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

Inner Mongolia

現代牧民的生活樣貌

2月1-17

內蒙古的兩種景象

遠處,幾個蒙古包散落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偶爾一陣風吹過,一層又一層的草浪,牛羊的身影似隱若現。一直以來,大口咬嚼羊肉、豪邁暢飲馬奶酒,以及縱馬馳騁的奔放,是內蒙古留給大眾的美好印象。

然而,隨著全球氣溫逐年升高,人類活動不斷擴大,中國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相當於一個縣的面積。偶爾一陣風吹過,大量沙塵鋪天蓋地而來,快速遮蔽整片天空,這是二十一世紀內蒙古的另一幅景象。

留在礦場附近生活的牧民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中國「工業強省」如旋風般興起,擁有豐富礦藏的內蒙古走上大規模的礦產開發之路,並年年屢造佳績:鄂爾多斯市多次人均GDP超越香港。如此不顧一切地追求經濟增長,背後卻需付上沉重的代價。

不同的採礦過程,所引起的環境破壞不盡相同。以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為例,這裡的煤田以露天開採為主。露天開採的優點是採礦相對安全、開發速度快,且適用於各種大型機械設備。但由於煤層埋藏在較淺的含水層,開採時必須將淺層地下水抽出來排掉;這讓周邊的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導致附近牧民的手壓井乾涸,不得不重新打井,打井深度從原本的10公尺加到100公尺。

美如地毯的草甸草原註1被公路貫穿,隨處可見滿載礦石、煤炭的大型貨車,還有塑料、紙屑、釘子、汙水等垃圾。留在烏拉蓋草原上生活的牧民們和他們的牛羊,一起承受著工礦開發所帶來的環境汙染。

一群失去土地的牧民

基於工礦開發的需要,導致部分牧民的大片草場被徵收,遷居到別處,這群人被稱作「被徵地牧民」。

以包頭市希拉朝魯嘎查為例,因白雲鄂博礦區的需求,礦業公司於2004年徵用將近十萬畝草場,約26戶人家被迫離開賴以維生的草原,另謀出路。失地前,儘管這些牧民們的受教育程度低,但靠著代代相傳,也掌握了放牧的基本技能。失地後,遷居到城鎮生活的牧民被迫轉職。不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相比於二、三十歲社會適應力強的年輕人,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失業比例高,或是僅能從事工時長且無保障的零時工。另外,搬到其他牧區生活的牧民,日子也不好過。工礦開發讓周圍的地下水資源短缺,加上禁牧政策的實施,使得草料費逐年提高,令從事畜牧業的牧民家庭苦不堪言。

被徵地牧民切身體會到生活的窘迫,他們最大的期望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能好好上學,擁有漂亮的學歷,未來能找到好工作。然而,牧區的教育資源少,孩子們必須到附近的城鎮去唸書;有的送到寄宿學校,有的則是在外租房,爺爺奶奶一起去陪讀,這大大增加了牧民父母的經濟負擔。一些入不敷出的牧民家庭在農村信用社貸不到款,轉而跑去借高利貸,結果到最後搞到流離失所。

地方持續引入外來企業開發礦產資源,為提升經濟發展及GDP成長;企業只要發放補償費給牧民,即可合理開發當地環境資源;而這群被徵地牧民,失去的是家園、草場,以及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進入市場經濟的牧民

若你實際走訪一趟鄂爾多斯市馬什亥嘎查的草原,看到的不再是廣闊無邊的草原風光,而是一塊又一塊被密密麻麻的鐵絲網所圍成的草庫略註2,精確地劃分了各家牛羊的食草範圍。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草場承包制度的實施徹底瓦解了內蒙古牧民舊有的自然經濟。無論是昔日的倒場放牧,或是「走敖特爾」註3,皆是為了保留草根,緩解地力,使牧場易於復甦,這種流動性的放牧方式是蒙古族千百年來游牧經濟中的生態智慧。然而,現代的草場承包固定了草場的使用,使放牧失去原本的彈性;讓牧民們開始區分「你」與「我」,專注於達成自我利益最大化。

除了各家爭奪地下水資源,拼比打井深度,開發更多水澆地註4以外,面對市場經濟的潮流,牧民們扔掉過往「惜殺惜售」的心理包袱,根據市場供需,快速將牲畜轉換為商品和金錢。例如,寧夏人愛吃嫩羊羔肉,不少牧民專門進行羊羔註5飼養;不僅如此,一些牧民大規模地放養在國際市場廣受歡迎的白絨山羊註6,無視山羊對草原的破壞性。曾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毫不猶豫地賣掉市場價值低的馬兒註7,買下摩托車、吉普車、手機、電視、太陽能熱水器,搬進寬敞明亮的大房子,享受豐富物質所帶來的舒適和便利。

在現代牧民的眼中,市場經濟決定了牲畜的價值,牠們成為僅供人們消費的商品。同時,為了達到最高的生產效率,他們無限制地取用自然資源,加劇草場退化的速度。

救恩,所有問題的終結

留在礦場附近生活的牧民、一群失去土地的牧民,與進入市場經濟的牧民,這三個群體如實勾勒出當今全球社會的樣貌——失序的欲望。

失序的欲望,讓人們仔細估量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利益,罔顧善盡保護其他受造物的責任,且任意取用地球資源,導致無法挽回的生態破壞。儘管近年各國政府陸續推行各種不同的環境保護工作,但仍遠不及氣候變遷的速度。失序的欲望,會有終結的一天嗎?

盼望世人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這份貴重卻是免費的禮物,讓欲望轉為渴盼三一神的榮耀生命,受救贖之愛滋養,並體會在基督裡一切都已豐盛有餘。

麼樣子呢?著名新約學者包衡教授說:「我們若愛那創造萬有的神,同樣也會去關愛整個受造界,愛祂所造、所愛的受造物。」註8

註1:在雨水適中、氣候適宜的條件下,以多年生草本為主體的植被類型,是良好的放牧場。
註2:庫略多用鐵絲欄網圍成,在內蒙古草原上十分普遍。牧民會在自己的庫略上放牧和育草。
註3:敖特爾為蒙古語,意即走場、轉場,是草原傳統遊牧文化的重要特徵。
註4:利用灌溉系統澆水的耕地。
註5:小羊,尤指未滿一歲或未長恆齒的小綿羊、山羊。
註6:白絨山羊毛在國際市場極受歡迎,被譽為「纖維寶石」,但此種山羊會啃食草根,無限制地放養對草原有極大的破壞性。
註7:相比於羊,養馬既不能賣毛,飼養費成本又大,所以市場價值低。
註8:引自《聖經生態學重探人與萬物的關係》(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Community of Creation)一書

工礦開發的兩種類型: 露天礦場和地下礦場

露天開採:直接破壞地表土層和植被,造成大片的高陡邊坡和採礦廢渣石,是發生山崩滑地、土石流的敏感地帶。
地下開採:導致地層下陷、地裂縫,繼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壞。在中國,約有60%以上的工礦開發是地下的深部採礦。由於採礦往往會遇到湧水、突水,為保證施工環境的安全性,一般會進行抽地下水工程。然而,這卻導致礦區地下水位下降、含水層枯竭、水體消失、井泉乾涸,進而造成水土失衡,土地荒漠化加劇。

另外,礦區開採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其酸性、鹼性、毒性或重金屬成分,通過逕流和大氣,破壞周圍的土壤、水文、空氣等,污染影響面積難以估計。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迎接春天的節日

2月18
-
3月15

當華人的農曆春節剛結束不久,新疆的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和維吾爾族人,才正準備要過屬於他們的春節——
諾魯孜節。

陽光緩慢地消融白色的積雪,
草原從冬天的休眠中醒來。
諾魯孜節落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
它就像是個迎接春天的節日。

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和維吾爾族是如何度過屬於他們的春節呢?

