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風險指數第7名

孟加拉

Bangladesh

時尚風暴的代價

1月31
-
2月9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全球氣候風險指數第5名

莫桑比克

Mozambique

天災與人禍相互交織

2月10-20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全球氣候風險指數第5名

菲律賓

Philippines

颱風的故鄉

2月21
-
3月1

颱風是什麼?

強烈熱帶氣旋,帶來猛烈的風暴和雨勢。誕生條件:溫暖的海溫、潮濕的空氣、熱帶擾動(Tropical Wave)。菲律賓位於靠近赤道的西北太平洋低緯度海面,是颱風的絕佳搖籃。海洋暖化會讓暖水層更容易滋養出超級颱風。

颱風家族誕生地

南海、菲律賓群島、馬紹爾群島是颱風三大出生地,又以菲律賓群島為颱風大本營:1~6與10~12月颱風好發於北緯15度以南的菲律賓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以東海面;7~8月好發於菲律賓呂宋島附近。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地球之肺

要麵包還是雨林?

木材出口

木材曾是菲律賓的經濟救星,讓無數貧窮農民和失業百姓得以替伐木公司工作,溫飽一家。大量的木材、建築夾板、紙漿出口到日本、中國、歐美,支撐許多國家舒適的家居生活。雨林裡豐富的硬木樹種,像是南洋楹、相思木、桃花心木、檀木等,都是上等家具的材料。

農地無節制擴張

隨着生活成本上漲,農民追求利潤,想要一年多獲,更快收成的高山蔬菜品種取代水稻成為農家新寵兒。於是,梯田紛紛被改為菜園,土地被密集耕作很快就肥力枯竭,人們只好伐林擴地,甚至侵略林地保護區以種植蔬菜。

人口爆炸

過去原住民使用古老的刀耕火種法,放火焚林開闢新耕地,棄耕的土地20~30年後就能自然恢復成森林。然而菲律賓超高的生育率,以及人民對糧食、經濟的高度需求,使森林的恢復速度遠不及人們放火燒林的速度。

電動車電池

近年電動車成為大勢,讓電池原料鎳礦需求火熱。印尼與菲律賓的雨林下富含鎳礦,在印尼下達出口禁令後,菲律賓一躍成為鎳礦龍頭。巴拉望島的雨林被連根拔起,露出大大小小宛如傷口的裸露礦坑,當地原住民都很擔心採鎳的廢物會滲透土壤、汙染水源。儘管前總統杜特蒂對採礦公司屢放狠話,甚至揚言禁礦和徵出口稅,但狂野的金屬行情,以及投資熱錢的湧進,而無法阻止人們繼續采礦。難敵現實的菲律賓,極需智慧來落實開採規範與環境復育的並行策略。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森林學家怎麼說

生物並非人類的財產

一個生態倫理學觀點

熱帶雨林的面積不過只占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卻包含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種,所以熱帶雨林一直具有很重要的生態價值。

以生態的觀點而言,要維持生態的平衡,並使它能夠繼續活下去,物種多樣性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一個豐富的生態系,內有多樣的物種,互相競爭、共生、演化,整個生態系才會存活下來。

另外一個是倫理觀點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把物種滅絕?因為我們把這些物種視作人類的財產,所以覺得自己有權可以無節制地使用它,而且沒有人可以干涉你,就好比你家長了一棵野櫻桃,你高興把它砍掉就砍了,卻沒有想過這些野櫻桃是許多生命賴以為生的食物,而這些生命又維持了其他生命的生存,同時很多生命基因將來或許是有用的。

因此,我們需要培養一種新的觀念:我們這一代,現在只是在保管這些物種的生命、保管整個時代人類的財產,我們可以使用資源,但是不能用到連本錢都花光,我們必須建立永續發展的概念。

節錄自《生命的多樣性》,作者金恆鑣(台灣森林學家)

環保組織怎麼說

除了換電動車,我們還能這樣做

電動車等於環保減碳?

電動車不靠燃油、不排廢氣,只要充飽電就能出發,是有利節能減碳、除空汙的新寵兒。電動車在移動時固然能減少空汙與碳排,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製造國的用電方式

電動車是否真的環保,要視製造地點而定,因汽車製造過程需要用電,製造地的電力結構,會決定生產電動車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例如:產地的再生能源占比高,製造過程的碳排自然少,反之若燃煤電力占比高,碳排則大幅提高。

使用國的充電方式

電動車的使用地也是關鍵,充電的發電來源將影響車的實際排碳量,若充電是使用化石燃料所發的電力,則僅僅是將碳排與汙染的地點轉移到發電處。若要讓電動車的使用真正達到環保與零碳排的效果,除了推廣電動車外,更要同時推動整個電力系統淘汰煤炭等化石燃料,逐步轉型為再生能源系統。

為了響應氣候變遷協議、提升民眾使用單車的意願,荷蘭砸6千萬歐元蓋世界最大單車停車場,政府說:「如果你要人們不開車,投向大眾交通運輸的懷抱,你就得讓大眾運輸方便且簡單。」

真的需要那麼多汽車嗎?

雖然與燃油車相比,電動車更有利於能源轉型,但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汽車嗎?

歐洲的氣候與新氣候研究所(Climact and New Climate Institute)的最新研究表明,若要讓交通運輸更有效地減碳,除了停止販售燃油車之外,更要提高大眾運輸的建設與使用,以及大幅減少小客車的數量。到2040年,小客車數量須比2015年的量減少47%。

能源轉型是長遠而複雜的過程。在運輸減碳的過程中,除了電動車,我們需要更整體的綠色大眾運輸規畫。少一些煤電,多一些綠電;少一些汽車與馬路,多一些自然與生活空間,才是有遠見的建設之路。

節錄自《節能減碳救氣候,電動車是萬靈丹?》,作者Greenpeace綠色和平,全文閱讀:reurl.cc/q0Yqxg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棉蘭老島

農作樂土 & 未得之民集散地

極少人知道,在菲律賓這個天主教國度中,還有一群人對伊斯蘭教忠心耿耿,他們約占總人口的6%,主要居住在國境之南的棉蘭老島(又譯民答那峨島)。

昔日,阿拉伯商人在印尼及馬來西亞站穩腳跟後,揚帆來到一海之隔的菲律賓南部,以優渥的經濟實力與做生意的本領,博得了人們的信任和友誼。被視為先進文明的伊斯蘭教,逐漸在菲南扎根,甚至向北蔓延到呂宋島。

在西班牙殖民的三百年期間,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來到此地,才改變了這幅信仰版圖。不過,棉蘭老島的穆斯林還是在西班牙人的步步進逼下,守住了最後的陣腳,但也與北方政府和基督徒諦下了心結。

自菲律賓立國以來,棉蘭老島激烈的獨立呼聲,向來是歷任政府最棘手的難題。儘管獨立解放組織在此活躍,綁架、就地處決及路邊炸彈等事件令人卻步,但讓人頭痛的颱風倒是較少颳向這片群島,此地便成為農作物的樂土,到處都是種植園,被譽為香蕉之鄉。

棉蘭老島的百姓厭倦了衝突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孟加拉的淹沒危機

千萬氣候難民,誰收留?

012月

孟加拉國土面積共計147,570平方公里,有將近80%是沖積平原,是世界上洪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現今的地球如同一個大暖爐,不斷加速海平面上升,地勢低窪的孟加拉也是最受氣候影響的脆弱區塊之一。

根據世界銀行的預估,擁有1.6億人口的孟加拉,到了2050年將有1,900萬人因家園遭海水淹沒而流離失所。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數字,幾乎占據了整個南亞地區氣候難民預估數量的一半。

孟加拉正在面對的危機是,土地一天天浸泡在海水之中,或是大水直接漫過家園。前者導致海水鹽分積累在土壤中,造成土地鹽鹼化而無法耕種,農業一旦受挫,百姓連吃一碗飯都不容易。同時,海水也侵入地下水層,與飲用淡水混和,將影響近90%孟加拉人民的飲水安全。當淡水稀缺導致價格暴漲時,土瘠家貧的百姓可拿什麼去換取一杯飲水呢?

