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

S M T W T F S
< 10月   12月 >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0111月

惟有园当中那颗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创3:3)

神只吩咐亚当:「不可吃。」(创2:17)那麽,「不可摸」可能是亚当加上的。也许,他出于保护的动机,心想:「不如告诉夏娃连碰都不能碰,这样才更安全。」这种做法,犹太传统称「在律法周围筑起围牆」,目的是加强命令,以避免犯罪。

看似敬虔的动机,却未必合神心意。这额外的「限制」,成为蛇试探的突破口,牠利用这一点挑战神的话:「我摸了果子,什麽事也没发生,你吃了可能也不会怎样。」

人常因恐惧或不信,为神的话加注解、筑围牆。但神的命令完全,不需要我们添加、修补。真正的信心是相信神的话全备,存单纯顺服的态度,就是我们最安全的所在。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211月

惟有园当中那颗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创3:3)

「不可摸」并不是神原初的命令,神只说「不可吃」,这句是人擅自加上的预防措施,以为可以帮助远离试探,却扭曲了神话语的原意。

今天我们也会为了避免犯错,替神的话筑起一道道牆,以为「越严格越安全」、「越限制越属灵」。面对现代伦理挑战,这种倾向屡见不鲜,比如为了防止不当关係,主张单身男女不可独处一室;若已婚者出问题,干脆进一步规定,男女之间尽量不要交谈和互动。

这些设限似乎万无一失,却逐渐取代人的抉择,以及人对神的敬畏,使我们不必操练圣洁生活,只依靠条文维持表面的清洁。久而久之,信仰变成一套行为准则,不再是与神同行的生命关係。

神不要律法主义式的「无菌隔离」,祂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敬虔,愿意在自由中选择顺服神。我们该做的不是添加限制,而是完全信靠神的话,因为祂的命令本身就有能力保守我们走正路。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311月

惟有园当中那颗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创3:3)

有时,我们出于善意,想为神的命令加上保护层,但无论出于什麽动机,当我们超出神的话,就容易无形中偏离了祂的心意。

神的话本身就是完全的盾牌,无需人为的任何修补和添加。神要我们依靠的,不是自己谨慎的设限,而是祂话语的真实与丰富。

今天,让我们学习放下忧虑与控制,单单回到简单、纯粹的信靠裡。信心,不是筑更高的牆,而是相信神已为我们设下最智慧的界线,并且祂会亲自保护我们。

默想:我是否习惯因害怕犯错,为神的话加上自己的许多「保护限制」?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411月

我领你们在旷野四十年,你们身上的衣服没有穿破,脚上的鞋也没有穿坏。

(申29:5)

「四十年」(‘arbaim)这词,与「我必多多加增(arbe)你怀胎的苦楚」出自同一词根,也蕴含「伏击者」的含义。这揭示了痛苦不只是自然发生的结果,有时更是有计画、有目的的属灵伏击。

从这角度看,40年不是惩罚,也不是漫无目标的漂流,而是神耐心又智慧地在旷野逐步削弱、洁淨、筛选仍带着埃及思想与奴性的一代人。

神本可一夜之间清除他们,但祂选择用时间完成这场深层的炼淨。40年间,他们的衣服未穿破、鞋子未磨损,只有人,在沙尘与岁月中,逐一被抹去。神借着飢饿、干渴、炎热与疲乏,一层层地将埃及的痕迹逼出,只为预备新一代纯洁的子民,承受祂所应许的地业。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511月

我领你们在旷野四十年,你们身上的衣服没有穿破,脚上的鞋也没有穿坏。

(申29:5)

我是否把生命中的等待或受挫,误认是神遗忘了我?也许,我生命中那些以为是苦等、停滞、失望的日子,正是神按部就班,让一些不该留下的,慢慢剥落——我的骄傲、依赖、恐惧,或旧人的影子,为了预备我有一天可以坦然走入祂的应许之地。

有些路,我们以为只是无奈的等待,其实是神温柔又坚定的塑造,祂温柔地挪去我裡面一些看不见的「埃及」。神不急于让我们抵达终点,因为祂更在意我们成为怎样的人。旷野的风吹日晒,神仔细剥落那不属于天国的残留,好让我们轻省地、干淨地,走进祂的应许。

