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基督的使者吗?保罗说,每个在基督裡的,都是祂的使者。
「使者」的希腊文是presbeuomen,是从长老(presbuteros)而来,意思是「老人、年长的 」。
虽然我们不一定都是年长者,但都是基督的使者,负责推动和倡导神国的计画;但我们常把presbeuo的唯一目的放在「上天堂的个人救恩」,这真是保罗所要表达的吗?
保罗的听众是归信弥赛亚的犹太人,他们向来惯于在会堂敬拜,并遵守妥拉的教导。如今,保罗说他们有一个新的角色
使者,是神国的代表,祂受王的差遣,去到别的国度宣告如何成为神国公民,并努力扩展神的国度。
我们都是基督的使者。因此,我们要按神的标准在世上生活,做耶稣会做的事;我们要在行事为人上,作被神治理的象徵性代表。
认识未得之民 每日灵修代祷

我们作基督的使者 ,就好像神借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林后5:20

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 ,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 这事的时候……
太1:19-20
《约翰福音》作者以「太初有道」为开场,对应《创世记》的「起初神」,这是希伯来文的写作手法。而此处也藏了一个对应,你发现了吗?
希腊字「enthumethentos」(思念)含有字根thumos,意思是生气、愤怒。约瑟对马利亚怀孕的消息感到非常生气, 他被辜负了。马利亚是约瑟的’ e z e r kenegdo(他的帮手),正如夏娃是亚当的‘ezerkenegdo。与他同病相怜的亚当,也曾向神埋怨过夏娃。然而,约瑟与亚当不同之处在于:约瑟选择饶恕。
约瑟是个义人,希腊文dikaios不是严格执行律法的义,而是指约瑟本来有权利责怪马利亚,但他选择顾全她的面子,这就是dikaios的义用温柔和怜悯对待那些不可爱且伤害我们的人。

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 耶和华的什麽好处都不缺。
诗34:10
「寻求」的希伯来字vedorshei,包含「很多人的一个连续行动」或「连续不断寻求的众人」的意思。换言之,经文是在表达:寻求神,是某些人的基本行动。
在希伯来世界观中,行动是一项重要元素。跟随耶和华的人,一定会不住地寻求神;反之,没有不住寻求神的,就不是跟随祂的人。
这与被希腊文化主导的西方世界观相差很多。我们很少会论及行动与教义之间的关联,怪不得我们难以明白雅各书裡所说的: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我们总是纠结于如何解决恩典和行为共存的课题。
若你是基督徒,那麽你就一定是一位寻求神的人,会反覆不断地信靠、讚美、祷告……持续与神同行。

耶和华初次 与何西阿说话,对他说:「你去娶淫妇为妻,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因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
何1:2
初次的原文是techillah。这是耶和华「第一次」向何西阿说话,却要求他去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当时,以色列人受迦南的异教之风影响,不只祭拜偶像,甚至充斥着性放荡的文化。神的选民彻底被污染了,因此神呼召先知去,大声疾呼背道的子民回转。
然而,耶和华给何西阿的第一个命令竟是:「你去娶淫妇为妻,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令人大感错愕。何西阿会顺服神这项不合理的命令吗?
是的,何西阿顺服了,因为他与耶和华的关係密切。他相信一切都有神的旨意,他不介意自己的名誉受损。
虽然是初次接受神的差使,但何西阿极有可能早已建立起顺服神的生活型态。这大概就是他为何能够一开始就如此顺服的原因。

这样,亚伯拉罕既恆久忍耐 ,就得了所应许的。
来6:15
一说到亚伯拉罕,你会如何定义他呢?
或许,你会先想到:他是个胆小的人,为了保护自己,而牺牲妻子的丈夫;他是个没耐心的人,等不及神的应许,便与使女夏甲生了以实玛利。然而,《希伯来书》作者却评价他是个「恆久忍耐」之人。
「恆久忍耐」的希腊原文makrothumesas,是从makros(长久)与thumos(暴行、生气和忿怒)而来,意思是「长久受苦」,中文翻译为「恆久忍耐」。
这两个字根将画面改变了,原来「恆久忍耐」包含忍受痛苦、鬱闷、失望、责罚、洩气、忧伤等情绪,并不是平静满足地跪在那裡寻求神,以便能瞭解深邃的属灵真理操练。
亚伯拉罕与我们一样,在挣扎中裡更认识神。他带着痛苦、鬱闷、失望……跌跌撞撞地持续前进,才慢慢地学会如何信靠这位呼召他的神。
「恆久忍耐」是一条辛苦之路,亚伯拉罕最终守到了神的应许。如果我们也踏上「恆久忍耐」之路,终有一天也会得到神的应许的。

