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为穆斯林世界祷告

本月我们鼓励读者以祷读方式灵修。先阅读一段经文,然后反覆默想一节经文,将经文化成祷告和行动,作为回应。这个月,我们默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神託付的大使命。
3月1日至3月31日代祷资料,转载自OM世界福音动员会出版之《为穆斯林世界祷告30天》,蒙允许使用,特此致谢。
我们的距离并不远

宣教日引访宣队曾拜访一位在穆斯林群体服事20年的宣教士,他透露接触过的穆斯林,若有机会阅读圣经,几乎99%最终选择信主。伊斯兰学者葛瑞森採访中也发现,穆斯林一旦接触到圣经,往往会意识到穆罕默德无法与耶稣相比,因为穆罕默德从未自称为神或救主。如果穆斯林意识到耶稣是阿拉提供的救赎之道,那麽穆罕默德便会黯然失色。
事实上,穆罕默德经常提到犹太教徒与基督徒(古兰经5:82),并将自己视为犹太教和基督教一神信仰体系的最后一位先知,认为这3个宗教同属「有经书的子民」(Ahl al-Kitāb),是造物主特别眷顾的群体。
因此,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距离并不遥远,我们有共同点,可以透过理性和感性的沟通,探讨耶稣的身分和救恩。

7世纪的中东崇拜多神,而伊斯兰教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发展成为一神宗教。这一神信仰的基础,使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有一定的共同点,儘管对神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古兰经高度评价耶稣的身分和地位,认为他与穆罕默德地位相当。耶稣的诞生被视为阿拉的神蹟,他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书,同时也是阿拉的使者(古兰经3:48-49;57:27)和先知(古兰经19:31)。我们与穆斯林对话,可引用古兰经关于耶稣的经文,同时介绍圣经关于耶稣的教导,让对方看到两者的联繫和差异。
古兰经承认圣经是神圣的启示,为特定先知和民族提供指引,比如妥拉是摩西的启示,诗篇是大卫的启示,福音书是耶稣的启示。这些经典出自圣经,曾对伊斯兰教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成为彼此交流的桥梁。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共同点,也有很多差距,但仍可以用尊重和理性的态度对话,如此我们的距离便不远。


古兰经5:13-15提到,7世纪许多一神教徒背离正道,他们篡改并扭曲了圣经。然而,这项指控很难成立。圣经成书时间远早于古兰经数个世纪,如果圣经在穆罕默德之前已被篡改,古兰经却明确指出圣经是神的话(古兰经18:27;5:68;6:115;10:64),并指示信徒遵守,显然是自相矛盾。
如果修改圣经发生在穆罕默德之后,当时圣经已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要改写圣经需要基督教领袖共同策画,而这样重大的事件必定有历史纪录,但至今并未发现任何相关纪录。此外,圣经严禁增删经文,因此基督徒不可能达成篡改共识。
有些穆斯林设想圣经成书过程,被掌权者故意扭曲了。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发生,因为使徒书信每一份抄本都发送到其他城市的教会,任何修改文本的企图,都需召回所有抄本,试问当时谁有能力做这件事呢?事实上,直到4世纪,基督教界仍未有一个中央组织,圣经已有成千上万份抄本,根本不可能完全召回和修改。
古兰经4:157-158提到,耶稣并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被人误以为死了。但历史证据明确表明耶稣确实死在十字架上,这一点几乎没有学术界的质疑,包括着名的穆斯林学者雷扎•阿斯兰(Reza Aslan)也相信耶稣确实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最早关于耶稣的纪录出现在耶稣被钉死后不久,核心内容来自目击者的见证,短短几年内,基督徒、犹太人和罗马人都分别报告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的事件,这一信息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间,得到各方一致的证词支持。犹太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和罗马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在第一世纪末的纪录,进一步佐证了这一事件。

古兰经对耶稣的神性持明确的否定态度,这是与基督教核心教义最大的不同。伊斯兰教否认耶稣的神性,是为了强调阿拉的独一性,因为伊斯兰教的建立旨在禁止泛神崇拜。然而,基督教同样崇拜独一的真神,而不是3位独立的神。圣经对耶稣神性的启示清晰明确,穆斯林对圣经教义的误解,是可以理性探讨的课题。
古兰经也声称耶稣从未自称为神,基督教是后来的基督徒,在保罗和罗马多神主义影响下形成的(古兰经5:116-117)。然而,圣经明确记载耶稣自称为神,要求人们像信仰父神一样信他,并称自己为救恩的启动者,是神在世上的显现,并且以旧约神的名称「我是」自称,也接受门徒对他神性的认同,我们可以和穆斯林分享这些经文,消除误解。
根据伊斯兰的观点,承认耶稣是神,意味着多神崇拜,不符合伊斯兰教严格的一神论。因此,穆罕默德对耶稣神性的排斥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古兰经在许多地方对耶稣、基督教和基督徒表达了肯定和善意,比起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基督教。
接下来30天,我们将为穆斯林祷告,但愿我们知道,我们与穆斯林的距离并不遥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透过爱、尊重和真诚,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係,活出基督信仰的核心价值,将他们牵引到耶稣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