。
超过2.2万的基扬加人,在奈及利亚的凯比州(Kebbi)生活。他们有4个子群体,据说可经由他们脸上不同的传统疤纹来识别——一条条像狼爪划过脸庞而遗留的长长伤疤。
他们曾受豪萨人和殖民者的压制。现在许多人同时会说基扬加语和主流语言豪萨语。虽然好几个世纪前已有领袖接受伊斯兰教,但多数基扬加人是近一个世纪因伊斯兰主义升温才成为穆斯林。然而在伊斯兰外衣之下,传统的泛灵崇拜仍体现在基扬加人生活的各层面中。
基扬加人的医疗条件不足,卫教护理和医疗专业方面的基督徒,可以为他们带来极大的祝福。

代祷文

天父,过去的百年裡,有许多医疗护理背景的西方宣教士来华,当中有无数的年轻人,放下了世人看为美好的前程,将专业和才华献给祢用;我们何等感谢祢爱我们,为我们预备了救恩红绳,使我们如今得以活在主的恩典中。主啊,也求祢为非洲这块土地和基扬加人,预备很多的教会来为他们祷告,差派很多的宣教士去到这些没有福音的村落,委身在向他们传福音、建造本地门徒的志业中。一粒麦子捨了自己、落在土裡的功效,要在非洲大陆结出许多的子粒来,荣耀天上父神的名。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奈及利亚

小农生活

万达拉人
Wandala

12 1月

万达拉人居住在喀麦隆北部和奈及利亚,这些农民馀暇时会製作手工艺品,然后带到市集上和其他民族交易,以赚点小外快。
如果你想造访村裡的领袖,往小屋群的中心地带走去就对了,村民的房屋都围绕着该村领袖而建。万达拉人普遍是一夫多妻制,男人主导了一切,而大老婆的地位凌驾于其他妻子之上。
他们是比较严谨的穆斯林,伊斯兰教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对基督教抱持封闭的态度。万达拉人有新约圣经,但他们也非常需要旧约,才能了解神与亚伯拉罕(古兰经称之为易卜拉欣)为友,一直到基督降世之间漫长的历史脉络。深愿有语言学家、译经使者可以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并得到万达拉人的信任和帮助,以翻译旧约圣经和製作其他福音资源。

代祷文

天父,万达拉人需要祢宝贵的圣训和话语,求祢兴起翻译团队来为万达拉人翻译旧约圣经。孩子也祈求祢为万达拉人预备通晓他们宗教信仰的福音使者,能从圣经和古兰经的异同历史中,向他们讲述有关祢的故事,和祢赐下弥赛亚的应许,以及借着以色列使救恩临到万邦的计画。让万达拉人看见神多方地寻找他们,差人来将独生子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他们。愿万达拉人听见祢的呼唤时,沉睡的灵魂就甦醒,认出祢就是创造他们的父,看见祢为他们预备的得救道路及丰盛生命,而切慕回归祢的家中。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衣索比亚

非洲之角的分裂

索马里人
Somali

13 1月

衣索比亚的索马里州(SomaliRegional State),是这个国家裡一块截然不同的拼贴。这裡的百姓多半是索马里人,在信仰、语言、文化上都与衣索比亚人截然不同。让人不禁疑惑,为何邻国的索马里人会出现在衣索比亚?
原因是索马里州这块土地,在19世纪时被衣索比亚国王占领,英国也许可了衣索比亚拥有这块土地。直到殖民列强撤出非洲,索马里独立后,便和衣索比亚为争夺此区而冲突不休。
两个国族之间的边界冲突、土地之争,使人民积累无数怨恨。有时,衣国的索马里人会遭受当地军队的人权侵犯,这些伤痕导致他们连带对基督教产生排斥感,因为衣索比亚人多半是东正教徒与基督徒。

代祷文

天父,将索马里州难解的土地争议带到祢面前,祈求两国能够和好,善待彼此的人民。求祢赦免人们因着罪恶、私欲或无知而不能相合,导致地满了强暴,无辜人的血流在地上;我们呼求祢的宝血洁淨这块土地,兴起人民放下己见,为罪为义责备自己,愿意悔改、寻求祢的赦罪,并开始为两国人民祷告。「祂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又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祝福属基督的人能成为和平使者,使人听见、看见基督饶恕的信息和有力的见证,并透过福音、爱的行动,来修复两族之间的裂痕。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苏丹