那倚靠耶和华、不理会狂傲和偏向虚假之辈的,这人 便为有福!
诗40:4
说到「人」,第一个想到的希伯来字大概会是人类的总称
geber指的是勇士、有能力之人,特别是具备属灵力量的人。只有此等人才晓得如何信靠神,他们的奖赏就是得着从神而来的祝福。
大卫描述具备属灵力量之人的特质是谦卑、不理会狂傲、不偏向虚假之辈。换句话说,他们不只是随口说说「我要信靠神」,而是在一切言语行为上都遵从神的教导。「信靠」不是心裡的感觉,乃是有所行动。
难怪大卫使用geber这一字。当一个人以遵循神的教导而活时,必定会遭受他人的怀疑、嘲笑与攻击。然而,当他拥有如此的属灵勇气坚持下去时,便是无往不胜的勇士。

你们小心,不要在众人面前行你们的义 ,让他们看见;如果这样,就得不到你们天父的赏赐。
太6:1,新译本
如果我们是世上的光和盐,为什麽耶稣要警告门徒:不要故意在别人面前行义呢?让别人看见我们的义行,难道不是为主作见证吗?
中文没有译出希伯来文的惯用语,若我们仔细地去了解惯用语,就能从耶稣的警告中得到更大的亮光。
希伯来动词eleemosunen,包含了整个短语「实行你们的义」,是犹太人的惯用语,意指遵行施捨、祷告和禁食这三项宗教习俗。耶稣不是要门徒别遵行这些要求,而是提醒他们要有正确的动机,不可为了被人称讚而行义。若我们的义行是单单为了荣耀神,动机纯正,那就不必在意别人是否看见了。
祷告、禁食和施捨的目的不是要成为伟大的宗教人物,或享有如明星般的宗教地位,而是期待听见主的称讚:「做得好,你这良善忠心的僕人,快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吧!」
事实上,祷告、禁食和施捨的属灵操练是有助于个人灵命的成长,只是耶稣提醒我们:实行这些义的动机要正确。

他们所以不能信 ……
约12:39
为什麽世人看不见那位爱他们的神?
相信在你我身边,一定有一些朋友是很好的人,热心行善,道德高尚,可是却不信耶稣。或许他们不是无神论者,认同有一位神存在,但仍不肯相信和接受基督信仰。
「信」的希腊文pistis,有「赢过来」或「说服」的意思。这一动词在约翰福音中,总共出现92次。「信」并非只是宗教信条;随着「信」,必然产生一个彻底改变的人生。
主耶稣的跟随者不是按世界最高标准行事,而是遵守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准则
你是这样「相信」吗?还是仍看重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对于只要「宗教」,不要「相信」的人来说,pistis是个可怕的字,为这缘故他们不能信。

为义受逼迫 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太5:10
《马太福音》虽然是用希腊文书写,但其观念属于希伯来式,因为作者马太是希伯来人。若以希伯来文的角度看「有福的」(’esher),意思是「有福的状态」,而不是在说蒙神赐福。换句话说,「八福」不是在教导我们如何蒙神赐福,而是在描述那些正在享受天上福分之人的状态。
「迫害」的希腊文是dioko,是从希伯来动词radaph翻译过来的,有「追赶」之意。由此可见,那些正在追赶义的人,正处在「有福的状态」,所以耶稣说天国是他们的。
这节经文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因为他们,(所以)有天国」。若我们用完美的希伯来说法, 那就是「追求天国,就会带来天国」。也可以说,天国的存在是因为有那些追求义的人。
但愿,我们也成为把天国实现在地上的人。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捨己 ,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9:23
如何做才算「捨己」呢?是放弃自己的喜好吗?还是拒绝不良行为,比如说谎、欺骗、偷窃,或其他的道德问题?
「捨己」的希腊文是arnesasthoheauton,有「拒绝、否定自己」的意思。这一字的希伯来文是kahash。
Kahash曾出现在《创世记》第十八章。当撒拉听见主的使者预言她将怀孕生子时,她在心底偷笑,并「否认」自己的不信。
Kahash,就是否认神的真理,相信自己才是真理。
蛇引诱夏娃,暗示她有「权」自己决定善恶。于是,夏娃吃下善恶果,这意味着她的生命不再是神说了算,她要越权,自己作王,这是发生在伊甸园的「否认」事件。
耶稣所说的「捨己」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向我止住 你的慈悲!愿你的慈爱和诚实常常保佑我!
诗40:11
大卫是一位合神心意的人,从他对神的呼喊、悔改、喜悦、坦率便可感受到那份极为深厚的感情。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境遇,也要和大卫一起向神呼喊:「主啊,我爱祢!不要离开我!」
希伯来文kala,意思是「止住、拦阻、关闭、扣留」。大卫向神发出哀伤的呼求:「不要丢弃我,不要止住祢的恩典,不要转身不理我。」
生活沉重无比、行了后悔之事,我们应该学习大卫,转向神吧!即使情绪早已瘫痪,但神认识我,祂渴望安慰我、扶起我、擦干我所有的眼泪。
神最想做的是

