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

S M T W T F S
< 3月   5月 >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14月

读经范围:太1

雅各生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

(太1:16)

从家谱来看,亚伯拉罕到约瑟这一代的传承,受拣选的并不是一整个家庭,而是神从中选出一个个合他心意的人。最终,约瑟因娶了马利亚,成为弥赛亚降生计划的一部分。

每一位被拣选的人,都有责任珍惜自己的身分,行出神喜悦的事,以延续神救赎计划的祝福。

因此,即便身为大卫家的一员,若不专心听从和回应神,也无法体会和参与神宝贵的计划,最终仅仅是名列其中罢了。

你我这被拣选的人,也当这样看重自己的身分啊!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24月

读经范围:太2

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麽时候出现的……

(太2:7)

过去我们或许误会了那些希律请教过的文士,以为他们也知道博士来访的事,看来希律可能刻意隐瞒这消息,让文士们以为希律只是询问他们关于经典的事。他们骄傲地向希律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却不知天上星象的异兆。

然而,既然他们了解旧约经典的预言,知道弥赛亚将在伯利恆诞生,那麽更早的时候,当基督降生在伯利恆的那一夜,牧羊人经历天使报信的骚动,他们却未曾注意呢?

愿我们不像文士,仅仅成为学者研究经典,而是要成为真正寻求并跟随神的人。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34月

读经范围:太3:4-11

(魔鬼)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太4:09)

魔鬼引诱耶稣,只要俯伏拜牠,就能「得到一切」。但如果这「一切」必须以屈服于魔鬼为代价,那麽这种「一切」还有什麽价值呢?

崇拜魔鬼或许可以换取世上短暂的荣华,却也意味着将生命交给牠掌控,失去真正的自由。相反地,选择敬拜上主,祂赐予我们永恆的生命与真正的自由。如果能看清两者的结局,就会明白魔鬼所说的「得到一切」,不过是披着诱惑外衣的美丽枷锁。

眼前的得失,永远不会比我们的生命重要。现在,你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吗?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44月

读经范围:太4:12-5:16

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

(太4:25)

耶稣以神奇的医治大能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群众聚集。然而,在众人期盼他施行更多神蹟时,耶稣却选择在山上教导「退让、谦和、持守、和平和正义」的福气,透过登山宝训,呼召跟随祂的人在世上活出「光和盐」的生命。

或许,这些跟随耶稣的群众和门徒心裡会嘀咕:「他什麽时候才会开始医治大会呢?」甚至暗自猜测,耶稣先讲这些道理,是不是为了储备足够的医治力量呢?

然而,耶稣要的是真心渴慕祂生命之道的人,而不是只因祂的能力而来的人。想想跟随耶稣的你我,又为着什麽而来呢?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54月

读经范围:太5:17-7:12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麽量器量给你们。

(太7:2)

耶稣讲述律法、主祷文和信心的教导中,特别夹着这段「不要论断人」的提醒,似乎指出真正的关键在于——检视自己。

当我们以耶稣的教导来省察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在神的义面前有多麽不足,并深感需要主的恩典。也许我们还没检查完毕,就已经迫切盼望神以更完全的怜悯来对待我们,因为我们往往对自己宽容,距离耶稣所教导的完全之道相去甚远。

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与其论断他人,不如先谦卑审视自己,以活出更贴近主心意的生命。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64月

读经范围:太7:13-29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太7:21)

当时人们似乎热衷于大声呼喊主名或过刻苦的生活,认为这是通往天国的修炼法。然而,耶稣引用「进窄门」和「看果子」的比喻提醒众人,真正通向天国的,不是表面的宗教行为,而是内心深处的顺服与实践。

这并不是否定「因信称义」,而是强调真正的信心,是生活处处都认定神的主权。当我们按照主的心意行事待人时,每一件事都是神圣的事奉了。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74月

读经范围:太8

门徒来叫醒了他,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

(太8:25)

门徒跟随耶稣,目睹祂一句话就能使病人得医治的能力。因此,当船在风浪中摇晃,生命危在旦夕时,他们选择呼求耶稣,这本是正确的反应。然而,耶稣却称他们「小信的人」,是否意味着他们的信心还不够深?