極端氣候的強降雨,在孟加拉各地引發山崩、河水暴漲,更強行奪走了無數家庭的棲身之所,迫使百姓前往孟加拉各地擁擠髒亂的難民營居住,除了必須面對新一波排山倒海而來的健康、生計、兒童婦女安全等問題,在難民營裡也一樣難逃滅頂之災;對孟加拉人民而言,這彷彿就像一場無法醒來的惡夢。

代禱文

天父,求祢垂憐孟加拉這片土地,求祢施展大能拯救祢所愛的百姓。孟加拉低窪的處境迫使他們在全球氣候大環境中,成為脆弱無助的群體,求祢伸手搭救他們。當人心惶惶、走到絕境時,願福音如真光照耀,釋放和安慰人心,就像以賽亞書9:2所說的:「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求父神在大挑戰來臨前,為孟加拉百姓預備夠用的恩典來面對艱難的環境,更預備他們可以先認識祢、呼求祢的名。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孟加拉農人出奇招

向古人學智慧,向科技借手段

022月

氣候變遷的浪潮重重地拍打着孟加拉。這對孟加拉人而言,不單只是預告,更是日常現實的進行式!

為了對抗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沿岸國土被淹沒等危機,所有人都在尋找與環境適應共存的方法,包括深受水患和土地鹽化之苦的農人。為此,孟加拉的農業轉型方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期盼能妥善解決民生需求。

孟加拉西南部比羅傑布爾縣的農民向過去學習,以人工方式在水上打造可種植蔬菜的「漂浮農場」。兩百多年前,當地的人們遇到雨季水患的問題,便手工編織可浮於水上的布袋蓮,既能種植蔬菜溫飽,又能除去雜草。

孟加拉南部巴里薩爾的海拔僅1.22公尺,每年有長達7個月的時間飽受水患之苦,農民在無奈之下,只好干脆改行養殖蝦子或螃蟹。

心急如焚之餘,有些十分優秀的農民憑借豐富的農業知識和經驗,自行雜交稻種,或是建立研究中心,10年來陸續研發出多達35個新米種。這些稻米較容易在高鹽分的土壤與水質中存活,甚至無需施肥與殺蟲劑的輔助。除了一線戰場的農民,孟加拉的農業專家也投入戰場,例如水稻研究所至少研發了100個抗鹽分的稻種。可惜有時農民無法取得這些稻種,而且產量也不見得優於農民自行研發的品種。

代禱文

天父,雖然孟加拉的農業環境岌岌可危,但我們謝謝祢賜下智慧,給農民們創意和彈性的適應力,借由他們的忍耐和付出,餵飽養育這麼多人;求祢大大看顧這群可愛可敬的農夫,加力量和智慧給他們,安慰他們身心的辛勞。面對惡劣的氣候,人類何其渺小,懇求祢觸摸農人焦急的心,使他們在與氣候抗戰時,經歷到祢同在的恩典,敬畏祢是一切生長的源頭,「你張手,使有生氣的都隨願飽足。」願這場生態浩劫,成為他們轉而投靠祢的機會,使孟加拉土地也因祢得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微小的婦女

拱衛家庭的隱形力量

032月

在氣候變遷之中,孟加拉這片土地危機四伏,居民深受其苦;其中,地位普遍低下的孟加拉婦女,所嚥下的苦痛更是難以想像。

極端的天災來臨時,婦女們傾向于讓家中的男性成員優先攝取營養,自己卻因營養不良而倒下;據研究,在自然災害中,婦女死亡的概率比男性高出14倍,差距驚人。

此外,氣候變遷加快海平面上升速度,孟加拉沿岸容易遭海水倒灌,婦女更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因水質鹽化的關係,許多村落的婦女必須每天步行約4公里,去尋找可供飲用和炊煮的珍貴淡水,而家務用水則使用來自沿海地區的高鹽度水源。身為家務主責人,婦女們因長時間接觸鹽分過高的水,極容易罹患皮膚病,嚴重者甚至出現流產、罹患妊娠毒血症等狀況;其次,泌尿道感染與婦科疾病也十分常見。

另一方面,不知是禍還是福,過去奉行伊斯蘭教的孟加拉民風保守,限制了女性的行動及謀生能力;如今,因着氣候的衝擊,傳統維持生計的方式必須改變,孟加拉婦女終於得以展露頭角,接觸新事物——聯合國資助孟加拉婦女學習開計程車的技能。不論這是多麼震撼孟加拉社會的新聞,但這群婦女出外賺取外快使家庭經濟更有彈性,已是不爭的事實。

代禱文

天父,氣候變遷導致孟加拉社會問題不停湧現,但我們相信,在大水患難之中,祢仍作王掌權。我們要特別為孟加拉的婦女禱告,將每位身心靈脆弱的女性交託仰望在祢手中,祢曾說:「雅各啊,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現在如此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求祢的愛向孟加拉婦女顯明,不只在極端氣候的生活環境中保護扶持她們,也醫治她們身體的疾病,更要恢復她們起初受造的身分、與神和諧的關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孩子的犧牲之道

輟學、披嫁衣,能幫家裡省錢?

042月

綠色和平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有33個國家的兒童身處在高風險的氣候危機中,然而這些國家製造的碳排總和,卻僅占全球的9%,但無辜的孩童一樣得背負世界之重,其中也包含了孟加拉的孩子,其在兒童危機榜排名15。

孟加拉的孩童在重重困境下艱難地成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協助孟加拉當局進行統計,發現2022年全國有30%的5~7歲孩子必須露宿街頭。一個夜晚能夠發生很多事,諸如暴力、人口販賣、強暴等等,讓人不禁擔心這群孩子的人身安全。

對於有家可歸的孩子,家對他來說也不再安全,氣候變遷讓飲用水與食物更難取得,孩子經常三餐不繼,遇到水患時被迫搬遷。在如此動盪的環境中,輟學打工是孟加拉孩子正常不過的選擇。

被視為「負擔」的兒童,為了分擔家計而走上童工、童婚一途。於是,幼弱的身影遍布在氣溫如火烤的農業、快時尚的棉花採集與紡織等各行各業中。然而,他們的體力和免疫力仍不及大人,容易生病,甚至長期影響健康。孟加拉為人詬病的勞力剝削和工傷問題,更是不容忽視。

201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在2008~2014年期間,孟加拉的孩童有52%在18歲前結婚。同時,因為新娘嫁妝與年齡成正比,對貧窮家庭而言,女兒越早出嫁就越省錢和省糧,所以許多小女孩過早被迫披上沉重的嫁衣,嫁給了素未謀面、年紀大好幾倍的新郎,衍生出多而又多的問題。

代禱文

天父,祢是如此看重每一位孩子,按着名字認識他們。我們將孟加拉的孩童仰望在祢手中,氣候變遷使他們所處的環境更加危險,小小年紀卻面對着成年人都不一定知道如何反應的現實,求祢來安慰扶持他們,使他們有機會認識天天為他們背負重擔的神,好讓他們在祢的愛中得享安息,在凡事上倚靠祢、尋求祢的引導。父神,這些孩子就是祢口中那最小的弟兄,求祢差遣神的兒女來服事陪伴這群孩子,栽培他們成為祢的公義樹,並借由這群孩子來祝褔孟加拉和許多尚未認識祢的百姓。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阿布杜人
Abdul People

擊鼓跳舞讚美誰?

052月

詩篇150:3-4寫道:「要用角聲讚美祂,鼓瑟彈琴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祂!」這段經文經常在教會主日敬拜被引述,引導弟兄姐妹同心敬拜神。

如此行的,不只有基督徒。在孟加拉,有一支名為阿布杜(Abdul)的民族也會擊鼓敬拜,不同的是,他們世世代代都是穆斯林,敬拜的對象則是伊斯蘭的真主安拉;在伊斯蘭的聖月「齋戒月」(Ramadan)期間,阿布杜人會帶着他們心愛的打擊樂器「達法利」(Dafali)上路,在大街小巷讚美安拉。因此,人們稱他們為「達法利」,也為他們換來了「流浪的穆斯林聖人」的封號。

全球不到9萬名的阿布杜人,約有半數在孟加拉生活。他們特別有音樂天賦,平時以唱歌、擊鼓、賣香水等方式討生活。擊鼓是他們信仰中重要的一環,也是養活自己的飯碗。甚願有一天,神的兒女能帶領阿布杜人認識獨一真神,一同擊鼓歡慶,敬拜主耶和華。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這群伊斯蘭教的鼓手阿布杜人禱告。祢是曉得他們每一個人的神,也知曉他們的獨特與受造的價值,願祢以阿布杜人能夠明白的方式,向他們顯現祢的榮耀,帶領他們回轉歸向三一真神。願聖靈敲動阿布杜人的心,讓他們如同達法利鼓在祢手中被大大震動,對祢發出極大的回應。當他們聆聽到基督教的敬拜詩歌,聖靈就觸動他們的心,使他們對基督發出至深的渴慕。我們祝福阿布杜人要因着祢的愛,脫離「流浪的穆斯林聖人」的身分,在祢的應許裡不再流浪,而且知道自己是蒙祢所愛的孩子,將敬拜單單獻給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加齊人
Ghazi People