非洲火药库

富尔人
Fur

14 1月

超过17年的战火蹂躏,让富尔人的家乡达尔富尔(Darfur)千疮百孔,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在贫穷线下。
达尔富尔位处多国交界,居民种族複杂,加上气候变迁酿成的环境灾害,导致族群间常因土地、水源、草场、耕地等资源大打出手。同时苏丹动盪的政治也引爆此地的动乱,政府军对富尔人等民族展开针对性的攻击。骇人听闻的烧杀抢掠、人道危机,使土地沾满了人们的血与泪。
虽然苏丹政府与几个民兵组织在2020年达成和平协议,但零星的地方冲突仍常上演。因着气候的恶化,北方的阿拉伯游牧民为寻水草而南下,让定居的富尔农民感到其家园和耕地被他人入侵和破坏。牧民与农民常爆发冲突,袭击村庄造成上百人丧生。
富尔人是马利基派(Maliki)穆斯林,其母语是富尔语,但近年有些人开始改说阿拉伯语。

代祷文

天父,即便日头不再做富尔人白昼的光,月亮也不再发光照耀他们,但大能的救赎主啊,求祢向富尔人与达尔富尔的居民伸出膀臂,做他们永远的光,使他们看见祢满有荣耀和能力。求祢招聚有能者来调停此地的纷争,建立秩序,帮助各族群能达成共识,为了能更好地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愿意为彼此设想,作出双赢的让步。求主带领达尔富尔走向长期的和平,休养生息。主啊,求祢打发更多基督工人来此,为富尔人的生活、灵性带来祝福。愿祢赐给富尔群体渴望认识耶稣的心。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埃及

不要叫我吉普赛人

哈雷比‧罗姆人
Halebi Romani

15 1月

各地的人对罗姆人有不同的称呼,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是「吉普赛人」(Gypsy),但这个名字在很多国家已被贴上标籤,让人联想到乞丐、小偷、骗子等,所以罗姆人不喜欢被称为「吉普赛人」。
罗姆人起源于印度,却流浪于世界各地,早期以歌舞、杂技和算命占卜维生。影视及小说赋予他们「自由」、「浪漫」、「波希米亚式」等字眼,但实际的流浪生活其实残酷无比。他们在很多国家都没有公民身分,缺乏经济能力与教育机会,贫穷及底层的生活方式遭受主流社会的歧视。
埃及的罗姆人据称是从叶门或叙利亚迁徙至此,被埃及人称为「哈雷比」。他们在尼罗河三角洲有4个部落。传统上,男性贩马,女性则从事民间医药和算命占卜。因着经济困难,一些罗姆人的脚步继续向苏丹流浪。

代祷文

天父,我们祈求祢兴起针对埃及哈雷比‧罗姆人的事工,以关怀和贴近他们的需要,使他们感受到从祢而来的接纳,并在祢的话语中更新自我形象,领受神儿女的新身分。即便他们在世人的轻视和伤害中关闭心门,不容易信任外来者,但祢了解罗姆人的心灵世界,愿祢亲自拉近他们与福音使者的距离,好叫罗姆人漂泊的心,在祢的爱中找到永恆的安歇处,靠祢所赐的真理话语,在各样事上立志效法基督的模样,活出荣耀祢、事奉祢、满有力量的新生命。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弄假成真的信仰

阿马齐格人1
Amazigh

16 1月

阿马齐格人(Amazigh),也被称为柏柏尔人(Berbers),是北非的原住民,强大且自豪。阿马齐格这名字通常被翻译为「自由或高贵的人」。

早期基督教在北非建立了教会。当伊斯兰教在七世纪席捲北非时,阿马齐格人曾10次抵制伊斯兰教的发展。之后,他们虚以委蛇,假装要成为穆斯林,但回到村庄后,却拒绝信奉伊斯兰教,并故意在山顶建造显眼的白色清真寺,以欺骗穆斯林侵略者。当入侵者经过时,看到远处的清真寺,会误以为该村庄已经归化伊斯兰而继续前行。
起初,阿马齐格人表面假意服从伊斯兰统治,却祕密地保留基督教传统,从阿马齐格建筑、手工地毯上的设计,甚至女性脸上的刺青,都能找到十字架的记号。然而,今天的他们已不再记得基督教传统了。

代祷文

天父,祢不会忘记祢手所造的,即使阿马齐格人已澹忘与祢同行的甘甜与坚定,祢对他们仍然不离不弃,因祢是信实守约的神!我们祈祷阿马齐格人恢复起初对祢的爱,能回想起他们是在哪裡坠落了,愿意谦卑向祢悔改,拒绝世俗的诱惑、离弃怠惰的心,重拾在基督裡自由尊贵的身分与价值。祢是那位期盼小儿子回家的父亲,终日等着他们醒悟过来并接纳他们回家。主啊!愿祢使阿马齐格人真正认知,这世上最永恆的自由与高贵,唯有在爱子的国度裡才能找到,愿圣灵引领阿马齐格人归回祢的怀抱!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拒绝国家定义的身分