也许,门徒正是没有完全理解耶稣的身分,而显得信心「小」。他们将耶稣看为拯救他们脱离危险的「超人」,却未意识到他是掌管风浪、拥有天上地下权柄的君王。与此相比,百夫长的信心则显得格外纯粹和深刻,他明白耶稣不是普通人,认为耶稣不需要亲临,他一句话就足以医治僕人。

我们的信心有否过于局限,以至没看到耶稣是主宰一切的全能者?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84月

读经范围:太9

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太9:36)

耶稣看到群众的时候,祂的心被怜悯充满,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这些人有身体患病、需要医治的人,也有生命失去方向的罪人,更有表面遵守律法但内心缺乏爱的法利赛人。耶稣不仅注意到人们的外在痛苦,也洞察他们内心的空虚和迷失。

正是这份属天的爱和怜悯,让耶稣甘愿从天而降,亲身走进我们的痛苦之中。耶稣的怜悯唤醒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察觉内在的贫乏,也让我们明白,唯有回到创造主的怀抱,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和满足。

愿领受上主恩典怜悯的我们,被主的爱激励,去到困苦流离者的身边,使他们得见主的恩典与怜悯。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94月

读经范围:太10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太10:5-6)

耶稣最初差遣十二门徒时,指示他们先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传福音,不要走向外邦人或撒马利亚人。在背景相似的群体中传福音,有共同的信仰传承,比较容易建立共鸣,对门徒来说是一个训练。这段初期的服事经历,使门徒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人分享福音。

然而,耶稣的使命并不局限于此。当他复活后,赋予门徒大使命,命令他们走向万民,将福音传遍世界。这是一个更广阔的呼召,表明神的救恩不仅给以色列人,也是给全人类的恩典。传福音的范围从起初的以色列延伸至地极,彰显神普世的爱。

耶稣的差遣今日依然在我们身上。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家人、朋友开始,逐步把神的爱传达出去,直到接触到更广大的群体,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听闻救恩的信息,并经历主的爱与真理。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04月

读经范围:太11

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太11:19)

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为了天国,约翰呼召人们悔改,耶稣则强调信心,两者都指向同一目标:真诚悔改并真实信靠神。然而,当时的宗教师偏离了这简单而真挚的要求,曲解了进入天国的方式。他们不仅以宗教规条来替代核心信仰,甚至以苛刻的标准批评耶稣和施洗约翰。

因此,耶稣强调智慧的真正标准不是吃与不吃的规矩,而是生命的果子。真正的信仰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结出悔改与信靠的果实。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14月

读经范围:太12:1-37

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

(太12:28)

如果耶稣的赶鬼与法利赛人的门徒赶鬼,都是为困苦者带来完全的恢复和喜乐,为何法利赛人指责耶稣是靠鬼王赶鬼?若他们的赶鬼来自神,那麽耶稣的能力又何尝不是?

他们的论断显示内心的敌意与偏见。他们的心刚硬,不愿承认耶稣的权柄来自神,反而用不实的指控来否认祂的工作,这样的态度反映出他们抗拒真理的本质。耶稣提醒他们,口中所说的,正是内心所想的表现,这些话语将成为受审判的证据。

人的内心若充满恶念,就会反映在言语和行为中,这是无法掩盖的。愿我们藉此反思,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不让黑暗影响我们与神的关係。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24月

读经范围:太12:38-13:23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太13:16-17)

耶稣指出门徒的眼睛和耳朵是有福的,因为他们亲眼见证耶稣的教导和神蹟,直接聆听真理的宣讲,亲身经历应许的成就。对比之下,过去的义人和先知宣讲,只能凭信心坚持期盼到最后。因此,这句话对门徒有种警告的意味:不要只享受「看见」和「听见」的福分,更要付诸实行,活出所听到的真理。

同样地,我们今日领受神的话语,不能只停留在听道上,更要让行道的福充满在生命中。让听见与行动,成为我们生命的双重祝福。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34月

读经范围:太13:24-58

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裡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太13:52)

耶稣在前面一连串讲了多个比喻,包括种子的成长、珍珠的价值和捕鱼的选择,都是让人明白要「留好去坏」。然而,最后加上这句话,却把人弄煳涂了。

文士拥有丰富的知识,这些不都是好东西吗?

这句话或许提醒我们,即便文士拥有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若不能在神的光照中被筛选和转化,就无法成为有永恆价值的天国宝藏。知识本身不是最终的目标,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活出这些真理,让天国的价值不仅存于思想,更体现在每一个行为和选择。

身为天国子民,我们也要将知识转化为生命的见证。这样,我们所学的、所理解的,才能真正带来永恆的价值,并彰显神的国度。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44月

读经范围:太14

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

(太14:32-33)

在一场风暴起落之间,门徒起初以为在海面上行走的是鬼怪,最后才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