不只在新疆,中亞各國皆有馬背叼羊的傳統體育項目,此圖為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的叼羊比賽。

馬背叼羊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會舉辦盛大的馬背叼羊賽事。馬術精湛的塔吉克男子,在場上爭奪山羊,先扔進得分圈者就獲勝。除了馬背叼羊之外,還有騎氂牛叼羊的比賽版本。塔吉克的諾魯孜節還有另一個名字,叫作「肖公巴哈爾節」。

在牆上撒麵粉

撒麵粉

塔吉克族

諾魯孜節前夕,各戶都必須將自家打掃乾淨,並把麵粉灑在牆上或抹在人們的肩頭,表示最誠摯的祝福。

維吾爾族人正在料理肉類

食物

節日當天,家庭條件好的會準備羊肉、馬香腸、手抓飯、納吾熱孜粥等;生活貧困的家庭則會準備烤大馕、包爾薩克等食物。

松柏枝火堆

跳火堆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人會穿上傳統服裝,點起松柏枝堆起的篝火,舉行跳火堆活動,目的是為了消災解難,祈求人畜平安。男人們依序地從火上跳過去,牲畜則須從火堆旁一一通過。老弱婦孺不必跳火,只需從由長者所舉的冒煙松柏枝下,低頭走過即可。

喀什市的維吾爾族傳統舞蹈表演

麥西來甫

維吾爾族

諾魯孜節的第三天,維吾爾族人會舉辦麥西來甫。樂隊演奏的樂曲聲一響起,一些維吾爾族人便會引吭高歌,其他人則開心地跟上節拍,跳起麥西來甫舞。

人們會在諾魯孜節處理與親戚、鄰居、夫妻和家人之間的矛盾,重修舊好。

諾茹孜歌

柯爾克孜族

節日的早晨,柯爾克孜人會聚在一起唱《諾茹孜歌》。

藉著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被釘與復活,上帝歡迎所有人進入祂的家中。
親愛的《宣教日引》讀者,還記得第一次感受到這份捨己之愛,所帶給你的震撼嗎?
我們之所以能夠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
禱告住在新疆的人們,有天能與我們一同坐在天國的宴席位上。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蒙古爺爺帶著小孫子,典型的蒙古游牧家庭

內蒙古自治區

傳統文化的變遷

蒙古族
Mongolian

01 2月

額爾古納河在漫長的歲月中靜靜地流淌,養育了無數的蒙古族先民。
逐水草而居,是世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昔日的游牧生活已畫下句點。蒙古青年脫下傳統的民族服飾,換上簡便的T恤和牛仔褲。他們的飲食不再只有肉類和奶製品,米、麵以及蔬菜也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生產模式走向多元化,不限於畜牧業,牧民們結合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給草場休養生息的同時,亦增加了收入來源。
不僅如此,現在的那達慕大會除了三藝註1競技之外,還多了馬球、馬術、田徑和其他球類比賽,以及烏蘭牧騎註2、篝火晚會等活動。
然而,傳統蒙古文化的變遷帶來不少問題。由於人口快速流動,與各民族交錯雜居,使用蒙語的人正在急速減少,年輕一代已失去蒙語的交流能力。
蒙古族有諸多支系,例如巴爾虎、布里亞特、土爾扈特、科爾沁等等。儘管有1.2萬蒙古基督徒,但都集中於城市,農村地區的福音資源匱乏。

註1:三藝包括摔跤、賽馬和射箭。
註2:表演蒙古族歌舞團體的稱謂。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這1.2萬祢所愛的蒙古基督徒禱告。願他們在動盪的時局中,學會不再依靠自己,而是單單依靠那位叫死人復活的神。「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願蒙古基督徒能明白神的心意——祂顧念世上的各個民族,祂渴望用祂的愛來圍繞所有人。祈求神賜給住在城市、且會講蒙古語的基督徒有合宜的話語、付代價的勇氣,願意回去向農村地區老一輩的族人分享來自上帝有關世界、個人的奧祕計畫——創造、墮落、救贖以及終末。神啊!願祢得著各個蒙古族支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倉皇逃離的記憶

布里亞特人
Buriat People

02 2月

布里亞特是蒙古人的一支古老部落。他們的民族歷史,最早被記載於1240年成書的《蒙古秘史》。傳說,一位名叫巴爾虎岱巴特爾的人,正是布里亞特的祖先。
1207年,「林木中百姓註1」(包括布里亞特人)一道被成吉思汗征服,成為元朝統治下的一個部落。1622年,俄羅斯人翻越烏拉爾山,對通古斯卡河 (葉尼塞河支流)上游一帶展開侵略行動。1689年,沙俄與中國清政府簽訂《尼布楚條約》,布里亞特人的居住地被劃至俄國領土內,直到1917年的十月革命爆發。
「當時俄國人打仗,蘇聯軍追著白匪(白衛軍)到我們布里亞特人那裡,打得太激烈,白匪頭子謝苗諾夫派人把我們的年輕人都抓走了,這還能怎麼辦呢?只有跑了嘛!我們就往呼倫貝爾這邊跑,趕著牛羊就來了。註2
帶著倉皇逃離的記憶,一群布里亞特人在呼倫貝爾草原上(位於今鄂溫克自治旗境內)安頓下來。時至今日,此處的布里亞特人已超過八千人註3,其中約有100位基督徒。

註1:「林木中百姓」是指生活在今葉尼塞河以東、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蒙古部落。
註2:參見楊晗《布里亞特人跨界移民的歷史記憶與民族國家認同》一文。
註3:絕大部分的布里亞特人居住在俄羅斯,約有43.6萬人;另外,在蒙古國則約有4萬人。

代禱文

天父,經上說:「義人哪,你們應當靠耶和華歡樂;正直人的讚美是合宜的。」主啊!祢的話語是如此真實,使屬祢之人可以信靠祢一切的作為。今天,我們同心祝福這一百位布里亞特基督徒,願祢使他們天天渴望認識祢,以火熱的心來敬拜祢,並擁有活潑的靈性,使布里亞特基督徒群體質與量都增長!禱告布里亞特基督徒因著讚美神,他們倉皇逃離的記憶就被主的愛所醫治,並反映出神榮耀的形象,活出天國子民的勇氣與影響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布里亞特薩滿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從森林走向草原的日子

布里亞特人
Buriat People

03 2月

昔日,作為「林木中百姓」的布里亞特人走出了森林,來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定居。現在,他們大都會僱人來放牧牛羊,餘下的時間則外出打工或經營餐館;由於民族歷史複雜的緣故,有些布里亞特人甚至具備多國語言的能力,到中蒙俄邊界擔任翻譯。
布里亞特人原是信奉薩滿教,但在清乾隆年間,布里亞特人與其他蒙古族一樣,紛紛改信藏傳佛教。隨著丹巴達傑陵寺的竣工,藏傳佛教逐漸融入布里亞特文化;該寺的19位喇嘛均為布里亞特人,農曆正月的廟會活動盛況,可與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媲美。
不過,薩滿並沒有在布里亞特人的生活中消失。每當出現做惡夢、生意不順、考試失利、久病未癒、家庭糾紛等問題,他們就會去請求薩滿巫師的幫助。
薩滿巫師真的可以解決他們所有的疑難雜症嗎?
目前,有一個年代久遠的布里亞特語聖經譯本,新的翻譯工作也正在進行。

