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藏区风情掠影

1-31 作者
注:本月我们不定期在宣教日引脸书粉专上,补充延伸内容。若你看到标题后有小小的FB符号 ,欢迎你到粉专收看补给文。
藏区风俗系列
聆听另一个世界的呼吸




世界之大,人类生存方式各异。探索藏区风俗的旅程中,我们或许会遇见惊异的习俗。然而,正如人类学者李维史陀(Levi-Strauss)在亚马逊田调中所体会的,在现代社会的视角下,许多文化被贴上「落后」或「迷信」的标籤;实际上,他们只是思考和社会运作的方式不同于我们。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心灵对处境深思后的选择和回应,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认知系统。
李维史陀的主张提醒我们,放下进步与落后的相对论,去理解人类的丰富多样,并在差异中寻找共通的人性。从理解出发,以温柔相待。
西藏宗教与庆典系列
高原上的欢聚时刻

藏人分散在世界屋嵴的寂静天空下,各自与风雪为伴。庆典的欢笑一扫孤单,手拉手的锅庄舞带来团结的归属感。毋需寺钟召唤,各地藏人似有默契,如约而至。这是繁重生活中,一瞬而逝的花火,却满足了藏人对神灵的虔诚敬畏,以及对人群温暖的渴望。




雪顿节
夏季万物滋长,僧人不希望出门误伤草木虫蚁,索性闭关3个月修行——这是佛教「结夏安居」的传统。西藏僧人在藏曆6月30日出关,虔诚的藏人带上伴手礼——酸奶,慰劳刚出关的僧众。西藏妈妈们也带着缝好的衣袜,去探望送到寺裡出家的孩子。这一天,藏戏(跳神)、民俗游戏、市集云集,热闹万分。


晒佛节
达赖母寺哲蚌寺趁着雪顿节,晒出17楼高的唐卡,供来访信徒祈福,并晒掉唐卡的湿气。60×47公尺的唐卡,必须出动上百位僧侣扛抬与展开。人潮涌向晒佛场,好比跨年时的台北101大楼。
编注:各寺院晒佛日期不同。
酥油花灯节
藏曆正月十五,塔尔寺摆出耗时数週製作的酥油花——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佛像、人物、场景,全由酥油捏塑凋成,栩栩如生。上百盏酥油灯温柔围绕,点亮这场藏地版的元宵夜。提油罐的小僧们,努力向灯碗裡添油,好让人们不会错过酥油花的每一个细节。
编注:酥油花是献佛供品,起源于僧侣为佛捏塑不凋零的花。酥油花、壁画、堆绣,是塔尔寺三绝。

西藏农牧生活系列
草场牧铃 × 河谷农歌



贾德•戴蒙在《枪砲、病菌与钢铁》裡提到,人类能够定居、发展技术和大型工具,甚至生养更多孩子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农牧业!但要发展农牧业,光有土地和人还不够,更需要适合驯养的动物,以及能够生长的植物。
我们一起走进藏人赖以维生的游牧草原和粮食平原,认识他们所驯养共生的动植物,以及高原上的游牧智慧。中外学者发现,藏人继承了一个已灭绝的远古人类DNA,使他们在低氧环境中不易产生高山症,还拥有更强的缺氧通气反应(HVR)。而让他们能从海拔2,500公尺攀上5千公尺高原,在云端建立聚落的另一个祕密武器,竟然是一颗小小的……种子?
西藏艺术文化系列
热贡艺术

欧洲有米开朗基罗、罗丹与巴黎圣母院,而藏地,则有热贡手艺人,一笔一刀凋绘藏族的信仰世界。
青藏高原东北角,黄河九曲的第一湾,有条隆务河,静静流淌过名为「同仁」的城市——藏语称作「热贡」,意思是「金色谷地」。
「热贡艺术」诞生于此,是藏人的美学结晶。唐卡的神圣画像、堆绣的华丽纹理、凋刻的繁複细节,以及建筑中的藏式韵味,皆带有浓烈的民族艺术和佛教色彩。
最初,热贡艺术是出家人的一门神圣技艺,流传于同仁市5座村庄中的寺院。当年家家户户都有男儿出家,剃度后便跟着师父学习绘佛、凋梁画栋,一笔一刀都是修行和敬畏。这些寺院宛如「艺术学校」,让家家户户有能工巧匠,笔下皆有灵光。
热贡人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受邀远赴西藏、蒙古、印度、尼泊尔,妆点寺庙的佛殿、门楣、窗櫺、梁柱、迴廊、屋嵴和斗拱飞檐。
他们为描绘佛的一个眼神,驻足沉吟;为一方天花板,执迷凋出繁複的细节。
我们不妨踏进几座艺术聚落,感受这些「藏地版米开朗基罗」,在金粉与细毫间的生活,并为长年沉浸于宗教氛围的村民祷告。
特别的容颜系列
他们,和你想的不一样



不是每个藏人都住在佛寺林立的拉萨,或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有人住在川西的深山;有人世代在盐田裡与风和阳光对话;有人戴着十字架敬拜上帝;有人不採虫草而是挖灵芝;也有人头戴白色小帽,每日在市集裡忙碌、朝向麦加祈祷;甚至,有人不住在西藏。
藏族文化如山峦起伏多变,根据地理、语言、信仰、生活方式呈现出丰富层次。在这块土地上,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特别的容颜」,等着你发现。
西藏生态系列
云端之上的生命记号

可可西里、羌塘无人区,这些名字对我们而言,既陌生又神祕。这片海拔平均4,500公尺起跳的天空之境,含氧量仅为平地的40%,人类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挑战。
善变的高原难以捉摸,一日之间有四季变化,抬头还是风光明媚,转眼暴雪即至。然而,在人类举步维艰的极境,藏羚羊轻盈跳跃,野犛牛昂首阔步,雪豹悄然闪现,高原珍稀动物在此生养幼崽,繁衍生息。
羌塘荒野,深深吸引世界顶尖生物学家乔治•夏勒的目光,在他漫长的研究生涯中,唯有此地每年必访。他的研究和呼吁,促使中国政府在羌塘设立自然保护区,并阻挡了藏羚羊盗猎之风。
儘管这片土地远离人迹,也没能逃过全球暖化的脚步。珍贵的湿地干涸,草场每年退缩3~5%。根系浅弱的高原草甸干死,裸露的土壤被风掀起频繁勐烈的沙尘暴。
惊人的是,这片号称人类生理极限的 「生命禁区」,依然有人存在。他们是谁,身后有什麽故事?最后几天,我们的祷告将登越高山,寻找被风雪隐藏的生命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