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火焰、新月、十字架

1-31 作者
伊朗民族的骄傲

波斯帝国
首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位波斯君王建立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居鲁士大帝不仅是军事天才,他留下的「居鲁士圆筒」(Cyrus Cylinder),记载了对被征服民族的宽容政策,被联合国视为人类第一部人权宣言。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后,释放犹太人返乡,他的名字记录在圣经的以斯拉记。
萨珊王朝
古代科学与艺术明灯
- 当罗马帝国分裂、欧洲逐渐步入黑暗时代,萨珊王朝却成为世界文明的明灯。伊朗西部的贡德沙布尔(Gundeshapur)医学院,宛如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来自中国、印度、罗马和希腊的学者,在此交流医学和科学知识。
- 萨珊王朝的拱顶与圆顶建筑技术,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建筑风格。当你欣赏中东那些美丽的圆顶建筑时,别忘了——这一切始于伊朗人的创意!


诗人与星空解读者
- 费尔多西(Ferdowsi)所写的《王书》(Shahnameh),是长达5万行的超级史诗,记录波斯远古神话与四千年历史,是伊朗人被阿拉伯人征服后,保存自身文化的精神堡垒。
- 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不仅写得一手好诗,他发明的曆法比西曆更精确。
医生与女数学家
- 欧洲中世纪的医生们,研读的正是伊朗「医学王子」伊本˙西那(Avicenna)的《医学典范》——被欧洲医学院作为教科书,使用了数百年。
- 已故的米尔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是首位获得「菲尔兹奖」(号称数学界诺贝尔)的女性数学家。


伊朗生活篇
各大博主眼中的伊朗
提起伊朗,许多人会想到黑鸦鸦的罩袍、拥有恐怖核武的国度,但是各大部落客旅行伊朗的近距离接触,彻底颠覆了小编贫瘠的想像力!
装迷路就被带回家
伊朗自从被贴上「美国敌人」的标籤后,西方国家都不怎麽和他们玩,伊朗人要出国异常困难,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认识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于是把外国旅人请到家裡来作客,成为他们曲线救球的好办法!
许多博主对这个「谣言」的体验是——「真的!问个路就会被邀去家裡喝茶!」「一个月旅行下来,三不五时被带回家吃饭喝茶。」
嫁给伊朗人的作家琳妮克(Jennifer Klinec),就自曝伊朗妇女教她的妙招:「只管去市集装作迷路的样子,自然会有人带妳回家。」热情好客的伊朗人,是不是太可爱了呀!
博主交友撇步:伊朗最夯的通讯软体是Telegram,想跟伊朗人交朋友,快笔记下来。
「地球图辑队」:看见不一样的伊朗
为你读诗
小编的同事艾莉儿提到的「男友条件」之一,就是要为她读诗,小编忽然觉得……伊朗人好合适!伊朗媳妇琳妮克说,伊朗国家诗人哈菲兹(Hafez)和菲尔多西(Ferdowsi)的诗句,深入人心,情侣约会散步,会念喜欢的诗篇给对方听。庆祝波斯新年诺鲁兹节(Nowruz)时,伊朗人也会在春日草地上读《王书》的诗句。完全跌碎我们以为伊朗人只会诵读古兰经的想像!