請問芳名

062月

存在世上的人事物,無論有無生命,皆有其名。名字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字裡行間裏藏有期待。創世記17章中,神曾對亞伯蘭說:「從今以後,你的名字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經立你作多國之父。」上帝更改了亞伯蘭的名字,代表神觸摸了他,使他的生命自此有了上帝的帶領。

孟加拉境內就有一支民族,以擁有他們的名字為榮,那就是加齊人。在孟加拉的政要、商賈的名字中,常常可以見到「加齊」這個姓氏,它不僅是姓氏,也是一個族群的稱號;歷史上,唯有驍勇善戰的穆斯林勇士、為領土或伊斯蘭信仰而戰的士兵,或優秀的穆斯林領袖才配得此名,例如鄂圖曼帝國的領袖蘇丹。

孟加拉約莫10萬的加齊人當中,大多是遜尼派穆斯林;有些任職于政府機關、投身政界,身分地位崇高,有些則從事農業、小型貿易等行業。據了解,加齊人當中沒有基督徒,但我們相信上帝同樣預備了要賜予加齊人的「姓名」,等候他們回到父的懷抱。

代禱文

天父,我們以禱告將每一位加齊人帶到祢的寶座前,讓他們明白祢是何等深愛他們。對這群百姓而言,他們的人生或許都濃縮成這幾個字母,或者背負着成為伊斯蘭戰士的期待,但唯有祢真正知曉他們的價值,也唯有祢能使他們真正明白生命的意義。就像祢為亞伯蘭改名,不只是希望他成為多國之父,更重要的是,他與祢恢復了那永恆美好的關係,相信祢對加齊人的心意也是如此。願祢親自帶領這10萬名加齊人回到祢的家中,讓這個群體擁有一個新名字、新身分,那就是祢的兒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莫臥兒人
Moghals

力與美共存

072月

莫臥兒人是如今印度次大陸上主要的穆斯林族群,孟加拉是其中一處他們所屬意的居所。莫臥兒有另外一個譯名——蒙兀兒,身為成吉思汗女婿的後裔,莫臥兒人傳承了驍勇善戰的血脈。1526年,蒙兀兒帝國揮軍南下,自此統治印度地區300餘年。在全盛時期,南亞大陸、中亞一帶與阿富汗皆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鳳冠霞帔或潔白婚紗是大眾所熟知的結婚服飾,相較之下,南亞莫臥兒子女的出嫁行頭則另有獨特之處。他們以滿身華麗的飾品為特色,從常見的耳環、手鐲、戒指,直到腰帶、鼻環與腳鍊,樣樣不可少、樣樣都精巧。他們對飾品的看重,並非追求潮流,而是源自前人的傳統;莫臥兒人對美感的堅持在16~18世紀大放異彩,上至貴胄,下至百姓,人人追求十足的華麗美感,甚至國王的馬匹也必需配戴珠寶,因而獲得「印度歷史的黃金時代」的盛名。

這支兼具力與美的民族,在外來族裔的統治底下,生活已與伊斯蘭教密不可分,願屬神的兒女為他們回轉歸向神不住地禱告!

代禱文

天父,我們在天上的父,全地都要來敬拜禰,萬民都要向祢下拜!我們禱告當祢再來的日子,莫臥兒人也要成為那俯伏在祢寶座前的萬民之一。父神,祢的心意是不願一人沉淪,乃是願人人悔改、得着祢所賜的救恩;求祢就按着祢的良善恩待莫臥兒人,對他們的心說話;同時,也激動祢兒女的心,讓我們都為大使命獻上自己為祭,也許成為莫臥兒人的代禱者;也許回應呼召,成為宣教士,與莫臥兒人一同生活。我們如此禱告,相信沒有一句禱詞會被祢遺落、沒有一項服事祢不預備,祢必發命成全祢的心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弗3:6)願比哈爾人柔軟謙卑,成為耶穌口中所說的:「虛心的人有福了。」我們祈求莊稼的主,在世界各地感動與興起弟兄姐妹進入禾場陪伴比哈爾人,讓這個民族的需要被看見,更敦促孟加拉社會及政令省察不公的制度,接納比哈爾人融入社會,並給予他們補償與扶持。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比哈爾人已在達卡的日內瓦難民營形成社區

比哈爾人
Biharis

幽靈人生

082月

人類小小的身軀裡有着神吐出的氣息,每個人生來都像一顆獨立的星球,要想和諧相處,努力永遠不嫌多,勢不兩立卻只需要一個最簡單的理由。

一片國土卻有千萬種風情的孟加拉境內,有一群比哈爾人被稱為「上不了岸的巴基斯坦人」,原因得從九十年前說起。當時孟加拉的領土被英國殖民者一分為二,靠近巴基斯坦的東側成立東巴基斯坦(簡稱東巴),靠近印度的西側則成立西巴基斯坦(簡稱西巴)。這時,原居印度的比哈爾人也被遷往東巴生活。隨後,東西巴內戰爆發,生活在東巴的比哈爾人不做他想,支持原屬國印度統治的西巴,誰想東巴卻在1971年獨立建國,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因此,比哈爾人被孟加拉上下視為胳臂外彎的叛國賊,不承認他們為公民。自此,比哈爾人便成為數十年無國籍的難民。

沒有國籍的比哈爾人,其教育、職業訓練、政治、醫療照顧等權利皆被剝奪。時至今日,仍有約2.5萬人居住在孟加拉好幾處的難民營。營中居住環境惡劣,例如高達10個家庭同住一間房間,90個家庭共用一個廁所等等。

代禱文

天父,我們要同心為孟加拉的比哈爾穆斯林代求,他們既不被孟加拉接納,也當不成巴基斯坦人,他們的生活如何窘迫困難、遭受歧視,祢全都知道。求祢憐恤這群在地上沒有歸屬、不被任何國家接納的群體,差人告訴他們天國是他們的,讓他們在基督裡借着福音成為神的孩子,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3:6)願比哈爾人柔軟謙卑,成為耶穌口中所說的:「虛心的人有福了。」我們祈求莊稼的主,在世界各地感動與興起弟兄姐妹進入禾場陪伴比哈爾人,讓這個民族的需要被看見,更敦促孟加拉社會及政令省察不公的制度,接納比哈爾人融入社會,並給予他們補償與扶持。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尼卡利人
Nikari People

懷着恐懼的敬拜

092月

尼卡利這個名字蘊含着「行善」的意思,這也是先人對他們的期許與盼望。

共計有8.4萬名尼卡利人居住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與孟加拉境內,以販賣魚和水果維生。幸運的是,若買賣出現問題和糾紛,會有社區議會居中協調。

當地女性擁有受教育的權利,只是程度相較男性低。他們採取內婚制,只與族人彼此通婚;即便離婚或喪偶,仍可選擇再婚。依照傳統,若父親過世,兒子所繼承的遺產將會多於女兒,而家中的長子會承接一家之主的職責。

孟加拉語和伊斯蘭教遜尼派,是尼卡利人共同的語言和信仰。他們的生活按照古蘭經與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導,例如:每天都要面向麥加進行5次朝拜,以及在齋戒月期間禁食等。長此以往,如此的信仰實踐便與尼卡利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只可惜,他們如此行只為了累積功德、害怕下入地獄。願尼卡利人能轉向及選擇愛他們的天父,願福音能快快地傳進尼卡利人的心中。

代禱文

天父,我們將尼卡利人仰望在祢手中,雖然他們為數不多,祢豐沛的愛仍然為他們預備,如同詩篇說的,他們的日子尚未度一日,祢都寫在祢的冊上了;願他們能夠明白神對他們多如海沙的意念,預備了何等豐盛平安的生命要賜給他們。願聖靈在他們日復一日地積攢「善行」時,讓他們覺察到內心對信仰的干渴,並厭棄這徒勞的宗教形式,而對耶穌基督的國度懷抱奇妙的好奇心,勇敢跨出屬靈的探索行動,並尋見十字架上為他們的罪捨己的神兒子。求主為尼卡利人預備許多福音工人,以幫助他們投奔主耶穌光明自由的國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2019年伊代被氣旋重創的莫桑比克