代禱文

天父,「祢看顧敬畏祢的人,就是那些依靠祢慈愛的人。祢搭救他們免於死亡,使他們在饑荒的日子裡得以存活。」神啊!願祢超然地興起,讓呼倫貝爾市的基督徒,能找到有效的方法,祝福這座城市。盼望那些請求薩滿巫師幫助的布里亞特人,屬靈的眼睛被打開,知道唯有祢是造天地的耶和華,是人們最堅固、最永恆的倚靠!父神,願祢的慈愛時時環繞著布里亞特人,看顧他們的各種需求,幫助他們在祢的恩典中歡喜,並在盼望中等候基督。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草原上的蒙古包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巴爾虎的民族符號

巴爾虎人
Bharhut People

04 2月

巴爾虎是蒙古族的一支古老部落,擁有2,300年的民族歷史。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巴爾虎曾叫做「拔野古」,主要的活動範圍為貝加爾湖沿岸。至於巴爾虎一詞則是源自清代史料,並相沿至今。 因國家的行政區劃分、戰爭形勢等原因,巴爾虎人歷經多次遷徙。近代的大規模遷徙是在1732年~1734年間,巴爾虎被收編至八旗,分成兩批,先後受清廷調派至呼倫貝爾地區駐防。如今,你會發現巴爾虎人有新、陳之分註1,而兩者最為明顯的區別在於宗教:陳巴爾虎「俗不敬喇嘛」,新巴爾虎「俗敬喇嘛,託命與佛」。(明天將會詳細地介紹巴爾虎人的宗教觀。) 巴爾虎獨一無二的民族符號都被完整地留存下來,如巴爾虎方言、傳統服飾,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藝葦蓮蒙古包註2。 近年,在新巴爾虎右旗發現了礦產資源,礦產開發給本地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牧民們也憂心此舉將會對草原造成極大的破壞。

註1:除了宗教,在呼倫貝爾市的行政區劃上也可看見兩者之間的差異——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新巴爾虎右旗。
註2:葦蓮蒙古包產於1732年,當時的巴爾虎人就地取材,拿柳條杆、蘆葦等材料,以手工編製成適合夏天居住的蒙古包。

代禱文

天父,感謝祢,巴爾虎人雖歷經多次遷徙,但他們的語言、服飾和手工技藝都奇妙地被保留下來,讓我們今天有機會藉此認識他們。父神!願祢成為巴爾虎人的避難所,成為巴爾虎人的力量,成為他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禱告巴爾虎人因著認識神,便把自己對草原被破壞的憂心交託給神。即使承受著被疾病摧殘、事業失敗、財物損失的人生巨變,甚至居住地受天災人禍的影響,也不致懼怕,因為沒有任何事物能隔絕神的愛。我們祈求神賜給當地政府官員有治理國家的智慧,能解決蒙古各城鎮發展的挑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巴爾虎的宗教巡禮

巴爾虎人
Bharhut People

05 2月

「正在游獵的霍里土默特,禁不住蕩漾陣陣柔情,悄悄藏起天鵝仙女的羽衣……天鵝仙女成為土默特的妻子,為他養育了11位英雄。」這段瑰麗多彩的愛情神話,是巴爾虎老一輩必講給兒孫們聽的故事。在巴爾虎人眼中,天鵝帶有吉祥寓意。每當春季天鵝北歸時,他們便會向天空灑鮮奶,以示敬意。 基本上,巴爾虎的宗教觀屬於萬物有靈論。除了上述的天鵝崇拜,薩滿在巴爾虎人的生活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專為人們治病,跳神驅鬼。直到十四世紀元朝統治結束後,藏傳佛教才逐漸取而代之,成為巴爾虎社會主要的宗教信仰。 呼倫貝爾地區最著名的藏傳寺廟位於新巴爾虎左旗——甘珠爾廟,新巴爾虎人和布里亞特人會時常來此敬拜宗喀巴和釋迦摩尼佛像,並聆聽喇嘛誦經。與此同時,新巴爾虎右旗的六座藏傳寺廟,其宗教活動的參加人數正不斷地增長。 陳巴爾虎卻「俗不敬喇嘛」。換言之,在陳巴爾虎旗,當地百姓依舊是薩滿教的忠實跟隨者。

代禱文

天父,祢住在人不能靠近、眼不能看見的光裡,加上人類的罪惡和渺小,使巴爾虎人不但不認識祢,反倒把天鵝、薩滿、宗喀巴和釋迦摩尼當作敬拜的對象。父神,我們向祢呼求,懇求祢從黑暗中和死蔭裡領巴爾虎人出來,折斷綑綁他們心靈的鐵鍊。願祢使巴爾虎人能在聖靈的光照之下,認識祢的兒子耶穌基督,以及祂所成就的救恩;並在祢的話語當中,體會到祢的豐富與美好。盼望巴爾虎人用嘴唇傳揚祢口中的一切典章,喜悅祢的法度,如同喜悅一切的財物。盼望巴爾虎人默想祢的訓詞,看重祢的道路,如耶穌一樣。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

土爾扈特遷徙血淚史

土爾扈特人
Torgut People

06 2月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紛爭不斷。為了擺脫準噶爾部的強悍勢力和俄國的長年侵擾,土爾扈特穿越哈薩克草原,跨過烏拉爾河,移牧到伏爾加河下游——人煙稀少、水草豐美、氣候溫和的東歐大草原。但如今,有兩千多名土爾扈特人居住在千里之外的內蒙古。這是為什麼呢?
清康熙三十七年,土爾扈特部貴族阿拉布珠爾陪同母親,攜五百多人,遠赴西藏熬茶禮佛。在他們啟程踏上歸途之時,卻遭準噶爾部阻擋。阿拉布珠爾事出無奈,只好率眾依附清廷。從此,土爾扈特分支在內蒙古額濟納旗繁衍生息,迄今已有兩百餘年。
據董正鈞《居延海》一書記載,民國時期,額濟納旗不僅畜牧業發達,它還曾是一處「商號林立,貨堆如山,駝隊銜接不絕於途」的地方。然而在抗日戰爭後,其繁榮的傳統畜牧與商業經濟已成往事。
額濟納旗的環境惡化是當前最棘手的問題:河流流量下降,湖泊大面積消亡;林地、草地減少,沙漠化嚴重;一百八十多種的野生動物消聲匿跡。額濟納旗成為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

代禱文

天父,昔日的土爾扈特人在困境中選擇依附清廷,但願今日遇上額濟納旗的環境問題,土爾扈特人選擇依靠祢。父神,懇求祢介入土爾扈特人的生命中,他們在面對無力改變的環境之時,看見祢為他們預備的恩典——耶穌基督已完成的救贖之工,便心被恩感,轉而歸向祢。每日清晨,求祢使土爾扈特人飽享祢的慈愛,好叫他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願土爾扈特人在地上的日子喜愛順服祢,時時得見祢永恆不變的榮耀、無所不在的作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信徒在藏傳佛教寺廟虔誠地祈禱示意圖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

信仰,是我們的浮木

土爾扈特人
Torgut People

07 2月

在東歐大草原生活的日子,土爾扈特曾與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人比鄰而居。也許是對沙俄的宗教壓迫感到恐懼,或身處異地的不安全感,藏傳佛教成為土爾扈特世代相傳、難以抹滅的共同記憶。在每間帳房裡,都供奉著泥雕佛像,方便牧民們誦經之用;出遠門的人則會攜帶佛物,以保護他們免於災禍。時至今日,住在額濟納旗的土爾扈特人依舊是藏傳佛教的忠實信奉者。
土爾扈特有著光輝燦爛的口頭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諺語、史詩等等;其中,中國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詩之一——《江格爾》便是出自土爾扈特部落。現今,土爾扈特各聚居地在特殊節日或舉辦喜慶活動時,仍流行傳唱《江格爾》。
殷勤好客的土爾扈特人喜歡在與客人見面時施握手禮、唱歌助興以及敬奶酒。奶酒,象徵著對客人獻上真誠與純潔。另外,「捐資助學」是他們優良的傳統。若在部落中出現貧苦的牧民家庭,他們會傾盡全族之力,供其子女上學。
目前,土爾扈特人當中還未有信徒和教會。