阿马齐格人2
Amazigh

17 1月

1957年,突尼西亚脱离法国独立,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哈比卜‧布尔吉巴(Habib Bourguiba)便致力于统一国家。传统上,阿马齐格村庄建在坚固的山区。布尔吉巴鼓励阿马齐格人放弃自身的文化认同,以换取「突尼西亚阿拉伯人」身分。起初,布尔吉巴试图在平原上建立新城市和社区,以吸引阿马齐格人走出重重设防的山城。然而当阿马齐格人拒绝服从融合政策时,政府便烧毁了阿马齐格的书籍,并停止学校教授他们的语言,企图抹去他们的文化。 2 0 1 1 年发生的「阿拉伯之春」, 把革命浪潮吹进了突尼西亚,第二任总统班‧阿里(Zine El-Abidine Ben Ali)被人民赶下台后,使得阿马齐格人有了重拾身分认同的自由,许多社团、文化中心和组织致力于保存及建设阿马齐格语言和文化。

代祷文

天父,阿马齐格人有着不愿向外来势力轻易妥协的勇气与决心,虽然过去饱受逼迫、毁灭等侵略性的统治,却无法消除他们对真我的坚持与追求!愿祢保守阿马齐格人在重建文化与身分认同的过程裡,从追溯往昔的历史中,看见祢的恩手护卫与引领的痕迹。愿祢照明阿马齐格人心中的眼睛,使他们再次知道祢浩大的救恩、丰盛的荣耀。求祢重整阿马齐格语的圣经与福音材料,并强化阿马齐格群体中的属灵倍增运动,让敬拜祢的祭坛再次在阿马齐格人当中被建立!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烟雾传信的三角村落

宰格万的阿马齐格人1
The Amazigh of Zaghouan

18 1月

宰格万位于突尼西亚东北部,这裡的阿马齐格人分布在3个村庄:
塔克鲁纳(Zriba El Alia):
有800名阿马齐格人,多数住在新塔克鲁纳市。过去他们被迫迁出山村,生活早已与周围的阿拉伯人融合,失去了许多自己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但阿马齐格人对自己的出身引以为豪,他们多在公/私营企业或工厂工作。少数人还住在拥有丰富阿马齐格历史和文明的古城塔克鲁纳。
杰拉杜(Jeradou):
这裡的阿马齐格人已不再说奇尔哈(Chilha)这个母语方言。然而,自2011年革命以来,他们重拾母语文字的学习。这个村庄有三千个阿马齐格人,彼此紧邻,关係密切,非常团结。杰拉杜主要以农业和放牧维生,由于附近有古罗马遗址,旅游业也为他们带来收入。
兹里巴艾利亚(Takrouna):
阿马齐格人过去被迫从山上搬到汗满兹里巴村,只剩5个家庭(约20人)拒绝下山,过着没有水电的生活。该村的男人会到其他村庄从事建筑工作。这裡的人已忘记阿马齐格语了,但仍然坚持其传统习俗。
古时,这三个村子的位置呈一个三角形,独立于三座山上,儘管相距遥远,却可透过山顶施放的烟雾信号来相互交流。

代祷文

天父,宰格万阿马齐格人被阿拉伯化的过程中,多少受过迫害,或遭遇失落,或经历遗忘,然而不论他们迁移到何处,他的牆垣仍常在祢的眼前。求祢施展大能,打开向宰格万阿马齐格人传道的门,让他们明白尔撒不仅是先知, 更是真神的儿子、赎罪的羔羊,是从创世以先就爱他们了,并要使他们在基督裡面与众圣徒同归于一!求主破除马利基派对宰格万阿马齐格人的辖制,使他们从一生靠行为得救的劳苦中得着释放,愿他们能早日得着在基督裡靠恩典站立的喜乐与满足!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善恶相减,
是地狱还是天堂?

宰格万的阿马齐格人2
The Amazigh of Zaghouan

19 1月

宰格万的阿马齐格人与大多数突尼西亚的阿拉伯人一样,是马利基派(Maliki)穆斯林。突国其他的阿马齐格人,则多半追随伊巴德派(Ibadi)。
穆斯林遵循穆罕默德的教义,信仰一位称为「阿拉」的神(Allah的阿拉伯语为「神」)。在审判日的那一天,每个人都将因自己的行为受到审判,若善行超过恶行,那麽阿拉将欢迎这个人进入天堂,否则这个人将受到永恆地狱的惩罚。为了获得救赎,他们必须遵行伊斯兰教的五功「念、拜、斋、课、朝」,那就是每天唸诵信仰表白的「清真言」、每天祈祷5次、守斋戒月(Ramadam)、奉献賙济穷人和一生至少一次去麦加朝圣。
他们向来与救主基督失之交臂,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受古兰经教导,认为耶稣只是一位好先知,并不及穆罕默德重要。