不要害怕眼前看似漫长的路程。每一寸沙尘、每一段空白,都是神手中智慧的凋刻。只要信靠,只要前行,旷野路上我们正被神的爱炼淨,为未来预备。

默想:我现在是否正在面对停滞或困顿?这阶段可能是神在我生命中进行哪一种炼淨或预备?回头看过去的经历,有没有一段我曾以为是苦难,如今才发现是恩典的时光?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611月

我的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诗103:1)

「我的心(nephesh)称颂耶和华。」诗人不是对别人说话,而是对自己发出命令,指着自己的内心说:「你要称颂耶和华!」

为什麽我们需要这样提醒自己?因为称颂神并不是我们天然的反应。也许它本该是,但现实中,我们常常被日常琐事绊住:电子邮件、通勤、帐单、洗衣、孩子、会议、手机、讯息……一切都让我们忘了:活着,是神的恩典;醒来,也是神的怜悯。

所以,我们需要对自己发出命令:「称颂祂!」这是一个简单却有力的行动为一整天定调,让你重新聚焦于那位赐生命的主。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711月

我的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诗103:1)

「我的心」这翻译其实无法完整表达原文中nephesh的意涵。它并不单指「心灵」或「灵魂」,那是受希腊哲学影响的人体三分观。希伯来语的nephesh,指的是整个人——是「我」,是「我全部的存在」。

圣经说「我的nephesh要称颂耶和华」,意思是「我要用我整个人的全部来向祂表达颂讚」。这不只是嘴唇的敬拜,更是生活的敬拜。从睁开眼的第一口气,到一整天的思绪、行动、情绪,都是敬拜的一部分。

所以,你可以说:「主啊,谢谢祢赐我这杯咖啡。」「父啊,我感谢祢赐我孩子。」「主啊,我称颂祢,因祢供应我工作与生活。」「主啊,我敬畏祢,因祢信任我,托我管理金钱。」「谢谢祢,让我今天还能洗碗、看见阳光、听见讚美,走祢预备的道路。」

这就是nephesh的敬拜——真实、全人、每日。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8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诗103:1)

英文翻译常写作:「Bless the Lord, O my soul」彷佛一种情绪性的呼喊。但希伯来原文却更为直接:「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baraki naphshi et YHVH)

那不是一句感性的诗句,而是一个坚定的命令,是我向自己发出的命令:「现在就去颂讚神!」这句话不必等待感觉或情绪准备好,而是立刻回应神的呼召。它承认神的主权,也是渴望内心的甦醒与重新。

「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行动,将会重塑你一整天的节奏与眼光。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09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诗103:1)

我是否常常由感觉决定是否要敬拜神?然而,敬拜从来不是一种情绪的偶发,而是灵裡清醒的选择。

当心灵在疲乏与忙碌中渐渐遗忘了生命的源头,神邀请我们停下来,说:「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这是一个甦醒的命令,是一个回家的呼唤。当我用全人——我的思想、情绪、言语与行动来颂讚神,我的生命就再次与天父的心意对齐,找回了真正的节奏与自由。

默想:敬拜不是等待感觉,而是立刻回应,今天就从一件小事开始向神献上感恩,在寻常日子的点点滴滴中颂讚神。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0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诗103:1)

我们一听见「裡面」,往往会以希腊世界观理解,认为是指「我的灵」或「灵魂」。但如果从希伯来人的眼光看,这句话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希伯来原文的「裡面」(qereb),意思是「内在之处、深处、中间的我」。这字的图像是「帐棚背后」,象徵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在,是支撑整个生命的核心。

因此,大卫的诗说「我裡面的一切」,并不是指灵魂与身体的分离,而是从内而外整个「我」——情感、思想、意志、欲望与记忆,全都合而为一,向神发出颂讚。对希伯来人而言,一个人的内在本质总会在行动自然流露出来,你心裡是什麽,就会活出什麽。

撒迦利亚书12:1说,人裡面的灵是耶和华所造的;创世记2:7也说,神将祂的气息吹入人的鼻孔,人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nephesh hayyah)。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使我活着的一切——我能思考、感受、选择、爱人、回应的能力,都当起来称颂耶和华。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1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诗103:1)