極端氣候

沙灘上的城堡

102月

與「全球暖化元凶」遠遠扯不上關係的莫桑比克,卻是受全球暖化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以極具破壞性的氣旋為例,以往或許每十年才發生一次的氣旋,自2018年至今卻每年侵襲莫桑比克3~5次。2023年2月至3月,在非洲東岸盤旋了超過一個月的弗雷迪氣旋,單在莫桑比克就摧毀了近四十萬公頃耕地、超過十萬戶房子片瓦不存、約一千所學校毀損、逾百萬人受影響、以及四百多人死亡。

「現在一年之內到底有多少個氣旋?我們已經厭倦重新開始」,這是莫桑比克婦女的哭訴,也是無奈的現實。氣旋之外,還有隨之而來的洪水及干旱,不斷衝擊着本就脆弱的國家。莫桑比克有6成的勞動力與農業有關;而全國處於工作年齡的女性中,有9成的人從事農業。現在糧食短缺、各行各業的工具及器材被毀、世代傳承的農業也因氣候變遷而變成不可能的任務,人們該何去何從?

貧困、基礎建設薄弱和極端氣候,摧毀的不只是人民的生計。那年復一年需要從零開始的無力感,更是毫不留情地吞蝕着莫桑比克人民所剩無幾的盼望。

註:數據資料來自WorldData.info。

代禱文

天父,當洪水氾濫之時,祢坐着為王;氣旋侵襲之時,祢也坐着為王。我們特別為極端氣候向主祢祈求憐憫,求主給我們更多時間,讓更多人醒悟:我們只是這個世界的管家,不是主人;求神給我們更多時間,讓更多人願意悔改,並採取實際行動,不再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傷害。父啊,求祢憐憫在這件事上最無辜的莫桑比克人,特別在他們中間賜下祢的使者,幫助他們脫離一次又一次的災害,也幫助他們有更好的方式建立起更堅固的國家。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皮塔是莫桑比克內戰的地雷受害者

莫桑比克歷史

殖民與內戰

112月

莫桑比克的歷史與葡萄牙息息相關。探險家達伽馬(Vasco da Gama)首先在莫桑比克北部的小島上建立殖民地,這個小島從此成為葡萄牙人前往印度的重要中轉站。接着,葡萄牙將莫桑比克本土納入殖民地,十八世紀將其併入葡萄牙帝國,稱為「葡屬東非」。十九世紀中葉,葡萄牙從莫桑比克奪取大量黃金、象牙及奴隸,并將大批莫桑比克人賣到巴西等美洲國家為奴。

1964年,長期受壓榨的莫桑比克人在莫桑比克解放陣線(簡稱解陣黨)的帶領下,發動反殖民武裝鬥爭。這場仗一打就打了10年,直到解陣黨於1974年與葡萄牙政府簽署獨立協議,並於隔年正式宣告獨立,莫桑比克才得以脫離葡萄牙近五百年的殖民統治。

可惜獨立的喜悅很快就被內戰的恐懼給掩蓋。

獨立之後,莫桑比克全國抵抗運動(簡稱抵運)長期進行反政府武裝活動。這場內戰比獨立戰爭還要曠日持久,100萬人在這16年的衝突中喪生,其中有些人甚至是死於飢餓,還有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最終在國際層級的調解之下,解陣黨和抵運於1992年在羅馬正式簽署和平協議,莫桑比克延燒了26年的戰火才終於平息。

代禱文

天父,在這片動蕩不安的區域,求祢賜下祢的平安。莫桑比克的子民長期活在殖民的壓制之下,又活在內戰的槍林彈雨之中,戰爭的傷痕仍然烙印在他們身上,許多人因內戰而死、許多人因內戰而殘疾一生。我們為這得來不易的和平向祢感恩,也求神讓莫桑比克的人民可以在祢所賜的土地上安居樂業。父啊,更深願祢打開他們的心門,讓他們早日進入祢的家,成為與祢立約的百姓,因為「耶和華必賜力量給祂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祂的百姓」。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激進分子

雪上加霜的暴力事件

122月

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雖然偶爾會爆發小規模衝突,但總體情況大致穩定。不過在莫桑比克境內,不受控的除了極端氣候之外,還有非政府武裝激進分子。自2017年起,宣誓效忠於伊斯蘭國(ISIS)的「聖訓捍衛者」(Ansar al-Sunna)不斷在北部發起暴力事件,要在莫桑比克建立起伊斯蘭哈里發國。

莫桑比克有一半的人口信仰基督教,發生在北部的暴力行動已經迫使將近一百萬人逃離家園,其中基督徒更是激進分子的攻擊目標。

2020年,帕特在卡波德加多的村莊就曾經被武裝分子襲擊3次。「前兩次我們都逃到灌木叢中躲避,等他們把東西搶走後,我們才重新回到家中。」第二次襲擊發生時,帕特22歲的侄兒被擊斃、24歲的女兒被擄走,自此下落不明。「他們第三次攻擊我們的時候,連我的房子在內,共燒了70間房子,並斬殺了一些村民。我們別無選擇,只好逃跑。」

動盪至今仍未平息,武裝分子的活動範圍也逐漸擴張。有些人看見武裝分子退去后,覺得安全了,就回到他們居住的地區。其中有許多人為了保命只好不斷地搬遷,一直活在恐懼當中,不斷地遭受生理及心理上的創傷。

代禱文

天父,我們求祢在莫桑比克成為無辜平民的避難所。求祢幫助他們躲避殘暴的武器,安全地進入收容所。主啊,我們更求祢與被擄去的人同在,讓他們知道他們雖然遭逼迫,卻沒有被祢丟棄;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使他們仍有重得自由的盼望!求祢破壞激進分子血腥的計謀、轉化他們的心,以祢十字架的愛取代他們內心的仇恨與凶殺!父神,求祢看顧救援難民的使者,幫助他們順利地把救濟品及藥物送到庇護中心,成為收容所之受難者及時的幫助!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心理創傷

傷與痛都是現在進行式

132月

《2022年世界風險指數》的數據指出,莫桑比克是非洲大陸風險最高的國家。除了頻密發生的天災和人禍,薄弱的基本設施更讓災後的重建舉步維艱。

除了攻擊軍警設施,北部的武裝激進分子更將攻擊目標鎖定在教堂、學校及醫院等平民設施。在激進分子最活躍的卡波德加多省,有超過5成的醫療設施被徹底破壞,設備及藥物也被洗劫一空。最需要醫治的地方,卻沒有足夠的醫務人員或設備,意即皮外傷也可能發展成致命傷。

除了身體受的傷,莫桑比克人民心裡的創傷也遲遲無法愈合。人們親眼看着親人死於災難,或被激進分子殺害、斬首或強暴;辛苦建立起來的家園及事業瞬間毀於一旦;男性被迫加入武裝群體、女性則被迫下嫁激進分子。

「無國界醫生」之組織里的心理學家莫雷拉說:「有些人仍能提起勇氣和渴望回到他們的家園,但部分人則因為他們所經歷過的事件而不願意承擔回去的風險,除非他們能確保一切都好轉,歸於平靜。我們看到這些經歷及其帶來的感受依然十分鮮明,而且他們仍然背負着這些情緒。你甚至不能說這是創傷後的壓力,因為創傷仍然存在。」

代禱文

天父,壓傷的蘆葦,祢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祢不吹滅。求祢在最需要醫治與安慰的莫桑比克人中間,將祢醫治的手按在他們身上,幫助他們在祢的愛中痊癒,而且是全然的痊癒。父啊,莫桑比克的基督徒尤其容易受到激進分子的攻擊,求祢安營四圍保護他們,使仇敵不敢接近。父神,我們求祢翻轉激進分子的心,讓他們有機會被祢親自觸摸,讓他們有機會嘗到未曾經歷過的愛與平安,使他們憤怒的心被祢的愛澆灌,從此回轉向祢,成為祢和平的子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政治腐敗

貪腐與貧窮的無限循環

142月

莫桑比克基礎建設不足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國家實在太窮;而莫桑比克貧窮的原因之一,則是貪腐。聯合國及世界銀行將莫桑比克明列為低度開發和重債窮國,可是卻擁有豐富的礦產、自然資源、煤炭及天然氣。