代祷文

天父,耶稣来到世上,向人启示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祂,没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可惜宰格万的阿马齐格人从小就无法听见真理、遇见向他们传讲基督的使者,所以他们把阿拉当成神,想靠行善和累积五功,免去审判刑罚。亲爱的天父,求祢使他们有机会,敞开地认识耶稣基督救赎的工作,知道人的义行不过是一件满是坑疤的破烂外衣,唯有完全的基督才能救赎他们脱离死亡与罪恶,为他们披上义袍。求主赐给他们如同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单纯信心,愿意信靠跟随祢这位爱他们的永生真神。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岩壁间的洞穴屋

非洲|突尼西亚

广播是唯一的眺外窗口

泰塔温的阿马齐格人
The Amazigh of Tataouine

20 1月

泰塔温位于突尼西亚南部,那裡约有4,400名阿马齐格人,主要分布在4 个村庄: 新杜伊雷特(Douiret Jdida)2,100人;旧杜伊雷特(Douiret Elkadima)有两个家庭;新切尼尼(Chenini Jdida)1,400人;旧切尼尼(Chenini Elkadima)900人。
前总统布尔吉巴强迫这群人搬离山上的家园。新杜伊雷和新切尼尼的阿马齐格人,住在粘土石建造的小城镇裡;旧切尼尼区的阿马齐格人则依然住在山上,在岩壁之间凿洞穴而居。
泰塔温的阿马齐格人生活方式与周围群体不同,尤其是男女之间不可随意社交互动,这些风俗习惯是受向他们传播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半岛贝都因人影响。
泰塔温的阿马齐格人从小就讲阿马齐格语,但不会书写。他们在校还学习阿拉伯语、法语和一些英语。除了广播外,泰塔温的阿马齐格人没有其他媒体管道,也没有手机网络。

代祷文

天父,虽然泰塔温的阿马齐格人能说阿马齐格语、阿拉伯语、法语、英语……但他们却未曾听见从祢而来的天国声音!求祢怜悯这些被伊斯兰文化与地理环境所困住的泰塔温阿马齐格人,兴起福音广播、福音使者或专业基督徒进到这个社群,以爱和服务做泰塔温阿马齐格人的好邻舍。祢的爱要治癒他们过去被政权驱赶的羞耻与恐惧,求祢超然地赐给他们对天国的盼望与切慕,在他们心中点燃渴慕真道的火。愿如风的圣灵随己意吹向泰塔温的阿马齐格人,带领他们透过异梦、异象等各种方式,与复活的主基督相遇!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刚出炉的突尼西亚传统烤饼

非洲|突尼西亚

学习主流语言就好

锡勒亚奈的阿马齐格人
The Amazigh of Siliana

21 1月

突尼西亚中北部山区的基斯拉‧埃拉利亚(Kisra Elaalia)小城镇裡,住着三千多人,其中约有八百名是锡勒亚奈的阿马齐格人。
他们与周围的阿拉伯邻居关係良好,因此阿马齐格母语也一点一滴地在消逝中。如今只剩下约八十位的长者仍说奇尔哈方言(Chilha),其馀的阿马齐格人在家中则使用阿拉伯语,在校学习法语。
他们在锡勒亚奈省这个农业城镇裡靠务农维生,并畜养牛隻。他们的生活相当单纯,仅与阿拉伯邻舍有接触。
基斯拉‧埃拉利亚城的居民为马利基派(Maliki)穆斯林。马利基派是突尼西亚的主流教派,属于逊尼派其中一个分支。

代祷文

天父,圣经提醒我们:「律法叫人死,唯有精意是叫人活。」愿主耶稣基督的大能,败坏锡勒亚奈阿马齐格人所随从的马利基派主义,释放锡勒亚奈阿马齐格人,使他们不再做古兰经圣训的仆役,而是领受基督救赎恩典做祢的儿女,得着因信称为义的自由与喜乐。求祢在锡勒亚奈阿马齐格人所能接触到的阿拉伯人中,兴起穆斯林归主者,能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与方式分享福音。愿圣灵搅动这平静的传统与文化,带领锡勒亚奈阿马齐格人走出僵化的舒适圈,有勇气接受基督所带来的新生活与新国度!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塔梅兹雷特