「凡在我裡面的」不是某个抽象的灵体,也不是宗教仪式裡某种神祕感受,而是你整个人,包括你的情感、思想、记忆、渴望、意志,甚至你的身体。也就是说,你的每一个念头、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当下,都可以是对神的称颂。

大卫呼唤我们全人投入——在日常生活中,回应赐生命的神。

也许是你早晨第一口热咖啡的感恩;看见阳光穿越窗帘时的惊叹;你洗碗、照顾孩子、面对难题之际,忽然意识到:「我能这样活着,因为神的气息在我裡面。」从这些简单的时刻,学习「有意识地活着」;在日常琐碎事物中,看见神的同在。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是今天你可以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2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诗103:1)

我是否把敬拜局限在特定场合,而忽略了神在我日常生活中的同在?神不是只寻找聚会中高举双手一刻的我们,祂寻找的是整个人,在晨光、家务、思绪、每一个呼吸,真实地向祂活着的我们。

「凡在我 裡面的」不是 宗教 感受,也不是灵与肉的分离,而是我完整的人,向神回应。每一次清晨醒来,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是新的机会,让我提醒自己:「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从裡到外,把生活活成一首献给祂的讚美诗。

默想:一、在一件最平凡的小事上,选择用心向神表达感恩和颂讚;二、当我意识到自己疲惫、烦躁或分心时,用一句简单的讚美,把心再次转向神;三、操练情绪、思想、选择,成为「凡在我裡面的」颂讚。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3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

(诗103:2)

大 卫再 次 以自我 呼 唤 开 场:「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这一次,他加上了提醒:不可忘记祂一切的恩惠(ve’al-tishkehi kol-gemoolav)。

希伯来诗歌的美,不在于声音的押韵,而在于意念的呼应与延伸。换句话说,「称颂耶和华」就是「不忘记祂的作为」。敬拜,就是牢记神的本性和作为,以记忆回应神的信实。

我们要记得的,不只是自己个人的蒙恩经历,更是神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盟约。这些故事不只是古老的历史,更是我们属灵的血脉。我们与以色列同蒙呼召,也同样继续这段恩典与信实的历程。

真正的敬拜,就是不断记起神的作为。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4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

(诗103:2)

「恩惠」(gemul)原文意思是「报偿、回报、成熟」。「恩惠」并非只是礼物,也包含神根据祂的公义作出的回应,不论是奖赏还是责备。

大卫要记得的不只是神的美善,也包括拿单对他说:「你就是那人!」记得他因数点百姓而引发的灾祸,还有押沙龙叛变带来的痛苦。大卫选择记得每一个gemul,使他在痛苦中被塑造,在失败中学会敬畏。

那些我们很想遗忘的经历,正是神恩手中的修剪。若我们只记得祝福,却忽略了责备,就容易再次跌倒。

称颂神不只是口中的感谢,更是心中承认祂的信实与公义;祂不仅是赐福的神,也是管教的父。这样的记忆,引导我们走正直的路。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511月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

(诗103:2)

我是否只在蒙福时容易感恩,责备与修剪时,却选择遗忘?有哪些「不想记得」的时刻,其实藏着神深深的爱与塑造?

敬拜,不只是感谢那些让我们欢喜的祝福;敬拜,也是记得那些痛苦中,神仍手握主权的时刻。

当我们选择不遗忘祂曾经的拯救,不遗忘祂的警戒与修剪,不遗忘祂在破碎裡成就的恩典,我们的灵就被真理滋养,信仰就从表面的感恩,进到深处的敬畏与信靠。

今天,让我们对自己的心说:「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在记忆的回望中,让生命再次向神发出全然的颂讚。

默想:回顾过去,有没有一段痛苦或失败的经历,事后才明白那是神恩手的修剪?今天就为这段记忆敬拜神吧!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611月

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诗103:3)

弯曲、被捆绑的生命,是我们得赦免与得医治之前的光景。耶稣在会堂医治那位嵴椎侧弯、被撒但捆绑18年的女人时,指出了这个连结(路13:16)。大卫的诗也是以平行句,把「罪孽」(‘awon)和「疾病」(tahaluim)紧紧连接起来,提醒我们生命的扭曲与身体的败坏,往往同行。

