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繁华的海线
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西侧,北接巴基斯坦,紧邻阿拉伯海。沿海一共有四十多个港口,海岸线长达1,600公里,自古就以商业发达闻名于世。不仅如此,该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印度河文明的主要地区之一,邦内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港洛塔(Lothal),以及印度最着名的考古遗址朵拉维拉古城(Dholavira)。
十二至十七世纪,在穆斯林政权的带领下,古吉拉特邦迎来空前绝后的繁华荣景。频繁的海上商贸活动、一栋又一栋华美庄严的清真寺,来自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苏菲派圣人与外国商人荟萃于此。十八世纪,马拉塔人进入古吉拉特邦,以印度教立国。随后,此地被英国人接管统治,直至1947年。
自二十世纪九〇年代起,古吉拉特邦的人口数直线上升,平均一年增长一百万,如今已突破六千万人。然而,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亚美达巴德(Ahmedabad)、苏拉特(Surat)和瓦多达拉(Vadodara)等经济发达的城市。
城乡贫富差距扩大
古吉拉特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有超过一半的土地用于耕种,农业产品包括棉花、水果和坚果,乳製品业亦扮演重要角色。另外,现代工业也积极向上发展,赫赫有名的阿达尼(Adani)跨国企业集团总部就设在亚美达巴德。在贾姆讷格尔(Jamnagar),则有着世界最大的炼油厂。绝大部份的村庄供电稳定,网际网路普及率高,人民的平均识字率超过70%。
在经济快速成长的背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扩大。农村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和营养不良率居高不下,人口外移日渐严重。人们携家带眷涌入城市,想尽办法寻找工作机会。
火热宣教,但长夜临到
根据史料记载,古吉拉特邦最早的福音工作,极有可能始于十六世纪九〇年代。当时,耶稣会神父从果亚邦(Goa)宣教中心来到此地,在坎贝(Khambhat)建立了一座教堂。初时,只有零星几位贱民阶层的人们归信基督。
1813年,《宪章法》允许英国传教士进入东印度公司的领土,因此基督新教的宣教工作在古吉拉特邦快速展开了。1861年,约瑟夫‧范‧萨默兰‧泰勒(Joseph van Someran Taylor)完成古吉拉特语的圣经翻译。数年后,几所于十九世纪成立的圣经学院整合为古吉拉特邦联合神学院,不同宗派也合併组成北印度教堂。
整个二十世纪,新教和天主教接连不断地扩张福音善工,包括建立学校、实施农耕计画和灾害救济、普及印刷术、开展福音佈道和教会植堂运动。与此同时,黑夜来临。二十世纪后叶,古吉拉特邦成为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迫害基督徒的「实验室」。在政府的默许下,针对基督徒和牧师的暴力桉件层出不穷。2003年,古吉拉特邦内的「反归信法」通过,使得宣教工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盼望黎明到来
截至2015年,基督教最显着的据点,集中在古吉拉特邦当斯县(Dang)的比尔人(Bhils)。种姓制度始终存在,印度社会瀰漫着严肃而压抑的阶级氛围,以致于教会的成长一直停留在低种姓群体,他们很难向较高种姓的人群传福音。
目前,古吉拉特邦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印度教徒,约有10%的穆斯林。此外,这裡也有锡克教徒(Sikhs)和耆那教徒(Jains)。让我们为古吉拉特邦625个未得之民群体祷告,愿迫害行动反而更加激发人们归向基督。