2010年,莫桑比克北部海域發現了存量巨大的天然氣,預期將使莫桑比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大大提升國家經濟狀況。可是天然氣開發所帶來的財富並沒有直接讓當地人民受益,導致不滿逐漸累積,也讓動亂組織有機可乘。

在這個人均收入不到五百美元的國家,卻在2016年爆發出數額超過二十億美元的貪汙案,共有19名包括前任財政部長在內的高級官員涉案。這筆本來要用來建立金槍魚捕撈船隊的貸款,通過各種手段轉移資金,最後紛紛落入國外銀行家及政府官員的口袋。莫桑比克政府承認了這筆貸款,導致貨幣立刻貶值三分之一、通貨膨脹率飆升、外國投資者撤資,引發國內經濟危機。

審理此案的巴迪達法官說:「本應守護公共資產的高級領導人,成了禍害國家的罪魁禍首,這個事件勢必影響莫桑比克好幾個世代。」

代禱文

天父,求祢讓公義施行在莫桑比克這片土地,將屬於人民的歸還給人民,應該分配的資源得到公平的分配。我們為祢所賜下的豐富天然資源獻上感謝,因為這是祢給莫桑比克的禮物。我們求祢安排合適的人來使用這些資源,好叫這些資源可以造福莫桑比克所有人民,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讓他們得到更加優良的公共設施與醫療設備。主啊,祢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求祢幫助莫桑比克受壓榨的人民擺脫貪腐所帶來的重擔。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一夫多妻制度

寡婦瑪西亞

152月

瑪西亞是一名寡婦,她的丈夫死於愛滋病。雖然莫桑比克的法律賦予男人和女人同樣的財產權,但莫桑比克東部的情況卻很不一樣,這裡的父權傳統文化凌駕於法律之上。根據傳統,沒有兒子的婦女必須在丈夫死後將所有財產割讓給親屬。身為元配的瑪西亞沒有兒子,但他丈夫的另外4位小妾都有兒子,於是她的芋田、果樹及山羊都被搶走,分給其他有兒子的側室。瑪西亞被逐出家門,她只好帶着3個女兒,在路邊做些小買賣,在這貧窮的東部省分苦苦掙扎地活着。

莫桑比克法律不承認一夫多妻,但也沒有法律命令禁止。據統計,莫桑比克全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已婚婦女屬於一夫多妻的結合。與一夫一妻的婦女相比,多妻婚姻裡的女性更普遍地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鬱、焦慮、精神錯亂等。

在奉行多妻傳統的地區,一個丈夫擁有2~3位太太很正常,甚至有人最多曾同時擁有17位太太。可是在愛滋病流行的非洲南部,妻妾越多表示感染機率越高。一項研究顯示,莫桑比克大約有13%人口患有愛滋病,且女性的感染率比男性高,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多妻制。

代禱文

天父,祢在祢的聖所做孤兒的父,做寡婦的申冤者,求祢向莫桑比克許多的寡婦垂憐,聆聽她們的苦楚。求祢讓莫桑比克的人民看見真正合祢心意的婚姻,幫助他們瞭解婚姻以及愛的真諦。父啊,求祢讓他們看見基督捨命的愛,讓他們羡慕這樣的夫妻關係,於是他們就願意反轉他們的習俗。父啊,求祢差派僕人,向瑪西亞這樣的寡婦伸出援手,照顧她們及她們的孩子,因為「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汙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馬孔德人
Makonde People

天生木雕能手

162月

傳說中,馬孔德人的祖先從茂密的灌木叢中走出來,那時他還不是個完全的人,因為他沒有洗過澡,也沒有剃過毛髮。這個生物獨自生活了很久,逐漸感到非常孤獨。於是,他就用一塊木頭雕刻成一個女人的形象,並把人像直立在地上。夜裡,這個人像變成了一位漂亮的女人,這女人就成了他的妻子。這對夫妻到河裡第一次洗澡,從此成為真正的人。

或許受他們的起源神話影響,馬孔德人也以木雕聞名。他們擅長用黑木雕刻出家居用品、人像及面具。在莫桑比克獨立戰爭期間,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黨曾經以售賣馬孔德木雕作為資金來源之一。由於馬孔德人積極參與獨立戰爭,是對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中堅力量之一,因此在莫桑比克獨立之後,他們成為國內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群體。

雖然8成以上的馬孔德人是穆斯林,但其中仍夾雜着萬物有靈的祖先崇拜信仰。這一點也充分地表現在他們的木雕作品中。馬孔德人經常雕刻祖先的雕像,女祖先的雕像尤其是崇拜的主要對象,以及被當成護身符。

馬孔德人中只有一間教會,該信徒中有22人是馬孔德人。

代禱文

天父,馬孔德人是一群懂得紀念祖先的辛勞與付出的人,可是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祢曾差派祢的獨生愛子,為了他們的罪而犧牲在十字架上。求主幫助馬孔德人當中的信徒在信仰上扎根、持守真道,並在各樣患難中以謙卑及愛心服事其他族人,好在他們的部落乃至國家中活出光和鹽的見證。父啊,求祢預備馬孔德人的心,當他們有機會聽到主祢的福音時,他們就大大地心被恩感,立即回轉向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馬庫阿人
Makua People

因奴隸貿易而散居世界

172月

在莫桑比克北部沿海地區或附近的海島上,經常會看見把臉塗成白色的女性,她們就是馬庫阿人。這種面膜叫「木希羅」(Mussiro),以當地一種鐵青樹研磨而成,是馬庫阿人的傳統文化。木希羅膏可用來美容,務農的婦女將其當作防曬霜或有治療用途的膏藥。根據傳統,木希羅可以用來表示一名女性的婚姻狀態,不過這種含義如今已不復存在。

馬庫阿人是莫桑比克最大的族群。他們是一群和平又勤奮的民族,可是卻有很長一段時間曾被冠上「野蠻殘暴」的汙名。這種汙衊,其實不過是奴隸商人所採取的「行銷手法」。

在十八世紀初,外界對馬庫阿奴隸的需求大幅增加。阿拉伯人需要奴隸從事當地勞務;法國人需要奴隸到馬達加斯加及毛里求斯等殖民島嶼當種植工人;葡萄牙則急着向巴西、加勒比海及美洲種植園輸送勞動力,於是馬庫阿人就成了主要受害者之一。商人汙衊馬庫阿人,是想讓慾購買馬庫阿族為奴的人可以頂着「幫助他們脫離野蠻」之名下單,毫不留情地對馬庫阿人進行剝削。

代禱文

天父,馬庫阿人曾經被捆綁着手腳、矇蔽着雙眼運送到各地為奴,只為了滿足其他人的欲望。如今他們雖然已經掙脫牢籠,可是他們卻還沒有機會嘗到真正的自由。父啊,求祢領馬庫阿人走上他們所不知道的真道,在他們面前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彎曲變為平直,讓他們知道祢從來沒有離棄他們。馬庫阿人受冤屈的時候,祢與他們同在;他們在幽暗船艙底下的時候,祢也與他們同在,我們求祢紀念他們的苦楚,向他們敞開祢恩典的大門,使他們得享救恩的甘甜!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傳統的約奧族男孩割禮儀式

約奧族
Yao People

世仇

182月

超過9成的約奧族是穆斯林,但他們的信仰中融入了許多萬物有靈的部落傳統。約奧族與穆斯林的接觸始於經商。約奧人與阿拉伯人在非洲東岸進行貿易活動,約奧人會購入衣物及武器,並出售象牙、糧食及奴隸。蓬勃發展的商業活動,讓約奧人崛起成為非洲南部最富有及最有影響力的族群之一。為了維繫與阿拉伯人的商業關係,約奧酋長聘請伊斯蘭教師來教育約奧族。這些伊斯蘭教師不只給約奧人帶來教育,也將伊斯蘭的生活方式、信仰及經濟利益帶進約奧族村莊。

為了阻止奴隸及象牙貿易,基督教殖民者會攻擊約奧族近海地區的商船,並沒收船上的象牙及釋放被捕的奴隸。對立的利益關係,以及兩個宗教間的敵意,讓約奧族視基督徒為文化、政治及經濟上的主要敵人。

如今大約有1%的約奧族歸向基督,也有宣教士忠心耿耿地在約奧族中服事,不過這些信徒都面臨很大的挑戰,人們不但侮辱他們、嘲笑他們,甚至還威脅他們。約奧族跟隨耶穌基督的代價很大,而且會越來越大。

