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苏门答腊
她的美丽与哀愁

1-30
赤道线上,一座岛屿静静地横卧——苏门答腊。她的美丽令人深深着迷,也令人心生妒忌。出生在欧亚地震带的她,注定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命运。
苏门答腊西部,巴里散山脉巍峨耸立,如同岛屿的嵴梁,藏匿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火山喷发留下的矿物质,如滋养生命的乳汁,使土壤充满生机。相比之下,东部宽阔的地貌别有风情——河流如巨匠的凋刀,巧手凋琢出沼泽与湖泊迷人的景致。儘管东部的土地看似贫瘠,其经济价值却丝毫不减,盛产棕榈油与石油,支撑着印尼全国近3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
苏门答腊自古因黄金资源而闻名,16世纪吸引了无数葡萄牙探险家前来寻金。岛上曾兴起强大的室利佛逝王国,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和重要的香料贸易枢纽,更与中国建立密切的外交和贸易关係。
茂密的热带雨林是苏门答腊最壮丽的风景,红毛猩猩、老虎、貘在此自由驰骋。然而,印尼政府的贪腐陋习和肆意的森林开发,迅速吞噬这片原始生态。即便是所谓的「保护区」,也难逃毁灭的厄运。作为欧亚板块的西缘,地震如伺机待发的凶勐野兽。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10公尺高的海啸吞没一切,8万条生命顷刻间消逝,在亚齐省和北苏门答腊省留下一道难以癒合的创伤。
52种语言在苏门答腊岛上百花齐放。这些语言源自不同族群,却又文化相近,均属南岛语系。东部主要使用马来语,南部和中部通行楠榜语和米南佳保语,北部山区流传巴塔克语,最北部沿海地区则以亚齐语为主。
从印度教、佛教到伊斯兰教,每一种信仰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如今,伊斯兰教已成为苏门答腊岛上的主流,但六大宗教注和谐共存,见证着印尼的包容与多元。
注:伊斯兰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