请记得,诗篇103篇大卫是先对自己灵魂呼喊:「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这是一种自我宣告与内在的甦醒。

大卫不是说,凡被神赦免的人,必然会得着完全健康,而是分享他亲身经历的,就是当自己的罪被神赦免时,他同时经历到内心与身体的恢复。

经验告诉我们,赦罪不一定立刻带来肉体痊癒;但有时赦免与医治确实同行,就如耶稣所展现的。大卫的诗是一场自我反思,也是他灵裡的得胜见证。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711月

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诗103:3)

在神面前,人不是切割出灵魂与肉体两部分,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现代医学也认同,内在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大卫使用的「罪孽」(‘awon),有两个重要特徵:一、罪孽是整体的。它不只是单一的行为偏差,而是整个思想与行为的扭曲,是人的生命核心偏离了神创造的目的。希伯来思想中,罪并不分轻重,任何形式的背叛,都是违背造物主的心意。

二、罪孽包括行为与后果。希伯来人视行为与结局密不可分。罪恶必然带来报应,而这报应常常是羞辱、败坏与死亡。(只是这过程中,神会以时间施予恩典,等待人悔改回转。)

今天,让我们诚实面对自己:生命有哪些地方因为内在的扭曲,渐渐破损?把它认出来并向神悔改。神愿赦免、医治,祂十分乐意恢复我们整个人。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811月

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诗103:3)

我们常试图用各种方式筑起高牆,把自己与错误、软弱隔开。但最终这些高牆都会破碎,要麽被神破碎,成为圣洁;要麽在神的审判中崩塌。

大卫的诗篇提醒他自己:是耶和华赦免了那个在镜中映照出思想与行为都扭曲悖逆的人。当他经历赦免,也一併经历了更新与医治。

这是一场有意识的自白,一种对神介入生命的讚叹。大卫在一个生命领域的改变,必然牵动整个人。正如他曾说:「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现在却遵守祢的话。」(诗119:67)

今天,你筑起的高牆是否正被神破碎?不要害怕,这是神施行恩典与医治的开始。让我们在破碎中,仍向神发出颂讚:「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1911月

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诗103:3)

我是否还在某些领域筑起高牆,想隐藏自己的错误与伤口?神是否正轻轻敲打那面牆,邀请我走向更深的赦免与医治?

我们以为高牆能遮掩软弱,却不知道,真正的医治从破碎开始。

当神触摸我们,祂不是只修补表面,而是温柔、坚定地深入那弯曲之处,从根源翻转我们的生命。

赦免与医治,像一双手同时伸向我们,一手除去罪的重担,一手抚平破损的心灵与身体。

今天,无论你正经历破碎、悔改,还是更新,让我们勇敢对自己说:「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因为神在破碎之中,编织出一个更自由、更真实的你。

默想:一、我愿意向神承认生命哪方面的扭曲或破碎;二、过去,有没有一次我经历破碎后,更深经历神的赦免与医治?三、祷告求神介入我的生命,带来赦免与医治,从新恢复我。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011月

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诗103:4)

大卫细数神的恩典说:「祂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这是一种无论你如何跌倒,也不会被遗弃的爱。

大卫使用的「救赎」(go’el),不同于一般「拯救」(yasha’)的概念。拯救可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单纯出于怜悯或勇敢;但「救赎」必须发生在家族内,基于血缘与责任。

《妥拉》阐述go’el的职责,包括:赎回失去的产业,赎回长子,为被杀害的亲人伸冤,为受压迫的家人出面争辩。这不是选择性的爱,而是出于身分的爱。就像波阿斯以赎回者的身分接纳了路得,神也是以「家属」的身分救赎我们。

大卫的宣告表示他深知自己与神有不可切断的属灵血缘。即使大卫曾悖逆、犯罪,他仍然确信:「神的家属之爱,不会因我的失败而取消。」

神与我们的关係不是交易,而是血脉;不是靠表现赢得,而是靠神坚定不移的选择。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111月

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诗103:4)