註:主要敘述以江格爾為首的12名英雄南征北戰,抵抗外敵,鏟除內奸,解救人民,建立幸福家園的故事。

代禱文

天父,懇求祢再次給予土爾扈特人認識福音的機會,別任憑他們去敬拜那必朽壞的假神——不論是藏傳佛教、文化傳統或是子女的功成名就。願聖靈光照土爾扈特人,使他們的心回轉,拋棄偶像,意識到唯有上帝才能賜予他們真正生命的滿足與安全感。主啊!願祢幫助土爾扈特人選擇上好的福分,就是祢,將萬有都服在祢腳下、又充滿萬有的祢。從食衣住行到民族文化,在所行的每一件事上,讓土爾扈特人專心仰賴祢、愛祢,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聰明。「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轉變與流失

科爾沁人
Xorchin People

08 2月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不落長江不起飛。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雖然我聽不懂蒙古語,卻仍可以從旋律優美的《嘎達梅林》註1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阿木圖雅告訴我,明洪熙年間,通遼成為科爾沁的游牧地。直到現在,這裡依舊住著許多他們的族人。然而,隨著現代化快速發展,科爾沁文化正在流失中。面對現實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家長偏向漢語教學,孩子們已不能流利地使用本族語言與祖輩交流。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你去問個孩子,聽過《嘎達梅林》這首歌沒?他會說聽過,但沒興趣學。」阿木的語氣裡透露出一絲無奈。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那祭敖包註2呢?」我問。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阿木說:「還是做啊!只不過不再是敬天敬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而是為了求錢財、事業亨通、考試順利,或是求姻緣、生孩子。」

註1:《嘎達梅林》是一首科爾沁敘事民歌。
註2: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來自薩滿教傳統。

代禱文

天父,今天的科爾沁人雖然不再敬天敬神,卻陷入物質崇拜的網羅裡。當科爾沁人為著財富、事業、學業、愛情與孩子而耗盡一切時,他們的心是空虛缺乏的。主啊!懇求祢醫治科爾沁人的屬靈瞎眼,使他們清楚地看見——唯有生命單單在基督的愛裡,才能得著深刻的滿足。科爾沁人啊,你們要倚靠耶和華!祂是你們的幫助和盾牌。因為祂早已藉著耶穌基督,給了你們新的身分、人生意義和安全感。願父神使科爾沁人脫離物質崇拜,並在基督裡找到他們從前遍尋不著的深厚祝福,便將榮耀歸與三一真神。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圖為呼和浩特的穆斯林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

一抹異色

蒙古族穆斯林
Mongolian Muslim

09 2月

在以薩滿教、藏傳佛教為主的內蒙古地區,纏頭回回的存在猶如一抹異色。
蒙古族穆斯林絕大部分居住在阿拉善左旗,人口約莫兩千,當地人稱他們為纏頭回回。他們說蒙古語,使用蒙文字,過著牧業生活;只是在宗教信仰上,不同於其他蒙古族。
許多牧民的家離清真寺超過百里,基本上每週去做禮拜是不可能的;但他們一般會在開齋節、宰牲節與聖紀節這三大節日,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另外,位于敖倫布拉格鎮的阿爾蘇公墓是纏頭回回的聖地。傳說,一位阿訇受到啟示,來到此地幫助他們的祖先安葬家人。因此,纏頭回回會定期上阿爾蘇公墓祭拜祈禱。
纏頭回回也慶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如那達慕大會、敖包祭祀,甚至還邀請喇嘛來誦經,保持節日原有的習俗。「傳統節日為什麼不請阿訇呢?這樣與你們的信仰不是相悖嗎?」我語帶疑惑地問。
他們說:「真主也好,佛祖也好,阿訇也好,喇嘛也好,天下的聖者都是一樣的,與人為善。」「一方面是看熱鬧,在那達慕大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比賽玩兒;另一方面趁機買些日用品,一舉兩得。」

註:摘自蘇利德《中國蒙古族穆斯林研究歷史、傳統、文化多樣性》一文。

代禱文

天父,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但祢卻深愛著世人,差下自己獨一的兒子,讓所有信祂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今天,我們要為所有蒙古族穆斯林禱告。神啊!求祢按著祢全然的美善,救他們脫離絕望的深淵,得著永遠的生命、盼望和光明。願蒙古族基督徒為著福音的緣故,和纏頭回回建立友誼關係,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為要與他們同得福音的好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圖為內蒙古博物院所展示的達斡爾族人偶,達斡爾族的傳統服飾是衣著長袍,男束腰帶,女則不束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契丹族的後裔

達斡爾族1
Daur People

102月

達斡爾族的族源至今尚無定論,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達斡爾語和古代契丹語有諸多相似的詞彙,他們極有可能是契丹的後裔。
達斡爾語一共有四種方言:布特哈方言、齊齊哈爾方言、海拉爾方言與新疆方言。其中,布特哈方言的分布最廣、使用的人口最多,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等地。達斡爾語並沒有文字系統,自清代開始,達斡爾人便藉用滿文字母來拼寫自己的民族語言,記錄並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烏春敘事詩。不僅如此,聰明多智的達斡爾人還通曉漢、蒙、哈薩克和維吾爾文。
達斡爾族本來生活在黑龍江上中游地區,以漁獵為生。十七世紀中葉,因不敵沙俄的入侵,他們便南遷到嫩江流域,從事農業生產,種植大麥、小麥、玉米、蔬菜和菸葉。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達斡爾族的聚居地。然而,隨著現代交通運輸的普及,達斡爾族人口正在快速地向各個城市擴散。

註:烏春是達斡爾族的一種誦唱體敘事詩歌,其特點是曲式短小、旋律簡單。

代禱文

天父,現代交通運輸的普及,帶動了達斡爾族人口往城市遷徙。我們向祢祈求,願祢敞開福音之門,好讓達斡爾族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為城市裡的中國基督徒禱告,願他們能因著十字架上的救恩、神活潑長存的道,就順服聖靈的帶領,在工作職場上活出美好的見證,並勇敢地向達斡爾族傳福音!「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願達斡爾人成為敬畏神的聰明人,將一生的意義建造在磐石之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薩滿信仰,正走向衰落

達斡爾族2
Daur People

112月

達斡爾信奉薩滿教,他們敬拜白那查(山林的主宰)、蓋力巴日肯(管門護院,保護一家平安)、霍卓日巴日肯(祖神)、吉雅其(保護牲畜之神)、奧蔑巴日肯(保護孩子之神)、敖雷巴日肯(狐仙,作祟使人精神錯亂)、娘娘巴日肯(主宰天花、麻疹和兒童疾病)等等,有幾十位之多。
達斡爾的薩滿宇宙觀認為,世界一共分為三層。上天是神靈的住所,永生不死;地上是人與自然萬物生存的空間;地下,則是人死後靈魂要去的地方。誰是上天、地上和地下的溝通橋梁呢?答案就是雅得根,也就是薩滿巫師。
當某個家庭出現疾病災殃時,雅得根就會穿上法衣,頭戴銅角神帽,為他們指引獻供方向——無論是有神在搗亂,或是哪位神才能給予保護。每一家的生活經歷不同,供奉的神自然也有所差別。
近年來,隨著教育水準的提高,薩滿信仰正走向衰落。有些達斡爾人的家中已不再供奉神像和神偶;生病時,他們也會先選擇去醫院就醫,而不是請雅得根跳神治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有超過一千位達斡爾人信靠基督。在異教之風裡,他們堅守著信仰。眼下,有達斡爾語的部分聖經經卷。