代禱文

天父,祢借着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與復活,消滅了人與神之間的隔閡,也消滅了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求祢今天也顧念約奧族,讓他們放下對耶穌基督的誤解,重新認識祢的福音。父啊,我們為留在約奧族中服事的僕人禱告,也為他們當中的信徒禱告。他們雖然每天面對逼迫與挑戰,卻仍然願意留在約奧族當中,盼望成為祢福音的出口。願祢的聖靈充滿他們,讓他們互相成為彼此的幫助與鼓勵,使他們靠着祢的話語,緊密地與祢連結、互為肢體。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傳統的約奧族男孩割禮儀式

慕瓦尼人
Mwani People

在黑暗中求存

192月

慕瓦尼人世代居住在莫桑比克東北角——卡波德加多省的海岸。「慕瓦尼」就是「海灘」的意思。北部發展緩慢,基本的水電有限、醫療設施形同虛設,活在黑暗中似乎成了慕瓦尼人的習慣。

黑暗不只帶來不便與危險,更是「懼怕」的藏身處。慕瓦尼人的生活,也處處表現出他們的懼怕。

一千多年前,阿拉伯人沿着非洲東岸進行貿易,也捕捉當地人為奴。害怕被捉的慕瓦尼人於是紛紛改信伊斯蘭,因為穆斯林不能奴役穆斯林。慕瓦尼人懼怕死亡、懼怕疾病,也懼怕邪靈,但宗教無法保護他們免於對邪靈的恐懼,於是他們需要在漁船或是嬰兒脖子繫上護身符,以保平安。

讓人懼怕的事情似乎越來越多:莫桑比克北部的伊斯蘭激進組織極盡燒殺擄掠之能、極端氣候帶來的破壞性旋風在沿海地區將一切夷為平地。慕瓦尼人在這兩大災難中首當其衝受到威脅,走投無路。

為了躲避激進組織,許多慕瓦尼人紛紛逃離家園。自2020年開始,他們就一直住在難民營裡。有許多國外基督徒在難民營裡服事慕瓦尼人,給他們蓋房子,為他們提供食物、基本醫療照護及有聲聖經,希望把光帶進這個身上疊滿黑暗的民族。

代禱文

天父,祢是創造光的神,祢更是穿透一切黑暗的聖潔真光!求祢幫助慕瓦尼人的眼睛得以張開,讓他們可以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旦權下歸向真神,更讓纏繞着他們、使他們世世代代活在懼怕中的黑暗遠離他們!父啊,慕瓦尼人生來貧窮,又被災難奪取僅剩的一切,求祢向他們施憐憫,透過祢的僕人,豐富地賜下他們所需的一切,讓他們看見祢是在急難中向他們施慈愛的神。求祢從黑暗中拯救他們,好叫他們可以信祢,就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莫桑比克伊代氣旋淹水慘況,人們在建築物的屋頂上避難

信仰見證

我的幫助從何而來?

202月

2019年,伊代氣旋帶着狂風暴雨侵襲東非5個國家。風災及隨之而來的嚴重洪災在莫桑比克造成85人死亡,其中38人來自卡莉及其丈夫羅布所服事的村莊。

狂風將房子和樹木連根拔起,但是更可怕的是第二天發生史無前例的大洪水。村子的南半部完全被淹沒,橫跨村子中央的高架公路阻擋着洪水漫延到卡莉她們所居住的那一半社區。倖存的這個社區,成了整個災區中唯一的孤島。

四周有許多人被大水包圍,困在屋頂和樹上。在這緊急的時刻,上帝賜羅布無比的勇氣和靈感。他立刻召集了幾個莫桑比克年輕人,用繩子和塑料桶製成帶浮標的繩索,然後跨過水最深、水流最湍急的地方,拉出一道救生繩索。架設完成之後,人們紛紛緊握繩子,在接下來的48小時內,一點一點地把自己拉到安全地帶。

幾個星期後,有電視記者來採訪羅布,但是羅布鼓勵他們採訪莫伊,他是其中一位幫忙製作及架設救生繩的年輕人。這位記者見到莫伊之後非常驚訝,因為他沒有見過會冒着生命危險去幫助其他人的同胞。他好幾次重複地問莫伊:「你不怕死嗎?」而莫伊的回答卻始終如一:「我相信上帝。」

代禱文

天父,祢是造天地的耶和華,祢是風和雨都能止息的神。「耶和華要作受欺壓者的庇護所,在患難時的庇護所」,願祢的應許給莫桑比克災民帶來希望。父啊,求祢賜力量給莫桑比克不斷遭受天災的人們,使他們明確地看見祢與他們同在。主啊,求祢顧念在莫桑比克服事的宣教士,賜他們治癒受傷心靈的能力和話語,讓他們帶着祢的安慰和慈愛與當地人往來。父神,求祢也與那些在莫桑比克進行重建的團體及志工同在,堅定他們的心志,讓他們在各樣挑戰中仍然繼續幫助災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氣候脆弱國家急跳腳

千島國與颱風大本營

212月

2013年,聯合國第十九屆氣候變遷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COP)召開的數天前,菲律賓遭到海燕颱風襲擊。這個廿一世紀西太平洋最強的怪獸颱風,夷平了菲律賓多個群島,重創1,124萬人的生活,造成344億披索(相當於6億美元)的驚人損失,更讓無數貧窮家庭陷入災後長期的債務困境。

COP 19大會上,菲律賓代表薩諾忍不住淚灑席間,他的國家正在承受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瘋狂後果。身為典型「氣候脆弱國家」的菲律賓,位于西太平洋颱風的發源地,東方海面全年都有颱風生成,一年平均有20個颱風來襲;氣候變遷讓過往百年一遇的超級颱風,變成每50年甚至每5~10年就發生一次,百姓尚未從重創中復原,又接連遭受新的損失。

此外,菲律賓是個由七千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所有親海的島嶼國家都是極端氣候下的脆弱區塊,是海平面上升與海洋暖化的先覺者,因為這些現象都直接衝擊島國有限的生存空間與資源。

遺憾的是,氣候變遷大會自1995年舉辦以來,儘管人人都知道極端氣候的嚴重性,但各國始終為了自家利益,難以在「減少碳排」一事上取得共識和具體行動。

註:發達國家想要維持舒適便利的生活,難以縮限碳排;發展中國家則想要拼經濟促發展,希望能有更多碳排放配額。

代禱文

天父,祈求祢幫助各國攜手合作,有效地延緩氣候變遷的步伐,使我們能彌補過去、適應當下、應對將來。願眾人在氣候變遷議題中向祢謙卑,意識自己不是萬物的主人,而願意學習成為大地的好管家。懇求祢協助菲律賓建立成熟的災害預防及應變機制。在每次困難中使百姓都能經歷祢的恩典與憐恤!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崩壞的海洋、漁業、觀光業

再見了,珊瑚環礁

222月

菲律賓是千島之國,她的海岸線長度幾乎可繞地球一圈。這裡有柔軟細白的沙灘和隨風搖擺的棕櫚樹,湛藍的水域下蘊藏着不可計數的美麗海洋生物。全年溫暖的海水,是潛水客的夢幻天堂。有些地方甚至只需將臉輕埋水中,就能看見海裡的珊瑚礁花園,以及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因為菲國有僅次於澳洲大堡礁的世界第二大環礁。

豐富的海洋資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然而,菲律賓能留住她的美景嗎?貧窮問題促使菲國商品大量使用小塑膠袋包裝,塑料排放入海,成為全球最大海洋汙染國;北極冰帽的融化也為海洋帶來重擊:

生態與觀光危機:珊瑚是海中嬌客,一遇海水升溫就很容易白化死亡,使得安居礁群的魚類失去家園,昔日熱鬧的魚牆景象逐漸消失;「珊瑚殺手」棘冠海星趁着天敵減少、藻類增生而崛起橫行,加速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崩壞。

漁業資源枯竭:珊瑚礁絕非供人欣賞的水中花瓶,它是魚類的棲息處,也是漁業的基礎。海水暖化與珊瑚白化,已迫使魚群往兩極遷移,尋找較低溫的水域。人們捕不到魚,想透過人工養殖解決民生之苦,但菲國颱風頻襲,魚塭每每因斷電及設備毀損而損失慘重。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着萬物受造,彼此環環相繫,生生不息而驚嘆祢創造的榮耀!慈悲的父啊,救贖我們和萬物回歸起初與祢和諧的關係,在神裡面享受安息。願祢修復的恩典臨到大地!在菲律賓有許多窮人和未得之民都靠大海生活,菲律賓的政府、團體組織與百姓實在需要祢的引導,能以智慧和行動復育海洋,使海底再次欣欣向榮,魚群各從其類,漁民們能養生自足。也求祢讓貧窮衍生出的環境問題,能得到根源性的改善。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苟延殘喘的地球之肺

要選麵包還是雨林?