非洲|突尼西亚

当游客望而却步时

马特马他的阿马齐格人1
The Amazigh of Matmata

22 1月

马特马他位于突尼西亚南部的加贝斯省(Gabes),是一个柏柏尔小城镇,有特别的穴居建筑,人们往地下挖出大凹坑,再沿坑壁凿出一个个房间。
马特马他有近5,500名阿马齐格人,分布在3个村庄(另外在旧兹劳阿还能找到两个家庭):
兹劳阿(Zraoua):
4,000人,经济状况良好,有的在公家机关或私营单位上班。
塔梅兹雷特(Tamezret):
800人,他们重度依赖观光旅游业。然而,自从2011年发生革命和针对外国游客的恐怖袭击之后,此地的旅游业受重挫,导致居民的生活陷入贫困。
陶茹(Taoujout):
800人,此村距塔梅兹雷特7公里,居民清一色是阿马齐格人。此地有一座古老的阿马齐格城堡,人们主要依靠旅游、农业和放牧为生,生活非常贫穷。
三个村庄的阿马齐格人非常团结和谐,彼此的传统和习俗也很相似。城裡的男人认为女人具有平等地位,女人也有权像男人一样外出工作,这点与其他地方的阿马齐格人很不同。

代祷文

天父,赞美祢是超乎众人之上,住在众人之中,又贯乎众人之内的神,纵使阿马齐格人因着地理位置有这么多的分别与差异,祢仍旧可以超然地运行在他们当中!甚愿祢借着所造的万物与家庭关係,来向马特马他的阿马齐格人显明祢丰盛无条件的爱。主啊,求祢特别眷顾塔梅兹雷特和陶茹的阿马齐格人,他们在生活中面对经济的贫困和缺乏,求祢引导他们找到新的谋生之路。更愿他们能听闻使人丰满与有盼望的基督福音,使他们拥有能存到永生的财富!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本是同根生

马特马他的阿马齐格人2
The Amazigh of Matmata

23 1月

马特马他的阿马齐格人从小就讲奇尔哈方言(Chilha),并学习书写。镇上有专门倡议母语文字的协会。此外,他们也会说阿拉伯语和法语。他们常用的媒体是广播和电视,部分人会使用网络。
马特马他的阿马齐格人是伊巴德派穆斯林,并非国家主流的马利基派(Maliki)追随者。伊巴德派重视领袖的德行,性格较温驯和平,主张与其他教派的穆斯林和谐共存;透过舒拉(Shura,古兰经的协商精神)彼此合作、排解矛盾。相反地,他们却因着对哈里发(穆斯林最高统治者)的看法不同,而受到其他穆斯林的轻视甚或迫害。突尼西亚的马利基派追随者,并没有把伊巴德派的阿马齐格人视为同路人。
马特马他的阿马齐格人与阿拉伯近邻和睦相处,但由于教派主张的分歧,阿拉伯人并不喜欢与阿马齐格人共事。

代祷文

天父,求祢护卫受人轻视和迫害的马特马他阿马齐格人。我们祈求爱好和平的马特马他阿马齐格人,能透过广播、社群网络听到祢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使世人与父神和好的福音,发现祢的国不在乎吃喝,乃在乎公义、和平与圣灵裡的喜乐。愿他们被圣灵感动及吸引,谦卑地来求神的国和义。我们祝福这个族群有和平之子兴起,将祢劝人与神、与人、与地和好的福音,分享给自己的族人。盼望终有一天,马特马他阿马齐格人能认识并敬拜祢这位和平的君、永在的父、全能的神、奇妙的策士。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加夫萨的清真寺

非洲|突尼西亚

一道道的心牆

加夫萨的阿马齐格人
The Amazigh of Gafsa

24 1月

位于突尼西亚中部的加夫萨省,有一个塞内德(Sened)小镇,3.5万的居民中,约有八千名阿马齐格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周边民族很不同(尤其是城市化的贝都因游牧人),加夫萨的阿马齐格人以整洁和井然有序着称,而贝都因人的生活则相对大而化之。阿马齐格人和来到此城市定居的贝都因邻居之间存在张力,因为阿马齐格人认为,贝都因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并且不公平地支配他们。
加夫萨的阿马齐格人是伊巴德派(Ibadi)穆斯林,这个流派不属于逊尼派或什叶派,在非洲是小众,只有在阿曼才被奉为主流。其教义与信仰实践上支微末节的分歧,使得人们有了分别心,令阿马齐格人在主流逊尼支派———马利基派(Maliki)追随者的眼中,成为少数的异类,彼此之间有一道隐形的隔阂。

