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传佛教徒
为佛教世界祷告 EP2
难捨有情众生

释迦牟尼离世后,印度佛教凋零,但思想火种被携至远方。佛教沿三大路线传播世界。其中,北传佛教(又称汉传佛教)经由中亚丝路,来到中国,后又东渡日韩。
《四十二章经•序》记载,汉明帝晚上梦见金色的神人,大臣解梦,认为那是天竺之佛,于是汉明帝派使者迎高僧与佛经回洛阳,修建第一座中国佛寺——洛阳白马寺。这段历史被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起点。经过三四百年异乡的融合,北传佛教有几个特色:
|
|
|
日本佛教史
552
① 古日本 排佛到立足
佛教由朝鲜百济传入,直到「日本佛教始祖」圣德太子,以佛教精神制定国法,压抑神道教世家,才得立足。当时人们着重佛教消灾祈福的功能,被称为祈祷的佛教。

四天王寺是日本最古老官寺
710
② 奈良 繁华到腐化
此时期,佛教的慈善、医疗、教育、公益、写经蓬勃发展。僧侣多精医术,视「看病福田为第一福田」。但僧尼迷失于都城的繁华,至平安初期才整肃风气。

奈良东大寺,又名大华严寺,是世界最大木造建筑,寺园内小鹿当道
794
③ 平安 入唐求法风潮
最澄是留唐僧人,创立日本的天台宗(实为佛教多宗的融合)。密宗被空海带回日本,因术事、法器、咒语充满仪式感,深受日本人欢迎,发展为东密。皇室有出家风气,可求取好的名声,并倚赖富裕的寺产和宗教特权。寺院龙蛇杂处,僧兵互伐。乱世使人渴望淨土,弥陀信仰兴起,结出鎌仓时代的淨土真宗与日莲宗。

1185
④ 鎌仓 禅宗当道
时局不安,使淨土宗发展快速。日本与中国宋朝交流,禅宗大兴(奈良时期已由唐朝传入),其朴质寡欲、风骨清高,受武士欢迎,得到北条幕府的护持。禅宗也影响日本的茶道、花道、剑道、弓道,以及庭园山水。

1333
⑤ 室町 儒学乘禅风吹入
室町幕府彷中国宋朝官寺制度,建五刹十寺(天龙寺、健仁寺等);名寺禅师带动五山文学,使儒学渐兴。禅宗的临济派风靡官家贵族,曹溪派则守「不亲王臣」的师训,向民间和地方大名(日本封建领主)布教。

赏枫胜地天龙寺
1603
⑥ 江户 幕府保护与控管
国家推行寺檀制,人人隶属于佛寺,僧侣宛如地方的户政官,受人民供养,但佛教也渐失活力。末期幕府衰微,儒学尊王,兴起天皇崇拜。
1868
⑦ 明治维新 走出温室
各地高唱神佛分家与废佛运动,本土神道教走出佛教千年阴影。留欧的日本僧人将佛学带入西方,同时学习印度原始佛教的内涵、接触西方神学研究方法,传回日本。佛学研究一度专注文献,忽略关注现实。二战后百姓自顾不暇,佛教各宗门被迫走入现实,积极与人连结。日本目前以淨土真宗、淨土宗、禅宗曹溪派、天台宗为多,新兴宗派也百花齐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