232月

極端氣候的肇因是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而最好的減碳神器就是樹木。它們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但在人類工業化,及物質主義過度消耗資源的過程中,碳排量節節攀高,樹木卻急速減少。

菲律賓曾經綠林遍地,呂宋島擁有珍貴的熱帶雨林。20世紀初,全國林地高達2,100萬公頃(全國覆蓋率70%);然而短短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到了1990年卻驚人地只剩下650萬公頃(全國覆蓋率22%)。人們不禁要問:這麼大片的森林,究竟去了哪裡?

代禱文

天父,我們懇求祢幫助菲國政府和人民,找到平衡人類需求與森林保護的方法。願祢啟發專家學者及各行各業,為氣候問題帶來創新的解決方案,革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習慣。讓我們省察與改變過度消費和剝削自然的行為,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減輕萬物的苦楚。願世人明白祢安息的智慧,懂得耕作有時,休息有時,釋放對土地和萬物的過度勞役。求主興起專業的農業組織來輔導農民,推廣永續的耕種方法和技術支援。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太熱無法工作的農人

將自己推到極限

242月

夏天越發酷熱,許多上班族還可以待在辦公大樓裡吹冷氣消暑,然而站在毒辣日頭下長時間勞動的農夫及建築工人該怎麼辦呢?

菲律賓人最愛吃米飯了,而且1億多的人口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參與農業勞動,但高勞動密度下僅有9.5%的農業GDP(2022年),反映了農人較低的收入水平。在氣候變遷之下,農業更是遭受衝擊的第一線,使得這養育千萬人的崇高職業變得更加辛苦。

熱衰竭:2023年,菲律賓還未到盛夏,體感溫度已多次達到41~51℃,農業勞動者在巨大的熱壓力中,紛紛中暑、熱筋攣、熱衰竭和死亡率飆升。棉蘭老島的許多香蕉園工人病倒後只好跟公司借醫療費,往往薪水一半以上都拿去抵扣還款,必須舉新債度日。

安全工時減少:若要防止熱傷害,必須每小時增加休息時間和飲水量,但工作時間變短後,農夫和種植園採收工人就必須提高工作強度,加倍努力才能在壓縮時間內達成任務和採收目標,因此許多人把自己推到過勞的極限。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警告:在中低水平國家中,農業工人是受極端溫度影響最嚴重的一群,損失工時會對他們的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蟲蟲危機:一些農民或採收工人改在黃昏、晚上工作,這增加了意外事故和蚊蟲傳染病的風險,特別在好發登革熱的熱帶國家。此外,夜晚每升高1°C,小麥就會減產6%,水稻減產10%。溫度上升也使害蟲食量變大、真菌增加,更易爆發農作損失和疾病。

農業環境的惡化,嚇退了許多年輕人,如今菲律賓農民的平均年齡已達57歲。氣候專家預測,在未來30年,東南亞農人的生產力將大幅下降。米飯越來越貴,將來菲律賓的窮人們還吃得起他們心愛的大米嗎?

註:2021年發表的《健康和氣候變化的倒數報告:健康未來的紅色警告》

編註:農業發展長期被忽略,農民的基礎設施、灌溉系統和技術落後。俄烏戰爭後,全球化肥價格上漲也讓農民苦不堪言。

代禱文

天父,農民是最受極端氣候波及的人,特別是菲律賓天災頻仍,他們的收成越發不易,環境越發惡劣。懇求祢憐憫這些農民的辛勞,賜給他們夠用的恩典與盼望,使他們「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求主幫助農民找到克服困境的方法,得以維繫家計;也讓科學家為他們培育出對氣候變遷具有高抗性和高耐度的作物品種。願他們認識祢,明白祢就是生命的糧;願祢的慈愛與豐富使他們大得飽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菲律賓庶民美食

庶民美食不再親民

受氣候變遷影響,農作歉收,菲律賓洋蔥飆天價,每公斤漲到800披索,比買肉還貴。洋蔥是菲律賓的庶民美食,如今已經要成為庶民負擔不起的美食。

快沒飯吃,科學家改良品種

菲律賓每年有20個颱風來襲,還加上極端氣候引發的干旱,有時稻米泡水,有時田裡一點水都沒有。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所開始培育抗旱、快熟且產量高的品種給農民試種。此外,他們也希望培養出耐淹水、抗鹽分的品種,好對抗海平面上升和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土壤鹽化問題。

關閉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馬拉瑙人
Maranao People

傾城之痛

252月

2017年,馬拉瑙人擠上卡車倉促地逃離馬拉維的家園。他們是菲律賓最大的穆斯林群體之一,時常伸手庇護周邊省分的難民,卻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無家可歸的人。

昔日,棉蘭老島的政治家族都會把孩子送到馬拉維的民答那峨國立大學深造。這座城市環境安定,不僅擁有棉蘭老島最大的清真寺,還擁有伊斯蘭教少見的思辨氛圍,不論是傳統派還是改革派青年,都能受到新鮮的刺激。然而,在中東混不下去而轉戰東南亞的伊斯蘭恐怖組織ISIS,相中了馬拉維作為新據點。於是,棉蘭老島上敵對多年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只好與菲國政府軍結盟,聯手把占領馬拉維的ISIS趕出去。

為了拯救馬拉維,菲國政府一天進行兩次空襲,把拉瑙湖畔這座欣欣向榮的城市炸得只剩流浪狗在街頭哀鳴。想到畢生的心血在砲彈中灰飛湮滅,居民都被氣哭了,質疑政府做事粗暴草率,從來不為百姓着想、不考量社會成本。

戰後,馬拉瑙人在各地的體育館、帳篷、臨時避難所之間不斷地搬遷。馬拉維的重建計畫多半以公有地和基礎建設為先,一年年過去了,有些人的受災補助已經中斷,但家園還是一片瓦礫廢墟;有些人的土地則未經商議已被改為他用。

究竟他們何時才能回家呢?一位長者感嘆道:「如果我這輩子再也無法回到那個地方,至少希望我們的子孫能回去,見一見家園那片美麗的湖水。」

代禱文

天父,家是何其重要的避風港與歸屬之處,我們祈求馬拉瑙人能順利重返家園,也早日回到天父家中。願他們在流浪的過程中,幸運地遇見樂於接待及關懷他們的基督徒,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與來自主耶穌基督的平安與愛。我們祈求菲律賓北方眾教會能主動靠近馬拉瑙人。願聖靈照明馬拉瑙人的心眼,使他們從貧乏的生活與屬靈光景中起身回父神的家,看見祢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祢為神兒女預備的產業有何等地豐盛!求祢引導政府有智慧地分配及規畫馬拉瑙人的新市鎮和居所,祝福馬拉維「要在地上萬國人面前使祢得頌讚,得榮耀,名為可喜可樂之城」!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馬京達瑙人
Magindanao People

香蕉力量!放下武器走進農場

262月

「香蕉產業曾拯救了很多家庭,許多人靠它蓋房子、供孩子讀書。」在棉蘭老島馬京達瑙省的小鎮,塞拉利走在偌大的荒廢蕉園裡,目光掃過熟悉的蕉園小徑、運送香蕉的索道,以及曾經繁忙運轉的加工廠流水線,如今這些崗位都空蕩蕩的,令他感慨萬千。他曾是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的成員,是香蕉讓他有機會放下武器回到家鄉過上平靜的日子。

十幾年前,小鎮還沒有蕉園時,失業率很高,治安極差。恐怖組織BIFF的頭目在鎮上大張旗鼓地招募新血,利用年輕人和失業者的憤怒、不滿與貧窮,鼓動他們為安拉而戰,就能在天堂換得一切。