这场风暴使门徒更深认识耶稣。从认为祂仅是老师或先知,到开始相信祂是神差派的神人。然而,对「神的儿子」的完全理解,始终还在逐渐探索中。

今天,我们借着圣经的启示,得以清晰认识耶稣的真实身分,但真正的信心,依然需要我们在生活的风浪中,选择一步步跟随祂、信靠祂,才能认识真正的耶稣。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54月

读经范围:太15:1-31

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他们把人的规条当作教义教导人;他们拜我也是枉然。

(太15:8-9)

耶稣引用的是以赛亚书:「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一语道破这些人的心态。他们从外在的仪式和规条入手,却忽视神律法背后的原意。从吃饭忘了洗手,到硬性规定奉献,都偏离了神所定的真正目的。

当耶稣与外族妇人交谈时,这位犹太人看不起的外邦妇人,却显示出更真诚的信心与敬畏。她的心态和态度,远超过许多自以为是的犹太人,这让我们反思,今天我们是否也会因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心的真正敬畏?无论是传统崇拜,还是现代的活泼敬拜,我们是否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陶醉于歌声与时间的长短,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我们的心是否真正对准神的心意?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64月

读经范围:太15:32-16:28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太16:24)

十字架,在世人眼中是刑罚,却是主展现的极致之爱——祂放下高天的荣华,背负起世人的罪恶。主呼召我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意味着我们必须放下自我、捨弃私欲,并面对信仰中的挑战。然而,捨己并不是失去,唯有捨掉自我时,我们才能体会主复活的力量,与更丰盛自由的生命。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74月

读经范围:太17

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裡。

(太17:8)

当天父宣告要门徒「听他爱子」时,摩西和以利亚便退开消失了,让门徒专注于向耶稣下拜。摩西和以利亚固然是值得尊敬,但他们不是应当敬拜的对象。

即便围绕耶稣的云彩消散,但祂仍是神的儿子。耶稣为了使我们亲近祂,甘愿降卑成为人。这位道成肉身的主,才是我们唯一应当敬拜的对象!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84月

读经范围:太18

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太18:32-33)

在基督裡的饶恕,源于深刻体悟神的恩典。耶稣曾呼召税吏马太,医治外邦迦南妇人的女儿,也释放被鬼附的格拉森人。儘管有些人看似「不可接纳」,耶稣仍向他们施怜悯和恩典。

主人质问恶僕,似乎也在反问我们:「为何抓住别人的过错不放,忘记自己所蒙的恩典呢?」因为我们也领受了主无条件的赦免。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94月

读经范围:太19

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太19:20)

少年人看似遵守了所有的律法,然而耶稣指出最关键的「缺少」,让他引以为傲的成就,瞬间显得微不足道。耶稣使他看见心中最爱的事物,是无法割捨的财富。我们常常安于外表的成就与行为,以为只要做对事情、满足宗教要求,就能得到神的喜悦与赏赐。其实神看重的,是我们对祂的单纯爱慕与渴望。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04月

读经范围:太20

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

(太20:34)

如果我们是刚重见光明的瞎子,有许多事情想做,我们会选择优先跟随治好我们的医生吗?耶稣医治了许多病人,但并非每个人都选择跟随祂。然而这个瞎子被耶稣拯救后,体会到主的美善,便明白世界再美好,也无法与主的宝贵相比。今天,我们有许多想做的事,我们会优先选择跟从主吗?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14月

读经范围:太21

在殿裡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就甚恼怒。

(太21:14-15)

祭司长和文士怒不可遏,不是因耶稣治好瘸子和瞎子,而是孩子们讚美耶稣:「和散那归于大卫之子。」耶稣竟没有制止,默许了自己是大卫的后裔,是弥赛亚。愤怒让人忽视了:这些神蹟正应验了他们所熟知的弥赛亚预言。

当我们为神发怒时,是否也应停下来反思:这份愤怒来自神的公义,还是源于自己的偏见或无法接受?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24月

读经范围:太22

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

(太22:30)

耶稣回答撒督该人的话,指出复活后的生命不再受地上关係的限制,不需要透过婚姻,来证明彼此的连结或价值。在神面前,我们所有的需要、爱与关係的意义,都将完全得到满足。或许,这正是天国永恆爱的丰盛,超越了我们当前的理解。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34月

读经范围:太23

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太23:3)

耶稣不仅批评当时的宗教领袖,也警诫我们的信仰生活。当教会的崇拜将「听讲道」变成焦点时,我们可能会忽略「众人聚集」的意义。神喜悦的敬拜,是我们因顺服祂而聚集,一起颂讚、领受祂的话语,在主裡彼此分享。当被主连结的生命聚集在一起,才是尊荣神的敬拜。此外,听道固然重要,但行道才会带来生命的改变。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44月