代禱文

天父,我們同心向祢祈求,願達斡爾人,包括雅得根,從錯誤的宗教觀裡走出來,認識耶穌基督是神和人之間的唯一中保。願主興起聖經翻譯,讓達斡爾人早日有母語聖經,並常常學習,在真道上成長。禱告達斡爾基督徒,能成為忠實的見證者,向親友、族人見證福音的大能。在試探臨近的世代中,懇求聖靈保守達斡爾基督徒的心,明辨主的美意、心懷定見,懂得如何來到施恩寶座前逃避試探,得著神所賜的生命冠冕,這是上帝給那些愛祂之人的應許。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鄂溫克婦女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鄂溫克人1
Ewenki People

122月

山間的風吹著枝枒娑娑作響,呼吸盡是森林間的芬多精,我一步一趨地跟在查查後面。
鄂溫克的意思是「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鄂溫克人與馴鹿保持著兩千多年的共生關係。查查說,他們的祖先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所以馴鹿成為鄂溫克人賴以遷徙的森林之舟。
「我們是國內目前唯一同時擁有狩獵生產與飼養馴鹿文化的民族,超過80%的人住在呼倫貝爾。由於和其他民族雜居在一起,除了鄂溫克語,我們還會講漢語、蒙古語,祖輩甚至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滿文。」
「我爸爸使槍可熟練呢,但2003年政府把槍收走啦!」查查喋喋不休地說著。
21世紀以前,許多鄂溫克人仍過著以狩獵維生的日子。然而,因著亂捕濫獵事件日漸增多(非鄂溫克獵民所為),野生動物數量驟減;再者,政府推行禁獵政策,使得鄂溫克人紛紛轉而從事農業和畜牧業。

代禱文

天父,祢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但如今,隨著現代科技的發達,我們誤以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篡奪了神的主權。因著貪婪與愚昧,我們肆意對環境征服、掠奪和踐踏。今天,我們要為呼倫貝爾市的生態環境禱告。「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祈求住在呼倫貝爾市的所有居民,不論是鄂溫克族、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他們的生命都要被福音更新,與土地之間有著平衡恰當的關係,恢復起初神所吩咐的使命——受託管理世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三個名字

鄂溫克人2
Ewenki People

132月

歷史上,鄂溫克人曾被稱為索倫、通古斯或雅庫特。直到1957年,他們才恢復了「鄂溫克」這個族稱。
索倫的滿語意涵為「柱子」。那時候,鄂溫克人驍勇善戰,稱雄諸部,如「柱子」般堅實可靠,所以滿清政府稱其為索倫。現今,索倫鄂溫克人共有2.7萬左右,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鄂溫克自治旗、阿榮旗以及扎蘭屯市。
通古斯的意思為「清澈的河畔」。記載通古斯鄂溫克人的文獻不多,只知道在明末清初時曾活動於貝加爾湖一帶,與布里亞特人相鄰為伴。從蘇聯革命勝利、沙俄政府倒台的交替之際,他們受俄羅斯人壓迫, 相繼南遷。多年後的今天,約有2,800名通古斯鄂溫克人,居住在陳巴爾虎旗鄂溫克蘇木和鄂溫克自治旗錫尼河蘇木。
「我們是鄂溫克,不是雅庫特。」還有另一部分的鄂溫克人因長期與雅庫特人混居在列拿河流域(今俄羅斯境內),而被當地人誤認為是同個民族,以訛傳訛。三百多年前,他們游獵至額爾古納河一帶。如今,雅庫特鄂溫克人僅剩不到200人,聚居在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代禱文

天父,祢愛祢手所造的每個鄂溫克人,並希望他們都回轉向祢。懇求祢差派屬祢的子民來到內蒙古,效法基督,服事各個地區的鄂溫克人。主啊!求祢向鄂溫克人彰顯祢的憐憫與慈愛,聖靈在他們的心裡動工,挪去對福音的無知、剛硬以及不屑,明白自己的罪孽深重,並渴望得著耶穌基督赦罪的恩典。主啊!祢是良善正直的,願祢指引鄂溫克人走正路,用祢的道教導他們,使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在祢的愛裡學習如何按祢的旨意而活,生命長大成熟。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撮羅子:鄂溫克人的傳統民居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走進鄂溫克人的信仰世界

鄂溫克人3
Ewenki People

142月

火,是鄂溫克的主人。若一家的火主沒了,便有絕根之危。過去,鄂溫克獵民會保存撮羅子裡的火種,即使搬家也絕不讓火熄滅。在飯前,他們必須將一些酒和肉投入火中, 以示敬火。不論是舉行結婚儀式,抑或是新媳婦初到婆家,他們都要先拜火主。
每年農曆12月23日,是火神回天的日子,鄂溫克人會在這一天向火神獻祭。擔任主祭的婦女會跪在火前,口中不斷地禱念「呼日耶!」,以請求火神寬恕一年當中的失禮之處,並與眾人一齊向著火神磕頭跪拜。
不僅如此,每家鄂溫克人會隨身攜帶皮製小袋——瑪魯,裡面裝著能保護人畜的神像,還有舍臥刻喜歡的物品,如鹿皮小鼓、灰鼠皮、鴨子皮等等。舍臥刻是誰呢?他是從天上下來的一條蛇,能與薩滿溝通。若能討他開心,他就會幫助鄂溫克人狩獵豐收,免去災病。
地域文化互相影響的結果——鄂溫克在喪葬儀式上,帶有藏傳佛教、東正教色彩。一些索倫鄂溫克人會請喇嘛在喪禮中誦經。通古斯和雅庫特鄂溫克人則習慣請牧師讀經為死者引路,或是把耶穌像放入棺材內。
鄂溫克人真的認識耶穌嗎?並不,他們只不過是把祂當成眾神之一罷了。

註:由二、三十根木杆搭成,覆蓋獸皮,形狀像半張開的雨傘,容易建造和拆除,適合游獵生活,是鄂溫克、鄂倫春族的傳統民居。

代禱文

天父,求祢不要掩面不顧鄂溫克人。願聖靈運行在鄂溫克族中間,使他們的屬靈眼睛得開,看見火神敬拜、護身符瑪魯,以及藏傳佛教都是徒勞而愚昧的行為,那些只不過是工匠所雕刻出來的偶像,既不能說話,也不會走路。「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祂的榮耀高過諸天。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祂坐在至高之處,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禱告鄂溫克人聽見祢的呼喚,深知自己需要耶穌基督的寶血塗抹過犯,便靈裡謙卑,悔改歸正,成為神國的一員。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放下獵槍,走出森林

鄂倫春族1
Oroqen

152月

溫煦的陽光從葉隙間灑落,濕潤又清新的空氣令人陶醉,四周樹木參天,遠方有著連綿的山巒環繞,這裡是大興安嶺,純樸勇敢的鄂倫春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片美麗壯闊的森林裡。 回到二十世紀,時間在鄂倫春族身上猶如靜止般,他們依舊過著搭撮羅子、烏力楞式註1的游獵生活。然而,自六十年代開始,成千上萬的工人湧入林區興建城鎮、開荒種地,破壞了此地的生態平衡。1996年,鄂倫春獵民迫於無奈,放下了心愛的獵槍。 即使如此,細看每個角落,依舊遍布著鄂倫春人昔日留下的生活痕跡華美精緻的獸皮服飾、狍腿皮製的煙荷包、古樸大方的樺樹皮容器……鄂倫春人不僅手製工藝不輸西方外國大廠,若你有幸聽到他們表演感情濃烈、曲調悠揚的贊達仁民歌,他們與生俱來的即興說唱技巧包準讓你嘖嘖稱奇。 森林外的定居生活並不輕鬆。鄂倫春人的聚居地註2 ——鄂倫春自治旗無霜期短、降雨分布不均,農作物時常歉收;加之地處偏遠,教育、醫療、水電等生活費用高。直到2020年,鄂倫春自治旗總算退出了貧困旗縣的行列。