神救赎(go’el)我们,因为我们是祂家中的一员。血缘的关係不会因时间流逝、失联,甚至犯罪而被取消。然而,救赎并不等于姑息。go’el的责任不仅是拯救,有时也必须为了维护家族的纯洁与延续,施行惩戒。

换句话说,神对我们的审判,并不表示祂不再是我们的救赎主,反而正是祂以家属身分,出于爱与保护,採取必要的管教。这是「严格之爱」,是真正家人的爱。

回想自己,或许你也曾远离神,走过黑暗又破碎的日子。请记得:即使你跌倒千百次,祂仍是你的救赎主。祂的手伸向你,正如家属对家人的守望。祂的救赎从来不是偶然的施恩,而是根植在你与祂那条永不折断的爱的血脉中。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211月

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诗103:4)

当我们明白「救赎」不是偶发的怜悯行动,而是来自神对我们家属身分的坚定承担时,我们的心便得着真正的安息。即使曾软弱、跌倒,神也不会撤回祂的爱,因为救赎不是基于我们的表现,而是基于祂与我们立下的永恆关係。

祂不是因为我们配得,才救赎我们,而是因为祂已经将我们视为祂的骨肉至亲,愿意为我们付上代价。

今天,无论你正处于人生哪个阶段,愿你记得:神的心裡,你从来不是孤单的漂泊者,而是祂家的一分子,被紧紧记念和深爱。

让我们用信心安静在神的爱裡,接受祂无条件的救赎,重新在祂的恩典中站立。

默想:一、我是否因为失败或悔恨,怀疑神仍爱我、救赎我?二、当我想到自己与神的关係,我是以交易的心态,还是以家属的身分来信靠?三、今天我可以用什麽实际行动,回应神这份无法撤回的救赎之爱?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311月

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诗103:5)

大卫用「知足」(sab’a)这个字告诉我们,真正的饱足不是靠努力挣来的,而是神白白赐下的恩典。正如摩西提醒以色列人:「吃得饱足后,要谨慎,不要忘记耶和华。」(申6:11-12)

人最大的诱惑,就是把一切幸福归功于自己,忘记了神才是赐福者。大卫并不是安逸时写下这些话。没错,他的确拥有王位的荣耀,但他的人生也屡遭许多失败、焦虑与破碎。大卫深知,真正的满足来自心灵的知足,而非外在的丰富。因为人永远无法靠自身满足欲望(yetzer ha’ra),那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与嫉妒。

拉比赫舍尔曾说,人最基本该问的是:「神对我有什麽要求?」但更深的问题是:「我能接受祂的回答吗?」知道真理与愿意安住在真理中,是截然不同的。

只有当神亲自将满足放在我们心中,我们才能得着真正的祝福,并且享受祂裡面的安息。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411月

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诗103:5)

真正的满足(sab’a)不是拥有更多,而是被神的同在充满。神的恩典足够供应我们每一天的需要,也能治癒我们心裡无声的焦虑。今天,愿我们学会停下来,不是计算自己得到多少,而是安静数算神的恩惠,在祂的信实裡学习知足。因为当我们的心被神的美物充满,生命就能如鹰展翅,重新得力。

默想:一、我最近常关注自己的不足,还是数算神所赐的恩典?二、我是否愿意接受神对我生命的安排,即使不符合我的期待?三、此刻,操练知足的心,向神表达感谢。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511月

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诗103:5)

大卫告诉我们,唯有神才能真正使人知足。而这份由神而来的满足,带来的不只 是安慰,更是生命的更新。

「如鹰返老还童」(hadash),希伯来语象徵「月亮的更新、盟约的恢复、生命的复甦」。

生命的更新不是靠拚命追求更多而来,而是当我们愿意放下旧的欲望、权利与模式,单纯仰望神,就自然流淌的重生。真正的满足是回到神面前,让祂成为我们唯一的依靠。

所有的渴望,只有对神的渴慕永远不该止息。当这份渴慕成为灵魂最后的热情,其他一切欲求才会安静,生命也才开始更新。

今天,你是否愿意停下「追逐更多」的脚步?来到神面前,领受那份由祂亲手赐下的单纯满足;让祂用美物滋养你的心灵,使你如鹰展翅,再次得力飞翔。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611月

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诗103:5)