我不但与你们立这约, 起这誓, 凡与我们一同站在耶和华—— 我们神面前的,并今日不在我们这裡的人 ,我也与他们立这约,起这誓。
申29:14-15
摩西所传递的约是永远的,给那些当日站在他面前的人,也包括当时不在他面前的人。「不在这裡的人」,希伯来文是eynenoo poeemanoo。在希伯来思想中,所有世代的以色列人都在席。
这与希腊思想非常不同。我们的文化是看「此时此地」为现实,但希伯来文化的「现在」是不会与过去切断
当摩西和百姓站在西奈山发誓要「听从」神时,他们的誓言也代表了后面所有世代的以色列人。神的应许永远坚立;神百姓对神的义务也永远坚立。
虽然我们没有与摩西一同站在那裡,但神看我们为「不在这裡的人」。希伯来思想侧重群体的连贯性,不像西方强调独立的个体。作为跟随基督之人,我们不能忽视圣约对先祖的要求。
神将圣约延续给我们所有人,包括eynenoo po eemanoo(当日没有站在那裡的人)。立约的神要求我们跟随祂,并因祂的应许而欢喜。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 你的地去。」
创12:1
指示ra’ah,意思是「用眼睛看到的」。亚伯兰确实亲眼看到那块地,可是他一生并未拥有那块地,这段话启示我们一项深奥的属灵真理
世界引诱我们相信:「生命可以在今生和此地得到满足。」「今生若没有达成一个目的,人生就不完美。」我们总把焦点放在今生寻找满足。
如果你对死亡有所觉察,那你的人生目标将会如何改变呢?如果你听见神的应许,那你还会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忧虑吗?
神让亚伯兰亲眼看见,但神让他看到的,今天仍未实现。你呢?你也亲眼看见了吗?神也如此指示你吗?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 ,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提后2:22
这句短语的希腊文原文是t asneoterikas epithumias;前面有个定冠词,更准确的翻译为「那些年轻人的私欲」。什麽是「那些年轻人的私欲」?
或许,我们会先想到性的欲望,这是年轻人经常不可遏止的冲动。其次,想要拥有更多,也是年轻时的一种渴望。然而,只有当人生阅历多一些时,才会发现:得到更多的东西,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束缚。
除此之外,年轻人时常误以为,靠自己可以摆平所有的事;不尊重长辈的智慧,更不倚靠神。直到面对突发意外、健康问题或衰老时,他们才意识到生命何等脆弱。
保罗提供逃避私欲的方法是

他对我说:「人子啊,我差你往悖逆 的国民以色列人那裡去。他们是悖逆我的, 他们和他们的列祖违背我,直到今日。」
结2:3
我们一般把「悖逆」的希伯来字pasha’译成「反叛、反抗、犯罪」,但这字的形象远比你想的更具体:「满口的牙齿抵挡神,是极度愤怒和蔑视的悖逆」。
在希伯来文中,关于态度的描述多半会用体态来表现,比如面孔、手、脚、头皆可流露出人内心的态度和情绪。希伯来人很关注一个人的实际表现;因为他们认为,品格是可以从他的表情和行动来解读。悖逆神之人能从他的脸部看出来,同样也反映出他内裡的灵性状况。
照照镜子,仔细看看自己的脸,是充满着焦虑、担心或压力吗?还是充满着服事神的喜乐、安慰以及怜悯?你的身体语言是目中无人、拒人于千里之外,还是流露出欢喜迎人的姿态?
人的生命状态是写在脸上的,不管你怎麽藏都藏不住。