註1: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原始共產社會制度。
註2:鄂倫春族約有8,000人,一半住在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及札蘭屯市,另一半則住在黑龍江省。

代禱文

天父,與生俱來的罪性讓我們變得貪得無厭,毫無節制地取用自然資源,搶奪土地,導致生態失衡、氣候改變。禱告在呼倫貝爾市生活的人們,能因著認識神,便尊重上帝所創造的大地,遵照祂美善的旨意而活,使社會「多收的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願放下獵槍、處在失落景況的鄂倫春人,反而在基督的國度裡找到人生方向,成為柔和謙卑之人,享受安息在神懷裡的喜樂與滿足,看似一無所有,其實樣樣都有,並與我們一同期盼萬物更新,承受新天新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無所不在的神靈

鄂倫春族2
Oroqen

162月

或許是生長環境使然,鄂倫春人對生命有種難以言喻的豁達。他們不怨天尤人,總懷著感謝之情敬畏自然,因認為萬物皆有靈。
昔日的鄂倫春人視月亮為照明之神,負責掌管百獸的活動狀況;他們會向月亮磕頭,祈求它能多賞賜獵物。他們稱北斗七星為方向之神,為迷路的獵民指引回家的路。
鄂倫春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永存,祖先祭拜尤為慎重。他們認為祖先能為子孫後代消災解難,亦可保佑家族綿延不絕。而對於火,他們是既親近又敬畏,必須獻上最好的肥肉,求火神庇佑一家平安。此外,他們還會配戴避邪之物,以防「吃人莽蓋」上門。
薩滿在鄂倫春人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春祭、秋祭、河祭、酒祭等儀式,他們都會請薩滿跳神。夜幕降臨之時,薩滿會穿上神衣,頭戴神帽,慢慢地擊鼓請神。
當我與老莫聊森林濫伐問題正起勁時,他突地冒出一句:「難道那些人不怕神靈怪罪嗎?」我頓時一愣。如今,薩滿在鄂倫春自治旗已近消亡;但這句話的背後,似乎暗示著泛靈信仰並未隨之走入歷史。
這裡有30位鄂倫春基督徒,他們能勇敢地向族人傳遞攸關永恆生命的好消息嗎?

註:傳說莽蓋是一位長著九顆腦袋的吃人惡魔,獵民往往在獵狗的幫助下才可戰勝他。

代禱文

天父,經上說:「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父神,祢知道鄂倫春人仍然深陷在偶像崇拜的泥沼裡,他們的耳聽不見祢的聲音,眼看不見祢的同在。他們的生命失去了神的形像,脆弱到轉瞬即逝。然而,「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這是福音的奧祕。我們懇求聖靈來,使鄂倫春人明白福音的奧秘,相信耶穌才是那一位賜生命的主——祂走下了榮耀寶座,為世人帶來永生。禱告鄂倫春人在神的愛裡受祂引導,恢復被造之人的目的——敬拜三一真神、為神而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這一天,請按聖靈的感動,寫下你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禱告。

172月

親愛的天父,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哈薩克鷹獵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風雪中的阿吾勒

哈薩克族1
Kazakh People

182月

若說到游牧,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呢?
藍天白雲、無邊草原、成群的牛羊,配上大口吃肉的悠閒……實際上,只有在夏季,哈薩克牧民們才能短暫地擁有這幅充滿詩意的游牧生活圖景。
根據季節變化,哈薩克牧民以「阿吾勒」為單位,每年進行4次轉場,為牲畜選擇適合的環境。游牧生活是苦澀的,尤其是路途最長的冬季轉場——陡峭嶙峋的山峰之間,牧民們騎著馬,趕著牲畜,而隊伍的最前頭是駱駝——背著簡易氈房、干糧和飼料,在呼嘯的寒風中艱難跋涉。若不幸遇上暴風雪,那將會是一場難以想像的災難。
隨著定居工程的推進,「阿吾勒」已逐漸解體,不再由經驗豐富的頭目從中協調各戶之間的草場使用;而現代的社會組織並不利於游牧,草場退化的面積也正在迅速地擴大。

註:「阿吾勒」是哈薩克游牧傳統的社會組織,一般由血緣親近的十幾戶牧民組成,並由經驗豐富的年長者擔任頭目,負責管理游牧生產、行政事務與協調各戶之間的關係。每一個阿吾勒,皆有自己的居住地和游牧地。

代禱文

天父,諸天是祢的,大地是祢的,世界上的萬物也是祢的,一切都是祢所創造的。祢將地交給人類,代表祢來治理。即使始祖亞當夏娃犯了罪,地受到咒詛,祢依舊藉此供應人類的需要。求祢赦免我們,沒有按祢的心意來管理大地,使土地資源耗盡、生態環境失衡。為新疆禱告,願生活在此地的人們,包括哈薩克牧民能認識主,生命得蒙救贖,心思意念被福音轉化,領受祢對受造物的心意,找回治理土地的責任。願聖靈帶領他們,找到減緩草場退化的方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在清真寺舉行婚禮的哈薩克穆斯林,他們不記得伊斯蘭重要的信條「清真言」,阿訇正在教導他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會治病驅邪的阿訇

哈薩克族
Kazakh People

192月

歷史上,哈薩克先民曾信奉過薩滿教、佛教、祆教註1和景教註2,特別是最後傳入哈薩克草原的伊斯蘭教,對其文化風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讓哈薩克人無法完全履行伊斯蘭教的宗教義務。只有在古爾邦節和開齋節,他們才有機會沐浴淨身,穿上色彩鮮豔的民族服裝,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經布道。
薩滿教並未在哈薩克人的生活裡徹底消失,而是與伊斯蘭教信仰交融在一起。在哈薩克人的眼中,薩滿教的諸神歸安拉所統管;崇拜薩滿教的靈魂,等於是崇拜穆斯林的聖賢。不僅如此,一些阿訇、毛拉也從事為人祈福求安、占卜問卦、治病驅邪等薩滿活動。
然而,哈薩克社會正朝向宗教世俗化走去。年輕的哈薩克穆斯林,從小就開始受科學文化薰陶與無神論教育;跟著長輩做功,不過是為了祈求安拉保佑現世的平安富足。他們認為思考死後的去處、靈魂是否得救贖沒什麼實質意義。

註1:又稱為拜火教。在伊斯蘭教誕生之前,祆教是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
註2:又稱為涅斯多留主義,主張馬利亞沒生下神,而是生下神的器皿,讓神住進來,有「二位二性」之疑。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新疆哈薩克的阿訇和毛拉禱告。願他們遇見經歷過福音權能的信徒,有機會認識屬天的平安之路;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做義的器具獻給神。為著新疆哈薩克人禱告,願祢的憐憫臨到他們身上,透過基督,獲得祢的幫助,使他們像鳥兒一般,可以掙脫伊斯蘭教、薩滿教和世界價值觀的網羅。願祢親自奪回所有哈薩克人的心志,使他們全人都歸向祢,從此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單單為祢而活。「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喀拉峻大草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離開氈房,搬入樓房