代祷文

天父,加夫萨的阿马齐格人在信仰上并不随俗从众,我们多麽盼望祢在加夫萨的阿马齐格群体中,呼召人来跟从祢,使他们坚定向祢,不因惧怕而在信仰上妥协。愿祢差派福音使者来接触加夫萨的阿马齐格人,用生命的见证、口传圣经或合适的福音策略,以爱邻舍的行动与阿马齐格人建立友好的属灵连结,并带领归主者活出以真理分别为圣的生命影响力。愿加夫萨的阿马齐格人尊祢的名为圣,乐意做祢的和平之子,饶恕那些欺压或孤立他们的族群,并将众人领进祢的国度。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犹太朝圣者的朋友

杰尔巴的阿马齐格人1
The Amazigh of Djerba

25 1月

突尼西亚南部的杰尔巴岛上,住着1.5万名阿马齐格人,分布在4个城镇裡:瓜莱拉(Guallela)一万人、特莱特(Tlet)五百人、阿吉姆(Ajim)五百人和塞杜伊克(Sedouikech)近四千人,其中乌尔西亨村(Oursighen)的三千个村民,都是阿马齐格人。
杰尔巴岛的阿马齐格人在阿拉伯化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流失了其传统文化。穿着现代化后,人们根本无法从外表认出他们。但瓜莱拉的阿马齐格人和少数塞杜伊克的人(特别在乌尔西亨村),仍未捨弃其传统服装,他们以身为阿马齐格人而感到自豪。
杰尔巴岛上有一座非洲最古老的格里巴犹太教堂( G h r i b aSynagogue)注,每年吸引了无数的犹太朝圣者来访。在朝圣季节,阿马齐格人会保护朝圣者的安全,因此赢得了犹太人的信赖,开启了商贸或金钱借贷的往来关係。

注:相传是一群犹太祭司逃到北非所建立的,还带来了圣殿的石头。教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被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单。每年犹太篝火节(Lag B'Omer)是朝圣旺季。

代祷文

天父,祢曾应许亚伯拉罕:「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予他。」愿祢照着这应许恩待那些善待祢百姓的杰尔巴阿马齐格人。愿他们对这些朝圣者所敬畏的耶和华神,产生属灵好奇,更有机会透过基督徒,认识祢爱子耶稣赐给世人的救恩。甚愿他们遇到困难时,就想起祢的名,并向祢发出呼求,经历祢及时的回应。我们祷告年轻人能听闻福音并信靠祢,求祢借着网络、广播和电视将天国的福音与价值观显明在他们面前,愿他们如彼得所宣告的:「主啊!在祢有永生之道,我们乐意要来跟随祢,做祢的门徒,并事奉祢!」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杰尔巴的市集

非洲|突尼西亚

一点一滴消逝的母语

杰尔巴的阿马齐格人2
The Amazigh of Djerba

26 1月

瓜莱拉村落中的阿马齐格人是製陶工人,他们虽不想放下祖传的技艺,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市场需求的转移,传统职业渐渐走入瓶颈,年轻人开始往工商领域寻求出路。
塞杜伊克村落的阿马齐格人,则多半从事贸易工作,或种植橄榄、生产橄榄油。
乌尔西亨村的居民,是杰尔巴阿马齐格聚落中最富裕的。有些人移居欧洲后,寄钱回来给故乡的家人。
杰尔巴岛的阿马齐格人普遍说奇尔哈语(Chilha),但只有塞杜伊克的村民通晓文字书写。在特莱特和阿吉姆村,唯有年长者会说奇尔哈语,父母已不会教孩子奇尔哈语了。除此之外,他们也讲阿拉伯语和法语,少数人在校也学习其他外语,例如英语。
广播和电视是杰尔巴岛主要的视听媒体,现在年轻人也开始使用网络;我们衷心期望年轻人悠游在浩瀚网海时,有机会找到上述语种的福音资源,被基督的话和基督徒的见证故事所吸引!

代祷文

天父,伊巴德派的穆斯林相当看重领袖的品格与言行,但愿杰尔巴岛的阿马齐格穆斯林,有机会看到福音故事和《耶稣传》电影,而被耶稣基督这位夫子的作为和教导吸引,如同尼哥底母般渴慕真理,即便同胞与身边宗教人士都不认同基督,却依旧不被他人的成见束缚,愿意带着困惑和渴慕来见主。求真理的圣灵打开杰尔巴岛阿马齐格人的心眼,看出基督是从神那裡来的(约3:2),而愿意谦卑顺服主。我们祈求福音在阿马齐格年轻人中迅速地传开,使他们用基督的价值观来引领、转化阿马齐格的社会风俗。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狂人倒台