你们白白地 得来,也要白白地 捨去。
太10:8
希腊字dorean,强调的是「施捨的人和他的恩惠」;但耶稣的思考模式来自希伯来观念。
希伯来字hinnam,意思是「不用花钱、不配得到、没有理由的」,表明无人有能力去积攒自己的财物,世上所有事物都是神白白交给我们管理,包括生命。
世界的运作是建立在义务、债务和奖赏的基础上,神的系统则是建立在「免费礼物」的根基上。照理,我们应该都会选择「免费礼物」,然而在现实中,当世界向我们提供贷款方桉,要人努力与之交换好处时,我们却选择了它。因为贷款方桉是如此诱人,我可以自己决定生活的一切,我爱怎麽做就怎麽做。
当我视金钱为人生价值时,等于是离开了神的国度。耶稣说:「白白得来,也要白白地捨去。」明白这道理会使你得自由。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
创12:1
希伯来文用了一个特别的动词halak
多少人肯回应这样的呼召呢?我们大概会说:「主啊!这裡能让我更有效地服事祢,我在这裡认识很多人。」或是带着抱怨的语气说:「主啊!我在这裡已经花了许多心血。」又或是以怀疑的态度说:「神,祢怎麽会要我离开家人呢?」
我们总是想拥有一个可以掌控的未来,然而神并不是如此行事。亚伯兰如何回应神呢?他缓慢地学会了如何信靠拣选他的神。今日,你我都是他的后裔之一。
但愿,你我都是神忠心的跟随者。

尼希米对他们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 是你们的力量。」
尼8:10
喜乐,圣经多处使用simchah,但本节所用的是chedvah。chedvah只在圣经出现两次,且都直接与耶和华有关。
Simchah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和行动;chedvah则是单单属于神。换言之,本节经文是在说:我们的力量乃是来自神的喜乐。
Chedvah的字母图形是一幅「看哪,篱笆上的一道门」的图画。原来,「耶和华的喜乐」是我们可以进到祂那裡,祂为「我们能够近前来,与祂相交」而喜乐。
那人类内心最深处的喜乐是什麽呢?就是来自于神的礼物
如今,神邀请我们来与祂一同共舞、拍手和欢呼:「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

耶和华初次与何西阿说话。耶和华 对他说 :「你去娶淫妇为妻, 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因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
何1:2
何西阿是如何分辨出神的声音?答桉就藏在字句中。
希伯来短语t e c h i l a t ( 初次)diber-YWHW be-hoshea(耶和华向何西阿说)是一项已完成的行动。动词的词格是Piel,属于加强式,意思是「耶和华已经大力宣告,祂要彰显的旨意已经达成」。
神所说的话,表明祂的位格属性。Diber-YHWH不仅仅是神所说的话,还包括神本身。
现在我们可以稍微明白,为什麽何西阿仍顺服神要他去做不合理之事;因为他不只得到耶和华的「话」,他是站在说话的神面前,这位神向何西阿显明祂自己,确认了信息的真实性。
神说话不是只发出一串词彙,而是会带来有果效的行动。因此,我们也当如此,听见了就要服从,并且必须有所行动。
何西阿是犹太人,他认识说话的神,也知道神话语的能力,所以他会听从神的指示去行。但愿我们也像何西阿一样,晓得把神的话语和我们的行动连结起来。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 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麽才可以承受永生?」
路10:25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今天,我们就从第一世纪犹太听众的视角,重新理解这段经文所带给我们的教导。
原文有个字va-heni
当耶稣在教导时, 拉比一般是坐着,门徒则围坐在脚前,位置比教师低。在一个处处用动词来表述现实情景的文化中,这样的身体姿势表示对教导者的敬重。因此,当这位律法师「站起来」并说「看哪」,是个相当有意涵的动作
平时,我们来到主面前祷告时,会不会也是「站起来」并说「vaheni」呢?也许你会立即反驳:「当然不会!」但是,当我们要求神解释祂的目的、抱怨神不公平、希望神满足我们一切需要时,岂不就像这位律法师吗?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 ,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罗14:23
保罗所理解的信心, 包括顺服
简而言之,没有所谓「仅只在思想上认同」的信心。希腊文化把认知理解、命题式的教义宣告为信心,但希伯来式的信心是
想当然,这条崭新之路可能坑坑洼洼的,不好走。路途上,我们会疲劳、困惑、甚至作出错误的决定。然而,无论过程如何,这条路就是一生只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改往其他方向就是罪。
无论当代的文化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只要在顺服主的旨意上妥协,就是背离信心。
想一想,你在什麽事上妥协于当代的文化价值观?是理性主义?物质主义?还是功利主义?请记住,任何妥协,亦或是折衷之法,都是罪。

世人哪, 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 。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麽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弥6:8
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是:「神对我的要求是什麽?」
这项课题的答桉就在《弥迦书》
我们总是在关心:「你得救了没有?」「你是否该受洗了?」「妇女该作牧师吗?」「地狱是真实的地方吗?」
然而,神的要求是:「秉行公义,好施怜悯,谦卑地与我同行。」
「何为善」,在希伯来语中并不是问句,而是宣告:higid lekhama-tov,较贴切的翻译为「你已经被告知什麽是善」。
经文所说的「善」,并不是希腊思想中的真理、良善、美丽,真善美存在于永恆的天上;而是神要求在此时此刻
我想,你我都还有很多善工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