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那些电影告诉我的事

1-30 作者

从电影认识印度
当我们要认识未得之民、文化差异或社会议题时,相比于学术论文或新闻报导的艰涩和严肃,看电影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电影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轻鬆、容易的媒介,它用影像与声音说故事,让我们在短短一两个小时内,穿梭到另一个文化空间,甚至深刻体验角色的情感和生命历程。
《德里罪桉》以令人窒息的写实手法,揭露了2012年震惊全球的德里公车轮姦桉,赤裸裸地展现印度女性面临的暴力与压迫。相较之下,《护垫侠》则以较为轻鬆的调性,讲述一位丈夫如何为妻子争取使用卫生棉的权利,展现了印度农村地区女性的生理健康议题,及打破文化禁忌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
除了印度女性议题,你也不能错过这部宪法条文作为片名的《印度宪法第15条》。这部电影让人看见,光靠法律无法瓦解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它纠缠印度至今,深深影响了社会对达利特族群(Dalit)的排挤和歧视,也揭露了警政与政治体制中的结构性罪恶。
《三个傻瓜》以幽默诙谐的调性,揭露了无数印度学子在名校迷思的游戏规则裡,失去自己、失去人生方向,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剧,对印度教育制度提出尖锐而深刻的批判。
电影之外的盼望
对基督徒来说,看电影的终点不只是娱乐。当我们跟着导演的镜头,看见印度社会的破碎、挣扎与不义,心裡必定发出探问:福音,可以给这样的社会带来什麽样的答桉?
当耶稣道成肉身,进入世界,祂不依从主流文化,祂为受压迫者伸冤,祂亲近「低人一等」的女性和痲疯病人,祂划破犹太社会的613条游戏规则,给法利赛人带来不安,同时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我们深信,在今天,耶稣也要走进印度社会,与社会边缘的人同席,宣告上帝的爱不分阶级。
本期宣教日引为你精选15部印度电影,从不同视角切入,带你认识这个複杂又多元的国度。邀请你空出一个週末,挑选几部片单上的电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