突尼西亚的利比亚人1
The Libyans of Tunisia

27 1月

1969年,利比亚被一位年轻军官格达费(Gaddafi)把持,他以高压手段和古怪作风闻名。其长达四十多年的独裁专政,直到2011年「阿拉伯之春」 革命爆发才被推翻。
格达费统治期间,利比亚发现了石油矿产,摇身一变成为非洲最富有的国家。格达费为利比亚人民提供了许多社会福利,例如免费电力、从石油营收中提发利润到人民的银行账户、民生品的高额补贴,以及给新生儿父母、新婚夫妇和企业家补助。但渐渐地,利比亚人民开始发现他强硬、腐败及对人权漠视的一面。
「阿拉伯之春」令世界震惊,利比亚在格达费死后分崩离析,最后演变成血腥内战。各路兵马在意识形态及部落/地区关係上,存在严重分歧。即便内战结束后,各地区仍经常爆发民兵战斗。该国没有一个能建立秩序的政府,导致超过两百万的利比亚人流亡到突尼西亚等国家。目前,居住在突尼西亚的利比亚人口尚无法计数。

代祷文

天父,世上的君王总喜欢为自身的利益和权势而纷争,他们抵挡祢、忽略百姓的需要,但最终只是一场泡影;唯有祢是永远的君王,以仁慈、公义、和平治理祢的国!当突尼西亚的利比亚人无法再寄望世上政权的保护时,求祢向他们施怜悯、发慈爱,擦去他们恐惧不安的泪水,使他们认识祢这位仁义的君王,并让祢亲自成为他们坚固的心灵家园!求差遣祢的天国使者来到利比亚人身边,向他们指出永生的盼望,以及上主不离不弃的爱。圣灵温柔的医治使他们脱去麻衣,披上喜乐,起来跳舞讚美耶和华。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流离失所,
没有牧人

突尼西亚的利比亚人2
The Libyans of Tunisia

28 1月

利比亚人迁徙到突尼西亚的几座城市,包括杰尔巴(Djerba)、杰尔吉斯(Zarzis)、苏塞(Sousse)、斯法克斯(Sfax)、马赫迪耶(Mahdia)、莫纳斯提尔(Monastir)、那布尔(Nabeul)以及突尼斯(Tunis)。更贫穷、弱势的利比亚人则生活在梅德宁(Medenine)和塔图因(Tataouine)附近地区。
这些来自不同阶层和部落的利比亚人,为了逃离军事冲突,或寻求医疗救助而来到突尼西亚;另一群人则是利比亚前政权格达费的拥戴者,因担心自身安危而逃离母国。
利比亚人初抵突国时,他们的经济状况还良好。但随着母国持续的冲突溷乱,金流冻结,导致许多人捉襟见肘,搬迁到物价较低的地区。这些难民并不受当地人的欢迎,许多人只好隐藏其利比亚的背景身分,希望能融入新环境。
突尼西亚的法式教育系统,让利比亚孩童难以适应。他们要麽快速地学会法语,要麽只能挤进当地少数的利比亚学校或国际学校,许多儿童因此有尿床、噩梦和焦虑问题。利比亚人长期处在创伤后压力和对未来的恐惧中,每个人都希冀母国稳定、早日实现返回家园的美梦,同时也努力在突尼西亚展开新生活。

代祷文

天父,亲爱的父,求祢成为护卫利比亚人的羽翼,向属祢的孩子显现,使他们在受伤恐惧中,还有祢的名、祢的慈爱可以倚靠。他们需要心理创伤的治疗和社群团体的关心与支持,求祢兴起这些资源来照料他们,使他们能再次享受身为孩子应有的安全感、快乐、爱与被爱的权利。求祢坚固向突尼西亚的利比亚人所开展的福音与慈惠事工,使利比亚人经历祢的拯救和医治,向祢发出讚美:「祢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脱去我的麻衣,为我披上喜乐,使我的灵歌颂祢,不致缄默。耶和华我的上帝啊,我要称谢祢,直到永远!」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古老的犹太教堂,吸引许多犹太朝圣者

非洲|突尼西亚

以色列家浪迹北非

突尼西亚的犹太人1
The Jews of Tunisia

29 1月

首批来到北非的犹太人,是在所罗门圣殿被毁之前就来此定居。他们建立的古老犹太会堂,在1883年被法国船长在哈曼利弗(Hammam-Lif)发现了。第二圣殿被毁后,又有一批犹太人飘洋过海来到突尼西亚。
1956年突尼西亚独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反犹法令,废除犹太社区委员会;许多犹太教堂、墓园和犹太区,因都市更新计画拆迁。4万多名犹太人意识到苗头不对,毅然移民到以色列。及至1967年,突国仅馀2万犹太人。
「六日战争」期间,以色列闪电奇袭,拿下整个巴勒斯坦、戈兰高地、东耶路撒冷,领土扩张三倍。随即引发突国愤怒的阿拉伯人袭击境内的犹太人,总统哈比卜(Habib)出面向首席拉比道歉,并安抚犹太人留下来,但仍有七千名犹太人决定投奔法国。
1980年代几起暴力事件后,政府虽开始加强对犹太人的保护(特别在犹太节期),但政治风向及有增无减的攻击事件,仍令犹太居民深感不安。

