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於以賽亞書的中東和平大道
到那日,必有一條從埃及通到亞述的大道;亞述人要進到埃及,埃及人也要進入亞述;埃及人要與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到那日,以色列必與埃及和亞述一起成為地上列國的祝福。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我的子民埃及,我手的工程亞述,我的產業以色列,都是有福的!」(賽19:23-25)
新中東大道
2023年9月22日,聯合國大會第78屆會議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用了一支紅筆,在「新中東」地圖上畫出一條線。他說,這條紅線象徵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以及周邊國家的祝福,它不只拆除了彼此的隔閡,還建立一條和平、興旺的大道(走廊),從亞洲連接阿聯酋(UAE)、沙特阿拉伯、約旦,通達以色列,再到歐洲。
仔細看這張地圖,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巴林、約旦、埃及、蘇丹等,都塗上綠色,卻沒有標示西岸、東耶路撒冷或加薩。地圖一曝光,便遭抨擊為「以色列合法消滅了巴勒斯坦地區」,並痴心妄想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2020年,以色列推動「亞伯拉罕協議」(The Abraham Accords),3年下來非常順利,與4個阿拉伯國家達成和平協定。2023年9月,沙特阿拉伯也受到積極的遊說,簽署協議只待水到渠成。作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沙特阿拉伯一旦接受以色列,象徵整個阿拉伯聯盟,將沒人再願意為巴勒斯坦出頭,即使有國家發聲,影響也是小之又小。
不到一個月——10月7日,以色列南部雷姆(Re'im)舉行「迷幻電音節」,當三千多人沉迷狂歡,哈瑪斯武裝分子毫無預警偷襲,不只造成數百人傷亡,還有數十人被擄。這場突襲,打垮了以色列過去的平順,當初夢想的「新中東」和平興旺大道,也瞬間崩塌,破壞程度還隨着以巴衝突不斷,讓人相信不再有修復的可能。
以賽亞書的大道
以賽亞書19章有一條大道(希伯來文Mesilah,高架路),說到亞述人進到埃及,也使埃及人進入亞述,暢行無阻。然而,以賽亞時代的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一點都不平靜,他們還彼此不合。當時,亞述不斷入侵,迫使以色列向北拉攏亞蘭,猶大則想與埃及結盟,對抗亞述。結果,這些計謀都落空,北國於主前722年遭亞述消滅,不只亡國,10個支派還從此消失。
從這段歷史來看,以賽亞書19章的大道,「以色列必與埃及和亞述一起成為地上列國的祝福」,根本是天方夜譚。
時至今日,亞述、埃及、以色列皆是仇敵,即使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建好「新中東」大道,四面拉攏關係,但辛苦努力一下子便隨哈瑪斯偷襲而瓦解,以巴衝突捲起的驚濤駭浪,更是打擊全球。以色列想靠自己爭取生存,打天下,但四面楚歌,掙扎痛苦可見一斑。
然而,我們相信,上帝對這一切的衝突有不同的看法。以賽亞書19章宣告一個強國(人為)的謀略將被敗壞,神要懲罰埃及,但當埃及人哀求耶和華,他就回轉醫治拯救。「耶和華必被埃及人所認識。在那日,埃及人必認識耶和華,也要獻祭物和供物敬拜他,並向耶和華許願還願。」(賽19:21)。這顯示,極為抗拒上帝的國家/族群,終有一日回心轉意(雖然人數很少)。當他們「到那日」回轉——不認識神的埃及人,跟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以色列便與埃及、亞述,成為列國的祝福。
我們不知道「到那日」是哪一天,但持着以賽亞19:24的應許,我們對中東局勢、衝突,甚至猶太人、阿拉伯人(穆民)歸主,有了新的看法!