哈薩克族3
Kazakh People

202月

「逐水草而居,沿牧道遷徙」曾經是大部分哈薩克人的生活寫照。如今,走進阿勒泰地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的紅色樓房襯著藍天白雲,商店街賣的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還有筆直平坦的柏油路通往各地。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大力地推行定居工程,許多牧民因此搬進樓房,告別了世代沿襲的游牧生活。職業身分悄然改變,哈薩克人轉而從事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或是進入服務業,成為醫生、老師和公務員。 年輕的沙爾赫提社會適應力強,正積極地追求個人幸福。然而,他爺爺卻語重心長地說:「草原、氈房和牛羊才是我們哈薩克人的家。你們年輕人喜歡貪圖享受,老祖宗留下來的游牧要斷送在你們這一輩了。」 哈薩克族人口已超過146萬,其中約有一百多名基督徒,他們主要居住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以及阿勒泰地區。目前,他們已有完整的哈薩克語聖經和《耶穌傳》電影。

代禱文

天父,傳道者說:「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祢的主。」讓我們同心為哈薩克的年輕人禱告,求主幫助他們,在看似擁有無限青春和美好未來的階段裡,能及早認識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不是蹉跎一生,至終得罪了愛我們的主;而是受聖靈感動,將自己的生命全然獻上。我們為哈薩克的年長者禱告,願對未來世代的失落感、深恐遭人遺忘的無助感,反倒將哈薩克的年長者指向永恆的獨一真神,並以祂為樂,找著那真正的滿足感。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瀋陽街角示意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分居在東西兩端

錫伯族1
Xibe People

212月

錫伯族是古代鮮卑的支裔,他們聚居在中國東北,隸屬於科爾沁蒙古。康熙年間,科爾沁蒙古王將錫伯族獻給清政府,他們隨即被編入滿洲八旗,分駐在東北各城。由於錫伯族能武善戰,清政府憂其人口眾多,恐日後生事,遂以「分散各境,萬不可使居一國」的政策,將幾千名錫伯族兵丁西遷至新疆伊犁,屯墾戍邊。
如今,錫伯族總人口將近19萬,一部分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察布查爾縣、烏魯木齊市和塔城地區;另一部分則散居在黑龍江省、吉林省,以及遼寧省。西北的錫伯族還保留著使用錫伯語的傳統;然而,錫伯語在東北早已失傳,他們慣常使用的語言是漢語與蒙古語。
上個世紀,瀋陽市陸續建立了幾間教會。現在,整個遼寧省估計有30萬名基督徒,其中約有百位是錫伯人。
這群東北的錫伯基督徒,知道千里之外的族人也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之恩嗎?

代禱文

天父,感謝祢召聚了一群「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東北錫伯基督徒;如今,他們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祢的子民。我們祈求祢幫助錫伯基督徒,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無論被呼召去擔任何種角色,都以愛神愛人為生活中心。無論身處在什麼樣的景況,他們都有從神而來的確信:藉著基督,沒有任何人或事,能把他們從神的心意和手中奪去。盼望新疆的錫伯人有機會在這群同胞們身上,看見上帝的美善,生命就因此被吸引,渴望歸向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多元宗教信仰共存

錫伯族2
Xibe People

222月

錫伯族自古信仰薩滿教。金末元初,藏傳佛教傳入蒙古地區,使得當時受蒙古人統治的錫伯族深受影響。清初以後,錫伯族逐漸從漁獵生活轉變為農業生活。由於與漢人雜居一處,漢文化信仰也十分自然地融入錫伯人的精神世界。
綜合上述,現代錫伯人的信仰觀並不是單一的,而是薩滿教、藏傳佛教和漢人民間信仰長期交融共存的結果。
靖遠寺是一座極富盛名的藏傳佛教寺院,距離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城約六公里。寺院正殿供奉著藥師佛、釋加牟尼和阿彌陀佛。其西面的小廟則供奉著漢族常見的神祇——土地神、關帝與娘娘神。
此外,在一些農村裡還保有自然崇拜——每逢春耕開始前,人們會寫符書掛在祈年樹枝上,以求莊稼豐收。
根據民俗學者的調查報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現存12位薩滿,另有幾位相通、爾琪,以及斗琪

註:相通、爾琪,以及斗琪皆是從薩滿分化出來的專職巫師。相通,專門以巫術診治久病不癒、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爾琪,專管嬰幼兒麻疹的巫師。斗琪,專治被鬼附身的疾病。

代禱文

天父,願祢的聖靈觸摸錫伯人的心,使他們看見藥師佛、釋加牟尼、土地神和關帝只不過是人手所雕刻出來的,而願意來尋找祢這位又真又活的上帝!父神,祈求祢以憐憫為懷,仰臉光照錫伯人,讓他們看見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捨己之愛,便被吸引來到神面前,撇下一切,踏上跟隨主的道路。神啊!願祢不要離棄祢所愛的錫伯人,幫助薩滿、相通、爾琪和斗琪轉離諸神,向祢的聖殿俯伏敬拜,為祢的慈愛和誠實稱讚祢的名;願他們成為義的器具,將自己的眼、耳、口和手腳都獻給神,做討神喜悅的事,成為眾人的祝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喀什地區星期天的市場街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鮮為人知的民族

艾努人
Einu People

232月

艾努人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的和田市、墨玉縣、洛浦縣,以及喀什地區的莎車縣、巴楚縣、疏勒縣等地,共計約1.2萬人。他們是一支未識別民族,暫時被劃分成維吾爾族,其民族起源至今在學界仍各執一詞。
艾努人生活封閉,實行嚴格的族內婚制,極少與異族通婚。他們對外使用維吾爾語和漢語,對內則使用艾努語。
多數的艾努人在鄉間行醫,擅長脈診治療,或是靠賣草藥謀生。比較特別的是,洛浦縣布牙鄉塔木艾格勒村的艾努人卻以玉器買賣為業;和田市肖爾巴格鄉合尼村的艾努人則從事地毯製作和銷售。
艾努人所居住的和田市、喀什地區位處新疆最南端,被群山和沙漠所環繞,氣候乾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旱災、霜凍、土石流、山崩等自然災害頻發。不僅如此,這兩個地區一直是榜上有名的貧困縣,人民所得遠低於新疆全區的平均水平,且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階段。

代禱文

天父,「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主啊!我們是領受救恩禮物的一群人,生命因著在基督裡而豐盛有餘,能夠自由地給予他人、為他人付出、不害怕失去。我們向祢禱告,求聖靈引領中國各地的基督徒,看見生活在和田市、喀什地區的艾努人的窘迫,而願意負起關顧他們的責任——在教育、貧困、環境保育等公共議題上,延續「施」與「受」的禮物循環。願艾努人在這群基督徒身上,認識我們的神是何等地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而心受聖靈感動,渴望回到天父的家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褪色的滿族文化

滿族1
Manchu

242月

走進蘇拉宮村,一切的景象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院子裡沒有影壁牆、祭天用的索倫杆,民居內更沒有擺設三面炕——從裡到外,完全感受不到一點滿族文化的痕跡——建築風格清一色是維吾爾式的,房前有木製的葡萄架,側面是牛羊牲畜的棚圈,院裡種植著各種花卉和果樹。
蘇拉宮村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是新疆境內唯一一座滿族村,迄今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根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一群滿族官兵攜家帶眷,奉命來伊犁駐防。如今,新疆的滿族人就是他們的後代。
「以前這裡幾乎全是我們的族人,後來從南疆遷來了維吾爾族,從內地遷來了漢族。」
人民公社時期,蘇拉宮村的維吾爾族與漢族人口持續增多,形成多民族混合居住的聚落模式,大家一起共享資源。
直至今日,民族之間的日常互動依舊不減。農忙之時,滿族人時常會邀請維吾爾人一起來幫忙收割玉米。隨著生物學常識的普及和傳統思想的轉變,滿族與漢人的跨族通婚越發頻繁。
生活在維吾爾族和漢族的夾縫之中,蘇拉宮村的滿族人大都會講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和漢語,卻不識滿文,也不會說滿語。