代祷文

天父,祢说:「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祢。」祈求祢用大能的膀臂环抱突尼西亚的犹太社群,保守他们在不友善的环境中仍能定睛仰望祢的同在与信实。更盼望他们早早敞开心门,看见祢已赐下应许的弥赛亚——耶稣基督。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愿祢带给苦难中的犹太人安慰,更引导他们在困境中所当行的路;也拆毁突尼西亚人对犹太社群的成见与仇恨,使双方能建立共荣、共好的新社群。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难以敞开的心扉

突尼西亚的犹太人2
The Jews of Tunisia

30 1月

突尼西亚现今约有3,100名犹太人。南部的杰尔巴岛(Djerba)住着2,500名犹太人,首都突尼斯(Tunis)约有600名犹太人,少数居住在南部的梅德宁(Medenine)。
因宗教差异的缘故,突国的犹太社群十分封闭,他们与其他群体打交道时非常谨慎,外人不容易打进他们的圈子。而且犹太教徒无论男女,都不能与非犹太人通婚。
突国犹太人有许多独特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包括在篝火节(LagBaOmer)举行杰尔巴朝圣活动,人们会来到北非最古老的埃尔格里巴(ElGhriba)犹太会堂朝圣。
虽然突国犹太人在经商、工作等习惯上,深受当地风俗的影响,但多数的犹太社区仍遵守犹太教饮食规定(Kashrut),并从小学习希伯来母语(Hebrew),以便能够阅读妥拉(Torah,摩西五经)。同时,他们也会在学校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
犹太人很清楚他们与亚伯拉罕之约的关係,然而却受到传统观点影响,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纵观历史,犹太人一直受到歧视和迫害,他们需要经历情感上的治癒和宽恕。甚愿他们看见基督的福音,这是神对亚伯拉罕应许的最美实现。

代祷文

天父,虽然外人不容易走进突尼西亚犹太社群,但祈求祢仍然差派合适的福音使者,不断地来叩他们的门,盼望基督使者接近他们时,不会触发他们的防御机制。祢的爱来软化犹太人的心,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认识耶稣基督,并从旧约先知的应许、新约基督所做的事——特别是成为赎罪羔羊献上挽回祭的意义上,恍然大悟基督就是祢所安排的最完美的救恩计画。愿他们信靠基督,重新作祢圣洁蒙爱的子民,得着圣灵所赐的活泼新生命和爱祢的热忱,并使万民因他们得福。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

非洲|突尼西亚

需要「听见」福音

突尼西亚的聋人
The Deaf of Tunisia

31 1月

这世界上大约有3,200万名聋人,确切数字须取决于对「聋人」的定义。其中,约有6万名聋人生活在突尼西亚。
轻或中度失聪者,可以利用设备辅助听和说。至于重度失聪者,只能透过手语沟通,与一般人存在交流的隔阂。
突国有越来越多教授手语的协会,就近的失聪者可以找到社群和资源,但对于离协会偏远的人而言,交通是一大问题。失聪者几乎没有就业机会,很难找到愿意僱用他们的人。在婚恋课题上,更是挑战重重。
突国北部的纳布尔(Nabeul ) 地区,有一个失聪人村庄。约有五百名失聪者在此共依存,并靠捕鱼自食其力。在世世代代的近亲通婚之下,村民全是聋人。前独裁者本阿里(Ben Ali)索性利用这点,在他们的家园安装风力发电机,却没有给予任何经济补偿。因为他们不像一般人,会抗议涡轮二十四小时所发出的噪音污染。
无法接受教育的失聪者,文盲比例居高不下,他们很需要有关突尼西亚手语的福音资源,使基督的好消息能抵达这个安静的世界。

代祷文

天父,讚美祢的声音大有能力,祢的声音满有威严。愿祢打开突尼西亚聋人心灵的耳朵,让他们得听祢美妙的救恩之声。求祢保守突尼西亚手语圣经的製作与推展,让这无声的好消息可以借着网络、电视或影音、聋哑学校教育,传递到突国每个聋人心中。他们听不见世界的声音,但祢使他们更留心听祢所说的话语。求祢转化社会的价值观,使身障人士不再遭遇歧视、忽略、欺压及否定。求祢祝福政府能制订身障人士权益的保护法,企业主也愿意开放就业机会给聋人们,帮助他们自立,找到对自我的肯定。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浏览每日圣经原文灵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