塞拉利說:「有了香蕉園後,我們開始有事可做,游手好閒或刀頭舔血的人變少了。」但沒想到,有一天新冠疫情會讓全球鎖國、蕉園停擺,工人生計大受影響。更糟的是,香蕉癌症「黃葉病」爆發後,棉蘭老島上五分之一的香蕉樹枯死了,國家出口銳減40%,5年都難以恢復。菲律賓被委內瑞拉超車,痛失香蕉第二出口國的地位,連最大的中國市場訂單都丟了,許多蕉園相繼倒閉。塞拉利非常擔心,如果小鎮的蕉業無法復甦,這裡又會再次被犯罪和荒涼籠罩。

超過140萬的馬京達瑙人是棉蘭老島上龐大的穆斯林群體,他們與其他穆斯林的生活處境和區域治安不盡相同,但同樣地都為生計所苦,並認為政治和經濟都掌握在北方有錢的基督徒手中;政府和商人長期忽視南方的建設發展,卻又伸手掌控南方的資源,對穆斯林們並不公平。

註:菲律賓聖戰組織,原屬於摩洛伊斯蘭自由陣線(MILF),被ISIS影響而效忠伊斯蘭國。

代禱文

天父,求祢讓棉蘭老島與政府的關係能被修補改善,雙方建立信任與合作的關係,改善貧富與城鄉的差距。在和好共榮的過程中,願有許多福音使者、基督徒商人向棉蘭老島的百姓顯出無私的愛與扶持,讓馬京達瑙人的心向基督信仰和基督徒敞開,突破歷史的成見,跨出彼此理解和相愛的一步。父神,祢創造亞當後,就託付他修理園子,使他能與祢同工,我們也祈求棉蘭老島的百姓有多元優質的工作機會,得以在主裡享受勞碌所得來的果實,不被仇敵煽動離開祢安放他們的崗位。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蘇巴農人
Subanen People

森林守護戰開打!

272月

妮卡為家人準備早餐後,一如往常地上到山頂的果園準備工作,卻驚訝地目睹龐大的推土機把她的果園夷為平地了。她氣得發抖,差點沒昏厥過去,她有五個孩子,全靠這座小小的果園才得以上學。

採礦公司在山上開挖探勘的事,驚動了村民們,大家顧不得手邊的工作,集結在開挖現場抗議。作為這個山頭的原住民,蘇巴農人從小就被教導要敬畏自然,取之有道。他們對森林與河流有着外人難以想像的深厚感情,將其視為祖先遺留的產業而特別珍惜與愛護。

「這些伐木或採礦公司只想掠奪資源,不加節制,如果森林大規模地被破壞,將會引發可怕的災難。」在蘇巴農人心中,山有靈性,是會發怒的。而且一但山洪爆發,蘇巴農人將獨自承擔災難所帶來的痛苦。「礦公司所給的錢或工作,總有花完或消失的一天,但我們美麗的家園和干淨的溪水卻永遠回不來。」

大部分的蘇巴農人住在棉蘭老島最南端的三寶顏半島,小小的高腳房依山而建,蘇巴農人聽着雞鳴犬吠,心滿意足地俯瞰着自家農地。然而,這個高山族群的名字卻有着「河流」的意思,因為穆斯林和外來移民曾把他們從沿海地區趕到了山裡。現在,蘇巴農人又遇上了野心勃勃的採礦公司;未來,伐木和採礦者會把他們趕出這片森林嗎?這將是他們最不願見到的事。

代禱文

天父,許多地方的蘇巴農人正努力地尋求與山林管護組織合作,以保護他們所愛的森林與家園,求祢在他們與土地開發者的對立過程中,保守他們免受威脅和騷擾。祈求祢憐憫蘇巴農人的需要,使他們在祢所賜的土地上安然居住。聖經說:「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願蘇巴農人早日聆聽到福音,並以謙卑的心來到祢面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他必安然居住,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求主讓政府制定山林開發規範,同時保護環境與部落居民的權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南薩馬人
Southern Sama People

褪色的水中浪漫

282月

天剛亮,螃蟹船又載着一群潛水客來到這個知名潛點。按照慣例,阿邦會為他們開船並講解水下的世界。一張張美麗的投影片讓潛客們迫不及待地想躍入海中。然而,潛客下水後,上岸的神情無不失望,抱怨說:「底下一片空城,珊瑚都白了,只剩幾條小魚在水裏游。」阿邦趕緊將船只開到另一個熟悉的潛點,他們這次下水,又是魚去樓空。

結束一天的工作後,阿邦落寞地在沙灘上行走,撿起被沖上海灘又黑又大的棘冠海星,報復般地將它們丟向更遠更熱的沙灘好曬干牠們,因為這種海星專吃珊瑚。阿邦對於客人「水上簡報比水下精彩」的嘲笑耿耿於懷,再三地解釋說,過去不是這樣子的,氣候正在改變環境。

阿邦是南薩馬人,從棉蘭老島離鄉背井來到米沙鄢打工。他自豪地說,薩馬人的孩子兩歲就會游泳、5歲就會划船、6歲就會潛水。他的族人住在水上的高腳屋,生來就與大海為伴。然而,氣候變化讓他們這十幾年來越來越難抓到魚了,他們僅有的小獨木舟,碰到商業拖網魚船一來,水裡就什麼魚兒都不剩了。於是,阿邦一頭熱血地跑到馬尼拉找服務生的工作,但雇主和客人常用「那個『摩洛』」來竊語他的土氣窮酸。馬尼拉的生活又擠又髒,他很想念寬闊的大海,結果幸運地在中部的旅遊勝地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

阿邦的心裏依舊充滿着危機感,他認為菲律賓已經夠窮了,海洋是他唯一能引以為傲的美景,如果有一天連這都消失的話,遊客還會來菲律賓嗎?

註:過去西班牙人對菲律賓穆斯林群體的貶稱。

代禱文

天父,天地都要褪色,萬物都會變舊,然而祢卻常新!因祢榮耀的存在,我們才有了活着與永恆的盼望,所以我們巴不得南薩馬人能早日認識祢!當他們為生活失望、感到擔憂時,祈求平安並充滿盼望的福音,能照亮他們的心,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新的眼光,因着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而喜樂、充滿力量,並知道將來祢為他們預備的新天新地何等榮美!願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南薩馬人,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他們的腳引到平安、祢所喜悅的道路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巴祖人
Badjao People

卑微的水上人家

292月

房子年年架高,但水位也在年年升高。阿蘭住在高腳屋上,指着樓下說:「現在出門都得划船,村裡許多人都搬走了。」

阿蘭和先生是巴祖人,但老早就搬離棉蘭老島的船屋,來到馬尼拉外圍的這座小漁村討生活。每天出海捕魚後,先生會把活跳的海鮮送到馬尼拉販售,賺到的錢比家鄉的收購價還高出許多。

但是,太多人擠在馬尼拉生活了,以致城市供水不足,人們只好挖私井抽取地下水,導致馬尼拉連同周邊城鎮逐年下沉。阿蘭的村子已沒有陸地,為什麼還不搬家呢?她說:「在這裡還可以靠大海生活,若搬到其他城市,我們既不識字,也沒有其他技能,更沒錢租房子,很快就會餓死。」要他們回去棉蘭老島,阿蘭又果斷地搖頭。鄰近最強大的陶蘇格人始終輕視他們,那些極端組織和海盜看巴祖人弱勢,又會劫掠他們,而政府一點忙也幫不上。

在菲律賓人眼中,巴祖人的名字跟「貧窮」和「文盲」畫上等號。他們約有50萬人,分布在棉蘭老島沿岸,有些人為了擺脫陶蘇格人及極端組織的排擠和侵擾,不惜流離他鄉,卻在印尼或其他城市淪為乞丐。

一些天主教修女同情巴祖人的際遇,冒着生命危險,來到穆斯林聚集的菲南教巴祖人讀書。

代禱文

天父,我們對巴祖人的處境感到心疼,相信憐憫的主比我們更為迫切地,想將豐富的愛與恩典傾注在這個群體當中!盼望祢所愛的兒女能夠來到巴祖人當中,像摩西委身在百姓中,順服神的靈來引導巴祖人走出曠野,訓練他們成為神忠實的子民。我們呼求上主浩大的恩典與能力,親自拯救巴祖人脫離仇敵、貧窮的奴役,以華冠代替灰塵,栽培巴祖人成為神的葡萄樹,使萬民驚奇:那使他們從曠野上來的是誰呢?而拉着巴祖人的手要認識祢這位奇妙的君王!願祢保護宣教士和福音工人免受極端分子的攻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