代禱文

天父,求祢按著祢聖善的旨意,幫助眾聖徒,因著十字架上的救恩、神活潑長存的道,體貼聖靈的工作,活得更像耶穌基督的樣式——把豐盛的恩典分給住在蘇拉宮村的滿族人。在這個充滿維吾爾族文化的環境裡,願聖靈引領滿族人的心,使他們得以認出好牧人的聲音,以耶穌基督為至寶,滿心歡喜地回到羊圈。我們向祢呼求,願祢的大光照耀蘇拉宮村,終結此地的黑暗,使人們與祢一起,活在永不止息的愛與無法想像的喜樂裡。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渴望落葉歸根

滿族2
Manchu

252月

社會動盪已成了過往。曾經隱姓埋名的滿族後裔,紛紛踏上尋根之路,多年來埋藏於心底的疑問——「我是誰」、「我來自哪裡」都迫切需要解答——因此修繕家譜成為一件重要的家族大事。
「清朝統一了中國,劃定了中國版圖,不管清朝後期怎麼腐敗,它在歷史上的作用還是巨大的。」
「我們滿族,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中曾書寫下壯麗的一頁。我們伊犁的滿族,為邊疆的民族解放也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
雖然蘇拉宮村的滿族人對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化所知甚少,但每逢談及清王朝的歷史和伊犁滿族的邊疆血淚史,人人都能說得慷慨激昂,聲淚俱下。
每年農曆十月十三日的頒金節,是滿族人極為重視的節日。這一天,散居在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等地的滿族人會在蘇拉宮滿族文化宮齊聚一堂,與北京、東北的滿族同胞透過網絡,互相分享過節的喜慶。
滿族人似乎還不知道,什麼才是終極的自我認同。

註:引自《伊犁蘇拉宮滿族的文化變遷與民族認同》一文。

代禱文

天父,我們要稱謝祢,是祢的兒子付上了可怕的代價,走上一條順從至死的道路;為了讓我們得以回頭,走上因信稱義的道路。今天,我們要為滿族人禱告。願他們聽聞祢的道,渴慕祢的義,並靠著聖靈的幫助,悔改歸向祢。「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願滿族人將自己的身分認同,建立在耶穌基督這塊堅固的磐石之上,甚至成為愛的流通管道,謙卑地服事眾人,因為神看他們為美好。願看見主榮光的滿族人,擁有聖潔的德性,以榮耀神為生活準則,越來越像主的形象。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位于布爾津縣的木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阿爾泰山腳下的俄式木屋

圖瓦人1
Tuvan

262月

走進白哈巴村,空氣中飄散著若有似無的奶香,隨即映入眼簾的是俄式木屋,零星地散布在廣闊無邊的大草原上。
熱情樸實的巴特邀請我們一行人去他的家中作客。女主人端來了熱騰騰的酥油奶茶,木桌上擺滿了從縣城買來的各色果乾,還有當地自產的黑色野果漿,配上剛出爐的俄羅斯列巴式麵包。
「我們圖瓦人是成吉思汗的後代,祖先是成吉思汗大兒子朮赤汗的部隊成員。那時候朮赤汗領兵西征,我們祖先隨軍來到這裡,圖瓦人住在這裡已經超過八百年了。」聽著巴特的爺爺娓娓道來屬於圖瓦族的歷史故事,我才明白為何屋內牆上懸掛著成吉思汗的畫像。儘管依據客觀的人類學研究,圖瓦人的族源無疑與突厥民族有較深的淵源,但每一位圖瓦人都堅信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是蒙古族的分支。
圖瓦人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的白哈巴村、布爾津縣的哈納斯村和禾木村,其他則散居在富蘊縣、清河縣以及阿勒泰市,總共大約有四千人。他們是一群甚少聽聞福音的中國未識別民族。

代禱文

天父,願祢憐憫我們,挪去我們的害怕、不安與小信,使我們不醉心於世界,而是一心地快跑跟隨祢,向世人訴說祢的榮耀與美善,好叫萬國得知祢的救恩,包括住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圖瓦人。願聖靈把基督的愛澆灌在圖瓦人身上,使他們謙卑地領受救恩的福分。盼望祢的話語豐豐富富地存在圖瓦人的心裡,磨塑他們的心思意念,使他們的生命長大成熟,越來越有主的樣式。神啊!祢以公正統治列國,並引領世上的萬民。願萬民都讚美祢,向祢歡呼歌唱;全地的人都要敬畏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敖包,將乞求送達天際

圖瓦人2
Tuvan

272月

高聳入雲的敖包桿子,纏繞著如波浪般隨風舞動的藍色哈達。在圖瓦人的眼中,敖包是天地與人類溝通的聖地,將人間的乞求送達天際。阿勒泰地區的圖瓦人通常會盛裝出席每年六月初舉行的敖包會。
喇嘛念經時,圖瓦人依序不斷地把自家準備的奶酒、奶酪和包爾薩克投入火堆裡,並齊聲念誦招福詞:「胡瑞!胡瑞!請求庫克騰格爾(蒼天)保佑我們蒙古烏蘭吉拉騰,請求阿爾泰山保佑我們蒙古烏蘭吉拉騰……」接下來,佈施戶們手捧著羊頭、羊心走繞敖包三圈後,所有人一起將寄託心願的各色布條,懸繫到白樺樹枝上。
在渾厚綿長的誦經聲中,透過敖包儀式,圖瓦人認為遙遠的天際似乎變得觸手可及,與人類世界聲息相聞,使他們更加仰賴敖包,渴望心願能被上天聆聽。

註:油炸的麵製食品,常與奶茶相配。

代禱文

天父,自從人類墮落,所有人都與祢隔絕,心裡與祢為敵。然而,感謝主,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使我們今天得以坦然無懼地進入天上的至聖所,與神交通。今天,我們齊來為圖瓦人的救恩禱告。願聖靈使他們看見:與神和好,並不是靠著敖包祭祀,而是靠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基督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引領我們進到神面前的大祭司、神的兒子。主啊!願祢奇妙的聖靈使圖瓦人發現,耶穌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祂,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便知罪悔改,歸入主的名下。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旅遊景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發展旅遊業的沉重代價

圖瓦人3
Tuvan

282月

近年來,白哈巴村、哈納斯村和禾木村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經濟收入、改善公共基礎設施,也促進了民族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圖瓦牧民,也因此走出了與世隔絕的村莊。
與此同時,人類對經濟利益的無止盡追求,亦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大規模的旅遊資源開發,侵占上萬畝草場,讓世代以捕魚、游牧和狩獵維生的圖瓦人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而背負越來越沉重的生存壓力。建設公司隨意地濫墾濫伐林木,建造一座又一座的民宿、旅館,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摩肩接踵的遊客,絡繹不絕的車輛,讓昔日美如地毯的綠色山坡,成了現在黃土外露的景象。此外,一些商人甚至利用不正當的手段低價收購牧民們的牛羊、獸皮和房產,導致部分的圖瓦人流離失所。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圖瓦人所處的環境禱告,願祢的光照進白哈巴村、哈納斯村和禾木村,使各種不公平對待的社會問題可以被消滅,人民不再用錯誤的方式尋求自利。人離開受造原理的結果就是祭拜偶像、仇恨、爭競、結黨、紛爭、嫉妒、醉酒……熱切地想要獲取一切來滿足自己。然而,唯有認識祢,才能使眾人得自由。願神差派屬祢的子民,在愛中展現慈惠、正義與慷慨,服事他人,成為恩典流向圖瓦人的管道。禱告生活在白哈巴村、哈納斯村和禾木村的人們,包括圖瓦人,生命得釋放,接受神所賜的救恩,恢復受造的目的,渴望為神而活,在愛裡尋求合一。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