「如鹰返老还童」(hadash)象徵更新的生命。神由始至终的心意,都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我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裡面……」(结36:26)「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看哪,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真正的更新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学会单纯仰望神。当我们停止无止境地追求外在的满足,开始渴慕神,神就用祂的美物喂养我们,使我们裡面重新得力,如鹰返老还童。

更新是从安息中诞生;能力将从满足中涌出。愿我们停下脚步,在神面前安静,让祂的爱与信实,重新编织我们的生命。

默想:一、最近我的心渴慕什麽?是神自己,还是神的恩典?二、我是否愿意放下自己的欲望与掌控,单纯仰望神的供应与带领?三、我在哪方面需要经历「如鹰返老还童」的更新?今天,我愿意怎样回应神的邀请?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711月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麽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腓4:11)

腓立比书提的希腊文「知足」(autarkeia),对应到希伯来文的「满足」(sab’a),指吃饱、充满,也引申为心灵的满足与生命的充足。旧约屡次出现这词,例如「你吃得饱足」(申6:11)、「(祂)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诗103:5)。

sab’a告诉我们,真正的满足不是靠努力奋斗得来的成就,而是神白白赐下的恩典。然而「满足」虽是来自神的礼物,领受者也必须有一颗预备好的心。最美的礼物往往是出其不意的惊喜,若我们的心被忙碌与自我占据,那即便礼物已摆在眼前,我们也可能错过。

信靠主(batach)是得着满足的前提。因此,我们追求的不是满足本身,而是追求主自己。当我们把信心放在祂身上,就意外地发现,内心充满从祂而来的平静安稳。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811月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麽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腓4:11)

「知足」的希伯来语对应词是rab lak,意思是「只有耶和华本身是真正不可或缺的存在;唯有与祂的关係,才是生命真正唯一必要的要素」。

保罗将这观念带入希腊文化,他在提摩太前书6: 6写道:「知足(由arkeo加上autos,意为「自我足够」)是敬虔(eusebeia)的重要基础。」又在哥林多后书9:8进一步把知足(autarkeia)与关心群体、实践责任联繫在一起。

对保罗而言,真正的知足状态,是与弟兄姐妹分享自己拥有的。知足的人不是孤立于世的人,而是积极参与、能够托付,且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因为知足,成为别人的祝福。

如此,信靠神(batach)的生命就在我们裡面成形,我们也在彼此相爱与互信中,成为神信实与丰盛的见证。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2911月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麽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腓4:11)

我是否仍然把满足感寄託在某些成就、关係或未来的期望?当外在的情况不如意时,我是否能单单因为神的同在而感到心安?

真正的知足不是来自丰厚的环境,也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撑起的安慰,而是心灵与神连结,因信靠而产生的深层满足。

当耶和华是我们唯一不可或缺的生命核心,外在一切变化,无论卑微或丰盛,都无法夺走我们裡面的安稳与喜乐。

知足不是消极接受现状,而是积极认定:有神同在的地方,就是我所需的一切。

今天,让我们学习在每个处境,都对自己的心说:「我的满足,不在于我拥有什麽,而在于我属于神。」

默想:我能否辨认出自己在哪方面,用别的事物取代从神而来的满足?我有没有在缺乏和失望时,经历过神信实与恩典的临在?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

3011月

耶和华施行公义,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

(诗103:6)

读这节经文,你是否想像神坐在天上宝座,指派天使到人间行善?但希伯来原文「行公义」(‘ose(h)tsedaqot)的意思,不是单纯的「行善」,而是「创造公义」。

大卫特别将「行公义」放在首位,显示这是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公义是耶和华一切作为的本质。神不是有时行义、有时不义,祂所做的一切,都出于完全的公义(tsedaqot)。

对我们有什麽意义?首先,「行公义」是针对「受屈的人」(‘ashuqim),这个词涵盖:被欺骗、被诈取,遭受暴力、压迫、不公义对待、被剥夺和虐待的人。

对这些人来说,「公义」就是一个字:伸冤。这也呼应了弥迦书6:8的呼召:「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

大卫提醒我们,公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神实际行动的核心,是祂为受屈者伸出的真实拯救。

浏览每日未得之民代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