宣教士眼中的大道
在中東地區服事的宣教士G與J,認為以賽亞書19章的大道,既是具體又是屬靈的大道。最近她們在中東海灣國家走禱,察覺中東連接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相當完善,可謂四通八達,而阿拉伯世界的大門也正敞開。
「目前中東國家積極建設,開放門戶,歡迎外國人進入工作、投資、旅遊,譬如沙特阿拉伯兩個大型的工程:NEOM、Red Sea Project,便需要各類專業人才加入。教育方面,沙特阿拉伯規定,公立和私立中小學的學生必須學習中文,中文教學者可以把握機會申請,前往執教。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地麥地那,現在也開放給非穆斯林及外國人參觀,我們可以前往認識。」
G與J認為,對中東地區有負擔的弟兄姐妹,應該趁着良機,好好禱告和尋求上帝的心意。「中東局勢變化快速,我們不知道這些門幾時關上。」
近年,中東地區靈風吹拂,穆民信主常有所聞。對此現象,G補充說:「當大量的穆民歸主愛主,會帶來猶太人的嫉妒,末了以色列全家得救。」這也印證了以賽亞書19章大道的預言。
在以色列服事多年的邁克.卡蘭(Michael Kerem, Derech Avraham事工負責人,Isaiah 19 Highway運動的成員之一),數年前受訪時,按「以賽亞書19章的大道」的解釋,簡潔分析了中東局勢及福音的需要。他說,這個大道是一個盼望,顯示上帝對以色列、外邦人以及萬國萬民的應許、心意和祝福。「對於中東,我們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看起。一戰前450年,中東是鄂圖曼帝國,他們以哈里發(穆斯林的領導者)自居。一戰結束,奧圖曼帝國瓦解,在「塞克斯-皮科特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下,領土被劃成現今新的中東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的國界有很多不按族群居住區域劃分。」
卡蘭說的塞克斯-皮科特協議,一直是阿拉伯人心中的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位外交官——英國人馬克.賽克斯和法國人弗朗索瓦.皮科特,用鉛筆就將中東劃分出不同種族和宗教社區的國家。一個世紀過去,中東承受了該協議的後果,今日成了世界上最動盪地區之一。中東許多阿拉伯人也將中東暴力、恐怖事件,如巴勒斯坦的土地問題、伊拉克伊斯蘭國的崛起等,歸咎於此協議。
卡蘭特別指出舊日的亞述,就涵蓋了今日的數個中東國家,而當中有一個被遺忘的無國家族群——庫爾德人(The Kurds),人數超過3,500萬,散居在中東數個國家。「庫爾德人是瑪代人的後裔,聖經多次提到他們,他們也在先知預言的上帝救贖計畫中,幫助復興以色列。」卡蘭提到猶太人第二次被擄,就在瑪代波斯的古列王允許下,回歸故土,應驗了以賽亞書44:28、45:1的記載。
「即使歷史、考古、人種、科學方面有各種討論,但庫爾德人相信自己是瑪代的後裔,他們今天處在的伊拉克(北部)、土耳其(東南部)、伊朗(西北部)和敘利亞(東北部)地區,就是古代亞述所在。」
亞伯拉罕後裔的和解
成群的駱駝必遮蓋你的地,米甸和以法的小駱駝要蓋滿你的國境;示巴的人都必帶着黃金和乳香來到,並且宣揚讚美耶和華的話。基達的羊群都必聚集到你那裡,尼拜約的公羊要供你使用;牠們必獻在我的祭壇上,成為蒙悅納的祭品。我要榮耀我榮耀的殿。(賽60:6-7)
以賽亞書充滿驚人的預言,還包括第60章,提到米甸和以法、示巴、基達、尼拜約。米甸、以法、示巴是基土拉為亞伯拉罕生的子孫(創25:2-4),後裔是阿拉伯各族,而小駱駝更是阿拉伯、西亞獨有的單峰駱駝。基達、尼拜約,則是夏甲為亞伯拉罕生的兒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創25:13),他們「到那日」要帶着禮物朝聖,與神的百姓一同敬拜神。
回望中東,一些地區充滿暴力戰亂,族群衝突,產生龐大的難民潮。另一些地區,因石油而暴富,人們過着窮奢極侈的生活。至於以色列,人民當中有各個派別,猶太世俗派不相信祖宗的上帝,很多人接受無神論,或世俗主義、人道主義,甚至相信其他宗教(佛教、印度教、新紀元運動、神祕主義等等),交神拜鬼。他們不相信上帝保護以色列,他們認為以色列復國,是猶太人自己的努力結果。
但是,當我們讀了以賽亞書,看到上帝的應許,願我們以另一個視角——上帝的視角,積極為中東、以色列禱告。我們願聖靈大大運行,讓這個地區的人快快與我們同享主恩,在主內成為一家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