读经范围:太24:1-31

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看哪,我预先告诉你们了。

(太24:24-25)

耶稣基督已提前警示,但我们为何仍会被迷惑?关键在于我们的分辨能力。我们往往透过一个人的决策,观察他是否为金钱不择手段,还是坚守道德原则,无惧损失。对于假基督和假先知,我们也该留心分辨。他们或许能显大神蹟、大奇事,但我们不该被表象迷惑,而应留意他们的生活、决策是否反映出敬畏神的态度。主的警告提醒我们,要谨守对神的信心和警醒的分辨力,才不致被迷惑。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54月

读经范围:太24:32-25:30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僕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太25:14)

这些比喻的「天国」,可理解为天国的道理。像富有的主人将财产交给僕人管理,神也将天国的真理和责任託付给我们。神将教训和救恩的道理交託给我们,并非只为我们个人领受,而是要我们用心培育、实践并传递。当我们忠心地将天国的教训付诸行动,周围的人也会因为我们的生命见证,体验到主的道带来的丰盛与祝福。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64月

读经范围:太25:31-26:13

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

(太26:12)

这妇人将自己最珍贵的香膏全数倾倒在耶稣身上,不仅是她的奉献,更是她满怀的爱与感恩。她的行为虽然看似冲动且冒失,甚至让耶稣身上满是香膏的痕迹,但这正是她不想错过任何表达爱的机会。她或许担心若稍微犹豫,会被在场的人拦阻,或担心自己会少倒一点香膏,因此她选择毫不保留地倒在耶稣的头上。她在这一刻抓住机会,将一切献给耶稣,希望在耶稣安葬前,以最真诚的心意表达她的爱。

我们有时会找藉口拖延回应主的爱,却往往忽略了机会并不常有。真正的爱,应该是在合适的时刻毫不犹豫地付出,而非等待太久,错过了最珍贵的时机。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74月

读经范围:太26:14-56

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

(太26:48)

这场逮捕行动背后的真正主使者并未现身,犹大成为唯一的指引者,借着暗号帮助他们确定谁是耶稣,以免抓错人。既然连逮捕耶稣的人都无法认出耶稣的容貌,又怎麽知道耶稣犯了什麽罪呢?

我们无法确知犹大出卖耶稣的真实动机,但耶稣却一清二楚。他明白,这些人只是奉命行事,并非真正的主谋。耶稣也深知犹大的心意,为他的选择感到惋惜。然而,这一切都在神的救赎计划之中,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成就神的旨意。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84月

读经范围:太26:57-27:2

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

(太26:74)

彼得目睹耶稣受尽痛苦与凌辱后,惊恐之下否认了自己与祂的关係。耶稣被侮辱、唾弃,甚至遭受暴力,让彼得感到极度害怕。他原以为耶稣会在此刻彰显弥赛亚的荣耀,引领大家走向胜利,但耶稣选择了沉默,这与彼得心中对得胜弥赛亚的期待大相径庭。

然而,当鸡鸣声响起,彼得的良知被唤醒了,这声音也提醒我们:耶稣基督既是荣耀的君王,也是为担当我们罪孽而降世的羔羊。祂的荣耀与得胜,不在于征服,而在于牺牲与顺服。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94月

读经范围:太27

他倚靠神,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神的儿子。」

(太27:43)

当耶稣被指控妄称神的名时,众人讥笑并挑衅地要求祂用神蹟证明自己是神的儿子,这其实是对神的试探。他们希望耶稣在受苦和被羞辱之际,以显赫的方式显示祂的神性。然而,耶稣并没有顺从这种要求,而是选择按着天父的计划和对人类的怜悯行事。

耶稣并非不愿意接受神的拯救,而是祂深知这一切都是神救赎计划的一部分。为了成全神的旨意,祂选择顺服。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坚持,正是祂倚靠神的最佳证明。

真正的倚靠神,不是要求神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而是顺服于祂的心意和时间,按照祂的计划而行。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304月

读经范围:太28

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

(太28:17)

使徒们见到复活的耶稣后向祂敬拜,但仍有人心中存有疑惑。这疑惑并非完全的不信,而是理智上有一些难以立即理解复活之事。然而,即便信心尚未完全,只要愿意来到耶稣面前,这份疑惑反而成为他们更深认识耶稣神性的契机。

接着,耶稣向他们宣告自己拥有天上地下的权柄,并赐下大使命。在实践这使命的过程中,门徒将逐渐加深认识耶稣的主权与同在。信心不必等待所有的疑惑解开,而是带着敬拜与顺服的心,去亲身经历耶稣在生命中的真实。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