庆祝诺鲁兹节的七喜桌(摆放7个开头是S的物品)
我们曾经是密友
1979年前,伊朗与美国,可不是如今互称「大撒旦」、「邪恶轴心」的破裂关係。
他们向彼此走近,始于1950年代初期,伊朗试图挣脱英国公司箝制,推动石油业国有化。英美担忧伊朗的反抗,将成为其他中东产油国的榜样,便策画了军事政变,扶植亲美的礼萨•巴列维国王上台。
美国石油公司得到的奖赏,是伊朗石油40%的控制权。日后,美国追上了英国势力,和伊朗成为亲密的中东盟友。那时,伊朗哼着美国的歌,换上时髦西装,美式生活在德黑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亲密朋友的影子无处不在。
美苏冷战棋盘上,伊朗成了美国防堵苏联的西亚屏障。美国提供援助和贩售军武,将伊朗打造成区域内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这份友谊的代价,是伊朗人民逐渐厌倦国家命运被外国干预,不满民生经济被军事开支挤压。
友情的决裂点
经济与反美情绪,将愤怒的伊朗人推向街头,引燃了推翻亲美政府、改朝换代的「伊朗革命」导火线。
那一年是1979年,世界发生三件大事: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成为圣战士与美国军火奔赴支援的战场;麦加大清真寺,被保守派信徒持枪占领,抗议政府宽容西方与什叶派,促使沙特回到基本教义派的怀抱;伊朗革命的风暴驱走亲美国王,让什叶派教士霍梅尼意外掌握权力方向盘,带伊朗驶向政教合一。
这一年的多事之秋,牵动深远。伊朗跟沙特宗教派系对立形同水火,彼此竞逐伊斯兰世界的带头大哥地位。伊朗与美国的关係更被深渊隔开——伊朗学生不满美国庇护巴列维,闯入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挟持五十多名外交官,美国震怒之下,首次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此后,伊朗单飞独行,美国转身为阿富汗撑伞。两个朋友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死结
两伊战争期间(1980-1988),美国支持伊拉克,站到了伊朗的对面。这对昔日旧友在战场上杀得难分难解,甚至海珊对伊朗动用化学武器,美国的沉默犹如利刃,令伊朗至今难忘。
美国制裁的双重标准,也让伊朗难以服气:美国默许盟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坐拥核武;并为了维护盟友沙特与以色列,而削弱伊朗的区域影响力,使其背负恐怖国家标籤。
数十年来,美国的经济制裁不断升级。儘管伊朗曾出现温和改革派的领袖,盘活了与西方的死结,争取放宽制裁,但数度终结于美国的强势总统。2018年,美国突然从伊朗与六大强国的核协议中抽身而去,重新祭出严厉制裁,令伊朗石油出口几近归零,民生困顿。路透社指出,伊朗随即在隔年加速核子发展。
观察日益刁鑽的制裁条件,任教于伊朗马讚达兰大学经济系的札赫拉(Zahra Karim)感叹:「这不只是惩罚伊朗,而是在惩罚伊朗人民。」
谁能转圜?
截稿之际,川普再度挥舞制裁大刀,要求伊朗谈判,伊朗则冷漠回敬「随便你」。双方的情分与信任,早已半分不存。弔诡的是,如今极力遏止伊朗核武的国家,正是当年鼓励伊朗发展核能计画的强权;美苏冷战中期,五角大厦向巴列维政府出售反应炉并提供燃料。世人眼中的「怪兽」——伊朗和朝鲜,都是冷战遗物。
各国数十年的外交拉锯,没有赢家,只有更深的敌意,无数人被推向战争边缘。
愿人们转而寻求那位奇妙的谋士、真正的君王,在祷告和谦卑中,将关係的死结带来神面前,寻求转圜。
伊朗被制裁简史

用音乐影响世界的小众基督徒歌手

「离了你,皇冠和财富又算什麽?我不过是空虚国度裡的孤独君王。」
耶稣使基督徒成为弟兄姊妹、亲如家人,大卫牧师遂以此名发行诗歌,他用优美的词藻重新诠释圣经真理,搭配清澈纯淨的背景音乐,带领听众思考人与天父的关係,值得细品其中深意。
「朋友们不断提醒我,专注在对的事上——我只需要你。」
科特斯描绘人因罪躲避神,害怕被神抛弃,但神却是片刻不离。当亲近神变得困难,这首歌用词简单、旋律抓耳,让人更容易收听、忍不住多听,刚硬的心就逐渐被融化,被神的爱填满。


「我伫立讚叹你的创造,听见你低声说:看呐,我的慈爱永远长存。」
适合在夏夜,赤脚踏着草皮静静聆听的歌。奥莉维亚像日记一样记录她与神的对话,提醒我们敬拜的本质是亲密。观看大自然,我们会发现神并非遥不可及,他乐意向他的孩子说话。
「我空空地来到世上,众人皆知。但事实是,没有你,我才真的一无所有。」
卡斯是基督徒嘻哈歌手,她时常记录自己如何在社会中实践真理。在这首「非卖品」中,人人追求金钱、看重表面形象,可是她知道自己应该专注于神,因为人的价值是从神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